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軍
6月1日,226只A股正式納入MSCI,納入比例為之前宣布的2.5%。隨著A股的逐步納入,美國投資者也在逐步提高對A股的配置,全球首只追蹤MSCI納入指數的ETF基金——金瑞博時MSCI中國A股指數上市基金的規模從成立之初的1000多萬美元一舉擴張至接近6億美元,足以顯示海外投資者的配置熱情。
博時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魏鳳春認為,盡管A股“入摩”遵循的是此前已確定的節奏,但在中國金融市場加快開放的大背景下,中國與全球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力度會越來越大。
魏鳳春表示,回顧近期,5月1日起滬股通、深股通和港股通額度均大幅提高,中國近期也同意給予日方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2000億元人民幣的配額,這些都意味著資金的全球配置可能性正日益提高,國內外資產配置的理念、偏好和能力的碰撞也會更加激烈。在機遇面前,國內資產管理機構需要做好積極應對。
Wind數據顯示,從已披露的納入名單來看,226只MSCI指數成份股均是大盤股,以金融、食品飲料、采掘、房地產為主,代表了中國各個行業的龍頭企業,2018年以來上述A股整體盈利增長15.9%,股票PE(TTM)僅為12倍左右,低于全球主要發達國家指數,估值相對盈利增長具有較強的吸引力。今年伊始,資產配置的理念開始深入人心,MSCI指數和其他市場指數相關性較低,和標普500指數的相關性只有0.025,是進行區域分散投資的合適選擇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開始出現北上資金加速流入A股MSCI標的股票跡象。4月當月凈流入387億元,這一規模僅次于滬港通開通首月,也高于今年1月份351億元的高點;今年前四個月北上資金累計凈流入891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43%,其中,流入MSCI標的股票的比例高達89%,明顯高于去年Q2-Q4平均占比70%的水平。
瞄準A股“入摩”風口,公募基金布局熱情持續升溫。自2017年8月至今年5月4日,不到9個月時間里,就有28只名為MSCI基金扎堆上報。2014年,博時基金率先與美國金瑞公司合作推出追蹤MSCI中國A股國際指數的ETF基金——金瑞博時MSCI中國A股指數上市基金(RQFII),此舉屬業內首家。該基金于美國紐約交易所上市,據Bloomberg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30日,過去一年收益率為15.86%,成立以來收益率為47.58%。借助MSCI的東風,有境外投資需求的投資者或可將金瑞博時MSCI中國A股ETF基金作為中長期配置的優選標的。
對于正式進入MSCI時間后的A股走勢,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基金經理萬瓊認為,短期來看,納入MSCI對A股整體影響不大,由于A股納入MSCI標的股票以大盤股為主,集中流入的資金對市場的沖擊有限。長期來看,納入MSCI后,境外投資者將逐步提高對A股的配置,A股與全球資本市場的關聯性將進一步增強。未來也將提高A股機構投資者的占比,有利于A股市場結構的調整。同時,會讓A股更加規范化、市場化、成熟化的運作,利于A股長期保持穩健發展,未來基于基本面的投資邏輯將會更有效。
由于此次納入MSCI的成份股權重和滬深300的重合度接近90%,又是主要投資行業龍頭公司,投資者同時還可以關注滬深300、大盤主題類的國內基金產品,例如博時裕富滬深300、博時上證50,以及銀河證券五星評級基金博時主題、績優基金博時產業新動力等。銀河證券數據顯示,截至5月25日,上述產品過去一年分別實現13.54%、13.04%、15.21%和25.32%的收益率,同類排名居前。
從資金面的角度來看,A股納入MSCI預計給相關指數基金帶來的配置資金或在1000-1300億人民幣左右。如果按照步驟,資金分兩次進入的話,單次資金在600億左右。
博時基金投資總監李權勝表示,“對于MSCI納入A股,核心是今年以來MSCI方向調整相對到位,中短期配置獲得相對收益的可能性較大。”
他還認為,短期相關個股的波動,更多反映的是既有市場參與者的博弈,但長期來看,MSCI納入A股的影響將十分深遠。
首先,長期來看海外資金配置A股將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中國資本市場在全球的地位與中國經濟在全球的地位明顯不匹配,在對外開放大格局下,必然有更多投資者將會關注并將資金配置到中國這個全球最有活力的經濟體之一。
其次,投資者結構的改變將對A股市場生態產生影響。符合海外投資者審美標準的上市公司,有望獲得增量資金的青睞。而海外機構投資者的進入,必然在投資期限、投資策略、價值評估體系等因素上,為A股帶來一股新力量,并最終影響A股投資者已經習以為常的生態。
最后,納入MSCI后,國內資本市場的制度建設、產品深度等都將更加完善。海外投資者將以全球性的視野和標準來審視A股的游戲規則,比如停牌制度的完善、ESG(環境、社會責任、公司治理)評級體系等,這些對于A股大部分上市公司來說可能還是新鮮事物。在這些要求之下,可以預見未來A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水平都將得到提升。此外,加入MSCI后,全球主要交易所均有望推出與中國A股相關的ETF、期權等各類衍生品,增強A股市場的產品深度。
那么從投資者角度出發,如何把握A股納入MSCI的投資風口?李權勝表示,A股中國際稀缺性板塊,以及內生增速高、自由現金流好的公司,有望成為海外主動基金配置的主要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次成份股調整中增加了比較多的醫藥股,這表明MSCI指數可能會越來越及時地反映中國經濟和A股市場的變化,這有助于讓更多優秀企業走到臺前,接受國際投資者的檢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