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藝菲?李思嬡?姚愛順
摘 要:本研究選用編制的《大學生自我調節學習與網絡使用用途調查問卷》,對延邊大學學生進行調查,從自我調節學習的角度探究對網絡使用用途的影響,研究結論為:大學生自我調節學習對網絡使用用途有顯著影響,高自我調節學習者在生活用途和學習用途顯著高于低分組。
關鍵詞:自我調節學習;網絡使用;大學生
一、引言
我國高等學校信息化步伐加快,網絡逐漸改變學生的學習途徑、生活方式和社交行為。互聯網實現了資源共享,為大學生自我調節學習提供資源獲取的物質基礎。但與此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對資源和信息選擇方式上,自我調節學習能力低者網絡使用成癮的案例已經受到各界學者重視。
自我調節學習(Self -Regulated Learning)是指學習者在一定程度上從元認知、動機和行為方面積極主動地參與自己學習活動的過程(張旭東,周國韜,2001),具體界定為:內在目標、外在目標、學習策略、學習監控、自我效能和學習評價。
網絡使用用途包括生活用途、學習用途和娛樂用途。生活用途:網絡支付、網購、聊天、工作;學習用途:查找學習資料、檢索文獻、看網上公開課、看學習公眾號;娛樂用途:玩游戲、看影視作品、看微博、看直播。
二、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選取延邊大學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隨機選取不同年級的11個班級作為樣本。其中男生43人,女生87人;在民族上,漢族65人,朝鮮族47人,滿族10人,蒙古族2人,其他民族6人;在不同性質專業上,理科39人,工科12人,文科63人,醫科12人,農科4人;在學業成績排名上,前20%為51人,21%-80%為65人,后20%為14人。
對于自我調節學習量表的選擇,本研究在朱祖德制的《大學生自主學習量表》的基礎上,根據本研究需要挑選刪減了相關項目,編制成適用于大學生測量的自我調節學習量表。此量表共39個項目,包含6個維度。在問卷初測時,先對63名隨機被試發放問卷后回收,通過SPSS的信度檢驗,該問卷的α系數為0.967,半分信度為0.913,結構效度為66.748%,說明該問卷具有很高的信效度,可以使用。并根據本研究網絡使用用途的需要,添加了網絡使用相關題目整合形成了《大學生自我調節學習與網絡使用用途調查問卷》。重測回收有效問卷130份,通過SPSS20.0 進行T檢驗和F檢驗,檢測出相關差異后形成數據表格,并結合文獻進行相關討論與分析,得出結論。
三、結果分析
通過T檢驗發現,自我調節學習高分組和低分組在學習用途和生活用途上均存在顯著性差異,但在娛樂用途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四、討論
大學生自我調節學習高分組和低分組與網絡使用用途的生活用途和學習用途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并且高分組在這兩種用途的使用上顯著高于低分組。這一結論一定程度上驗證了本研究的假設,即大學生自我調節學習水平越高其網絡使用用途上更偏向于學習用途和生活用途。
具體來看,自我調節學習的高分組在學習用途上要高于低分組很多,說明自我調節學習水平高的學生更善于在網上進行學習。
在學習目標上,高分者善于利用網絡上的資源豐富自己的知識水平,提高自己的成績。學習目標不明確的學生會導致學習動機不足,不善于進行網絡學習,在沒有外界任務的驅動的情況下很少上網學習。
在學習策略上,網絡上的學習資源豐富,執行學習策略水平高的學生,善于利用網絡拓展了知識面,而執行學習策略水平低的學生,在學習上掌握和使用學習策略的能力不足,這樣的學生不擅長利用網絡上的交流來進行資源共享,甚至一些大學生并不了解檢索文獻的網站有哪些,不知道網絡公開課的存在。
在學習監控上,高分者更容易在面對學習困難的時候不消極逃避,通過很多渠道搜集解決問題的資料。學習監控水平高的大學生會通過自己探索、請教他人等拓寬自己的上網方式,比如多了解一些外文文獻、關注一些微信學習公眾號等。
在自我效能上,自我效能感建立在聯系成熟熟練掌握的基礎上,并且具有提升自身的特點(Luthans,2007)。高分者在組織學習環境上更能具有信心,能夠努力相關信息,積極使用學習策略,這對提高成績具有幫助作用,如此便形成一種良好的正反饋作用,讓學生的能力向上發展。
在學習評價上,高分者首先對自己的認知水平有一定的評價,其次有較強的自我學習能力,包括網絡學習。他們懂得合理安排時間,能運用多種學習方式來提高學習水平。這樣的學生有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的反思習慣,善于總結學習經驗和運用已有經驗,獨立分析并解決問題。
在網絡使用用途的生活方面,自我調節水平高的學生在生活上對網絡的使用也更具有目的性、方法性、自控性、有效性和反思性。在網絡使用的娛樂方面,通過結果說明大學生獨立管理自己的生活,勞逸結合。不論自我調節水平如何,學生都會選擇娛樂用途。說明網絡的娛樂用途已經融入到大學生的生活中,甚至是大學生最早接觸的用途,已成為不可缺少的部分。
五、結論與建議
大學生自我調節學習在網絡的生活用途和學習用途中差異顯著,并且高分組在這兩種用途的使用上顯著高于低分組。但在娛樂用途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由于網絡存在兩面性,一部分大學生會出現網絡使用不當或網絡成癮的情況。根據本次研究得出,想要改善網絡使用不當行為、克服網絡成癮現象可以從自我調節學習入手,提高學生自我調節學習水平,可以讓學生在網絡使用上更偏向于學習生活方面。
參考文獻
[1]張旭東,周國韜.自我調節學習的若干研究綜述[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1,14(1):8-15
[2]朱祖德,王靜瓊等.大學生自主學習量表的編制[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5 , V21 (3) :60-65
[3]F Luthans,CM Youssef ,BJ Avolio.Psychological Capital: Developing the Human Competitive Edge[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07,8 (2) :315-332
作者簡介
孫藝菲(1996—),女,漢族,吉林長春市人,本科在讀,就讀于延邊大學師范學院心理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