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摘 要:我國沿海霧區分布情況為:每年一月至四月為南海霧季,臺灣海峽二月至五月,東海三月至六月,黃海四月至八月,其中霧季最盛期從南海的二月至四月逐漸后延到黃海的七月至八月,且平流霧域最多的海域為浙江沿海島嶼,每年可達150天霧日。持續不斷的大霧天,導致海警艦艇在任務執行過程中無法準確掌握周圍海域的船舶駕駛動態,突發性碰撞事故的產生幾率較高,在某種程度上嚴重影響了海警艦艇及過往船舶的航行安全。鑒于此,文章以安全為前提,深入挖掘大霧極端惡劣天氣產生的原因及消極影響,對海警艦艇大霧天氣條件下的駕駛策略和駕駛技術進行系統研究,并探討如何通過駕駛規避航行中的各種風險,旨在有效提高海警艦艇航行任務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關鍵詞:海警艦艇;大霧天氣;駕駛技術
中圖分類號:U6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8)15-0141-02
Abstract: The distribution of foggy zones along the coast of China is as follows: January to April each year is the foggy seas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February to May in the Taiwan Strait, March to June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April to August in Yellow Sea. The peak of the foggy season is gradually extended from February to April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o July to August in Yellow Sea, and the sea area with the most advection fog region is the coastal islands of Zhejiang Province, which can reach 150 days of foggy days every year. Because of the continuous fog, the marine police warships are unable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ship driving dynamics in the surrounding waters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mission, and the probability of sudden collision accidents is high. To some extent, it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navigation safety of marine police vessels and passing vessels. In view of this,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safety, this paper deeply probes the causes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heavy fog extreme weather, and makes a systematic study on driving strategy and driving technology under foggy weather conditions of marine police warships. It also discusses how to avoid the various risks in navigation by driving,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marine police vessels sailing at any time.
Keywords: marine warships; heavy fog weather; driving techniques
1 關于大霧天氣的綜合概述
1.1 大霧天氣的形成
霧是自然界的一種自然天氣現象,專業研究學界將其定義為一種水汽凝結物,主要是由懸浮地面氣層中的微小水滴或者冰晶構成,當滿足自身原理條件后,形成地面能見度不超于1000m的天氣現象。并且不同天氣條件所產生的霧天類型也不同,總的來說可以分為氣團霧和鋒面霧兩大類,其中平流霧和輻射霧多見于海洋領域,如果是在港口附近或者沿海島嶼的晴朗和微風天氣條件下,且近地面水汽充沛穩定的情況下,也會出現類似蒸汽霧或者輻射霧等等。
1.2 大霧天氣對海警艦艇航行的影響
根據對數年航行事故的總結,航行事故多發生在能見度不良的天氣。而關于能見度不良的概念,從廣義上來看,主要指的是由于部分極端惡劣天氣,如,暴雪、暴雨、霧霾以及沙塵暴等對航行路線的影響及限制。根據國內外相關調查數據統計,在眾多海上安全事故中因海霧所引起的海上艦艇碰撞占總安全碰撞事故的60%-70%左右。海霧是導致能見度不良的主要原因,為艦艇值班人員的工作帶來極大的困擾,尤其是在
望工作中,值班人員無法對航行中艦艇的路線進行精準的判斷,容易形成路線上的誤判,最終導致艦艇發生安全碰撞或者擱淺,嚴重威脅人員的人身安全。此外,如果霧天航行發生安全事故,多半為大型或者重大型安全事故,事故因素多以碰撞和擱淺為主,大約占總事故量的30%左右。海警艦艇主要負責海上維權執法工作,因為其工作任務的特殊性,能見度不良的天氣情況成為出海執法執勤過程中的必然因素。
1.3 霧航事故產生的主要原因
(1)霧情預報不完善。當前階段,由于海霧形成因素眾多,預報海霧十分困難,我國在海洋領域尚未建立一整套相對完善的霧情預報監視發布服務網絡,行駛在寬闊海洋領域的各個海警艦艇無法通過綜合信息平臺獲取有關大霧天氣的相關預報及霧天發展情況。(2)復雜條件下航行訓練不夠深入。在日常訓練過程中,海警艦艇人員普遍認為常規航行過程中很少遇見大霧天氣,霧中航行訓練的方法單一,一般以港岸操演的方法為主,演習情景全憑想象,部門人員按照霧中航行操演計劃照搬全抄,協同動作的效果無法體現,導致訓練質量無法提高,訓練貼近實戰的效果不佳。當真正遇到能見度不良天氣條件時,艦艇無法立即采取科學有效的應對措施,從而導致嚴重的航行事故發生幾率升高。(3)責任心不強,心理素質差。一般情況下,對于海警艦艇的航海任務而言,艦艇指揮員對任務完成度具有直接影響。首先,艦艇指揮員不僅要具備專業熟練的艦艇操控技術,掌握艦艇航行領域的天氣狀況、暗礁分布等水文氣象,同時還應有超強的心理素質。目前來看,絕大部分艦艇指揮員對海上能見度這一問題的認識不夠充分,過于片面,在航行過程中與霧天航行規定背道而馳,絲毫沒有霧航的危機感。此外,艦艇在霧中航行,指揮員容易高度緊張從而猶豫不決,或是放松警惕、過度自信,從而盲目或僥幸的心理,無法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導致應變速度過慢,判斷失誤,極易引發事故,這就要求艦艇指揮員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頑強拼搏的意志力。(4)與航行相關條款背道而馳。從事船舶故發生情況來看,一般可經歷以下五個階段:構成碰撞危險、存在碰撞危險、緊迫局面、緊迫危險以及發生碰撞,通常情況下,兩個相向行駛的艦艇,如果雙方能夠嚴格按照相關航行規則進行互相的避讓,便能夠有效的避免兩者的相互碰撞,從而也會降低碰撞安全事故的發生幾率。常見問題有:一是未采用安全航速,霧航時采用的安全航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航行海域雷達顯示物標的能力。若雷達無法及時發現物標(主要是周圍船只),導致發生海上交通事故,則可認為是安全航速把握不足。二是未保持正規的 望,在霧中航行,視覺和聽覺 望對做出判斷和采取行動有著重要的作用,即使雷達處于正常工作的狀態下,也不能忽視保持正規的視覺、聽覺 望的工作,不可過分依賴雷達 望,以避免錯失重要信息。
2 海警艦艇霧中航行的安全準備工作
(1)收集并記錄好天氣預報。在海警艦艇正式出發航行之前,相關人員應當提前對一周之內的海上天氣情況進行詳細的了解,根據航行任務的實際需求,對具體出航計劃、航行線路以及航行安全注意事項等進行詳細的制定與規劃。此外,對艦艇中所配備的相關通信設備加以利用,并利用氣象傳真機接受近段時間之內的氣象云圖,通過自身專業知識總結氣象變化規律,自行做出預報。(2)檢查各種水密裝置。艦艇作為航行的重要工具,在出航前應對其各個應用系統進行全面檢查,艦艇甲板各開口處的封閉設施的水密性,尤其是各個通道、艙室、艙口蓋以及水密門的密封橡膠是否存在老化現象等等,根據不同位置的不同老化情況對密封條進行及時的更換。在出海前對水密門進行加固處理,關閉各水密裝置和甲板通風口蓋,確保擰緊每一個把手。(3)各應急設備的檢查。檢查應急電機、天線、人力舵等處于良好狀態,損管堵漏器材是否齊全、隨時可用,保證霧航出現緊急情況時能夠迅速采取措施。(4)檢查通信聯絡。備便各類通信器材,如對講機、短波電臺、AIS系統、衛星電話和各類視覺通信信號等,保證與岸上和上級的通信聯絡暢通,確保使其處于良好狀體。
3 霧航中艦艇駕駛操縱的注意事項
(1)保持正規 望。正規 望是船舶在任何能見度情況下的行動規則,而在霧中航行時就顯得愈加重要。通過保持正規的 望有助于及時發現來船的種類、大小、航向、航速以及周圍環境諸因素,并迅速判斷有無碰撞危險,對局面做出充分的估計,從而采取有效的避碰行動。在霧區保持正規的 望工作有:增派 望人員,打開駕駛室的門窗,正確使用高頻和雷達等。利用雷達交換量程的方法 望,是目前除視覺、聽覺 望,應用得最普遍的一種手段,在能見度不良的情況下尤其重要。(2)準確定位,保持安全航速。海警艦艇在大霧天氣條件下的航行,需全面掌握整個船舶動態變化,對其形式過程中的安全性進行準確的判斷,在充分滿足這兩大因素的前提之下,方可制定避讓行動的相關決策。霧航時,為獲得更多的航海資料和提高海圖作業的精度,應選用大比例尺海圖作業。掌握好計劃轉向點、危險物位置,為航行提供可靠的航海信息。遇到情況不明時,還應當在第一時間內將航行速度降低到最小,甚至在情況較為危急之時需要將船完全停住,而不是盲目用舵進行大角度轉向,這在避讓中是十分重要的。(3)合理利用VHF、北斗、AIS及雷達等通信導航設備。霧中航行除保持安全航速和正規 望外,還應及時開啟航行燈并鳴放相應聲號,遵守能見度不良時的行動規則。與此同時,海警艦艇在航行期間,應當始終開啟并正確使用所有定位設備,如VHF、GPS、AIS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保持定位,及時與周邊船只保持通聯。此外,在氣象條件十分惡劣的環境下,如,霧天、夜天由于看不清航標,艦艇無法正常航行,應充分利用雷達等多種設備,安排經驗豐富的雷達兵輪流值守,時刻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雷達,做到能及時發現目標,重點需要注意的是調諧、增益、距離檔等。(4)加強能見度不良條件下的航行訓練。能見度不良環境下訓練是海警艦艇日常訓練重要內容,必須加大力度,狠抓落實。首先,加強艦艇人員對海洋航行等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普及霧天氣候條件下云航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熟悉海警艦艇中各信息裝備的基本性能。其次在各個訓練、執勤過程中加入海霧的環境因素,或是周期性進行口頭、筆試等對官兵進行霧航理論檢驗,提高海警官兵霧中航行的認識以及訓練質量與效果。例如,艦艇指揮員可以利用港岸操演、海上訓練及執勤任務時,根據實際情況實施在不使用目力 望的條件下,依靠其他方法(主要是儀器設備)作為霧中航行時的航海保障方法的訓練。訓練的主要內容包括雷達及衛星導航儀等儀器在霧中航行時的各項操作、艦艇各部門在霧中航行時的協同熟練度、艦艇各戰位人員對所處戰位職責及執掌設備的掌握程度等,且艦艇協同性需要尤其加大訓練力度。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海警艦艇部隊的逐漸擴大和發展,所配備的專業級艦艇噸位也在不斷增大。在物質上不斷進步的前提下,關鍵是提高艦艇官兵的專業技能和心理素質,在遇到能見度不良時保持頭腦清醒、思維敏捷、沉著果斷,加上過硬的操縱技能,這樣才能夠在險境中處置得當,方法有效,做出適合當時環境和情況的正確操縱方法。
參考文獻:
[1]賈傳熒,史國友,賈銀山,等.基于電子海圖的船舶動態監控系統設計與實現[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12,15(03):336-337.
[2]王玨,潘高峰,黃曉娟,等.船載GPS測姿系統數字濾波算法[J].中國慣性技術學報,2015,11(03):287-289.
[3]葉波,文玉梅,何衛華.多分類器信息融合的步態識別算法[J].中國圖象圖形學報,2013,15(08):428-429.
[4]秦小文,溫志芳,喬維維.基于openCV的圖像處理[J].電子測試,2011,06(07):178-180.
[5]趙亮.關鍵航段江海直達船舶駕駛技術分析[J].珠江水運,2017(06):458-459.
[6]吳關勝,鐘麗,龍艾芳,等.控制河段船舶遠程通行指揮數據實時傳輸的設計[J].水運工程,2014(11):664-666.
[7]畢方全.控制河段智能通行指揮關鍵技術研究[J].中國水運,2016(09):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