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下弟 高方方
按照規定,交易滿30天后,退市吉恩即轉到新三板掛牌交易。截至目前,位列公司大股東名單中的3家基金公司有兩家制定了減持計劃。針對上述問題,記者向興全基金、長安基金發送采訪函。興全基金方面回復稱,公司會保持與產品持有人以及上市公司方面的緊密溝通;長安基金方面則未有回應。
退市股潮流席卷A股,幾天內退市吉恩、退市昆機、*ST烯碳等3家上市公司集中退市。對此,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均表示,3家上市公司集中退市是因為前期潛在風險累積爆發,同時監管層希望市場正本清源,使得市場進出有序。回顧A股歷史,退市公司數量遠小于IPO公司數量,未來將有更多業績差的公司面臨退市風險。
5月22日,退市吉恩公告退市,成為年內退市第一股,昔日的“鎳業上市第一股”隕落。截至一季度末,退市吉恩股東戶數為70658戶,此外,它的前十大股東名單中出現興全基金、長安基金和東方基金。
其中,興全基金通過3家基金專戶進入,經過資產穿透顯示為上海金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刁靜莎和張宇;長安基金通過兩家基金專戶進入,分別為:大連博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上海天恒融資租賃有限公司。
3家基金公司通過退市吉恩2014年定增進入,定增金額共計60億元,合計持股比例近50%。定增價格7.62元/股,興全基金、長安基金、東方基金分別認購1.98億股、2.97億股、2.97億股,定增成本分別為15億元、22.5億元和22.5億元。
退市吉恩2014~2016年三年連續虧損,2018年4月28日,公司披露的2017年年報顯示,2017年歸屬上市股東的凈利潤為-23.63億元。由于進入退市整理期,退市吉恩在5月30日的退市整理期首個交易日開盤即跌停,收報6.07元/股。
截至5月30日,按照公司最新收盤價6.07元/股計算,3家基金公司所持市值分別為12.02億元、18.03億元、18.03億元,浮虧均超過20%。
目前,興全基金和東方基金已制定減持計劃,旗下數個基金專戶擬通過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方式減持股份數量合計均不超過4811.17萬股。
此前,退市吉恩公告稱,摘牌后45個交易日內,股票將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轉讓。
“對股東來說,主要有幾個方面損失,一是退市過程中退市股的暴跌,帶來的個股投資損失,二是新三板市場投資者少,個股價值得到深度挖掘的難度大,可能遭受折價損失,三是流動性缺失帶來的問題”,華商基金一位基金經理告訴記者,如基金公司持有相關個股,可能會直接向下調整價格,當然,如能賣出或通過大宗轉讓方式就較為理想。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則向記者指出,退市后進入新三板市場,從現行退市制度來看,重新上市難度極大,新三板市場流動性非常不佳,股東在新三板市場獲得少量流動性,但減虧或實現盈利難度很大。因此,大股東最直接退出方式是通過股份轉讓、公司回購、公司減資、破產清算等方式實現退出。
幾天內,退市吉恩、退市昆機、*ST烯碳集中退市,A股掀起退市風潮。自1990年以來28年,剔除因上市公司被吸收合并退市的公司,共有73家退市公司,平均每年2.7家。2018年才過半,即有3個退市股。
郭施亮向記者表示,近期上市公司退市集中爆發,與證監會強化退市,多次提及退市問題有關。從退市情況來看,除了財務指數接連虧損引發退市情況外,*ST烯碳還是首家因非標性質引發強制退市。
上述基金經理也向記者稱,近期退市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監管層希望市場正本清源,使得市場進出有序,與發達國家接軌。對于上市公司的退出,一直是市場質疑的也是監管部門要做的一個方向,但此前爛股重組及其中的黑幕重重,使得市場投機氛圍濃重。加之近期市場的發行速度較快,只進不出,消化不良,因此政府希望通過退市的有序開展,逐漸引導市場的良性發展。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目前A股共有86只個股有退市風險,包括“ST”、“*ST”。對比發達國家,很長時間內退市公司的數量明顯高于IPO數量,隨著A股市場的退市制度不斷完善,將會有更多業績差的公司直接面臨退市風險。
“退市常態化應該是未來A股市場發展趨勢,投資者應該盡量回避會計師事務所出具非標報告的上市公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財報連續虧損及ST等問題上市公司,”郭施亮表示。
一位經濟領域專家告訴記者,上市公司退市難的主因有兩方面,一是利益關系錯綜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上市公司的退市涉及到職工、債權人以及成千上萬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在退市過程中,也往往會遭遇到地方政府部門既得利益者的阻撓和干預,一些面臨退市的上市公司最后往往會得到相關政府部門的“輸血”,最終并未退市。二是不成熟的市場及其投資者對退市概念股炒作充滿預期,甚至期待有加,間接造成退市難。退市政策存在漏洞,例如連續三年虧損被暫停上市,而未規定扣非后的凈利潤。因此一些上市公司正是鉆了制度的這一漏洞,通過資本運作保證凈利潤為正而避免退市。此外,退市前還有半年寬限期,實際上為垃圾公司賣殼、重組客買殼提供機會,這些都給“不死鳥”留下了生存的空間。
“中國退市數量明顯少于IPO數量與中國股市重融資定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但IPO常態化背后,退市常態化應該可以逐漸實現,”郭施亮表示。
無論是藥明康德十多個漲停,中簽投資者盈利超10萬,還是寧德時代僅發布招股說明書就引爆資本市場,A股對絕大多數公司來說是理想的歸宿,這些“保殼”失敗被迫退市的公司是否還會再次走上IPO征途?郭施亮則表示,按照目前退市制度重新上市難度巨大,再次上市的盈利條件以及門檻很高,基本上對于退市公司來說,希望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