
確認核設施是否用于制造核武器,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人員的作用十分關鍵。那么,他們又是如何工作的呢?英國廣播公司(BBC)4日播出了在國際原子能機構位于維也納的塞伯斯多夫核材料實驗室采訪的畫面。
據報道,國際原子能機構實驗室的工作人員每年接收數百份樣品,通過對核材料樣品中鈾和钚含量進行抽檢和分析來核實數據。這些樣品保存在很小的容器中,貼有匿名的條形碼標簽,以確保在整個評價過程中的保密性。樣品可能小到一根眼睫毛,大到幾克重。它們包含的信息能幫助核查人員揭示取樣點在過去和現在活動的線索。值得注意的是,塞伯斯多夫核材料實驗室的分析人員并不知道樣本來自于哪個國家。實驗室主任史蒂夫·貝斯利對BBC表示,樣本都經過編碼,分析人員看到的只是樣品代號,這么做是為了客觀地對樣本進行分析,以避免研究人員將可能的偏見引入分析過程。
貝斯利表示,“我們利用高靈敏度設備分析樣品,有時,樣品甚至小到納克級。這是一個高度準確的過程,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核材料和核設施是否被和平利用的工作中起著重要作用。”
他說,雖然核查員采集的樣品可能僅為設施中數噸材料的一丁點,“但我們就能夠觀察所采集樣品中的原子的某些特征,并評價其總體特性。根據對小樣品的分析推斷數據,科學家就能確定數噸材料中的成分,改進核材料衡算的精度”。
實驗室的科學家分析核查人員在對核設施進行實物檢查期間從核燃料不同地點采集的核材料樣品和環境擦拭樣品。擦拭的目的是收集放射粒子,包括鈾和钚,鈾和钚是核反應堆中用于發電的兩種主要核材料,但也是制造核武器的材料。研究人員表示,收集后的樣本經過分析,可以確定核設施的性能和所使用的核原料。經過篩選和處理后,這些樣品被分發到國際原子能機構實驗室,由塞伯斯多夫的原子能機構實驗室的科學家進行分析和歸檔。這些實驗室包括:處理核材料樣品的核材料實驗室和接收與篩選痕量核材料的所有環境擦拭樣品的環境樣品實驗室。
據介紹,維也納塞伯斯多夫核材料實驗室有一系列檢測核設施的先進裝備(如圖)。一旦樣本被送達,實驗室的科學家就使用精密儀器來確定所采集樣品中的鈾或钚的種類與含量。此外,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先進儀器還包括遠程攝像頭在內的設備,可以安裝到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核設施內,對鈾濃縮的等級進行實時監控。
核查人員就像審計人員,核查的目的是確認被核查國家的核材料情況是否與該國提供的數據相一致。申報值與獨立測得的值存在明顯差異就被稱為缺陷。貝斯利說,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最終目的是,通過獨立的核查活動,向全世界確認,被核查設施的核材料的用途始終處于和平目的,并未被轉變成包括制造核武器在內的其他目的。▲
(任重)
環球時報2018-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