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旗,千紅濤,陳增輝,陳小亮
(河南工學院 汽車工程系,河南 新鄉 453003)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汽車成為人們優先選擇的出行方式,快速充實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人們出行最重要、最常見的出行工具。汽車駕駛與交通安全成為必要的一項基本技能。根據國家“十三五”規劃要求,在設置汽車專業的普通高校里,汽車駕駛與交通安全成為該專業的課程之一,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一些汽車構造的基礎知識和汽車基本駕駛操作技術,了解人、車、路系統與交通安全的關系、熟悉交通安全常識和汽車道路駕駛技術。因此,為增強汽車專業的專業教育,提高學生的理論和實踐能力,《汽車駕駛與交通安全》課程的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1)教學內容方面。《汽車駕駛與交通安全》作為汽車類專業課,通常開設于本科入學兩年后的培養計劃中。因高校師資、硬件條件的限制,存在:各高校對《汽車駕駛與交通安全》課程的教學大綱、培養目標、教學目標存在差異,如:因高校自身辦學定位不同,部分高校定位為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以培養學生為高素質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因在教材及版本參考不同,所以在課程內容、教學過程等存在差異;各高校對《汽車駕駛與交通安全》課程教學環節存在較大差異,從該課程的總學時數及學時的分配上不同。如:應用型本科高校相比與普通本科高校會更加注重實踐環節對學生技術技能的提升,會在理論課與實踐學習的學時分配上差異較大;對《汽車駕駛與交通安全》課程的考核方式比較單一,通常以試卷與論文相結合的形式,難以做到理論與實踐的充分結合。
(2)教學方法方面。在《汽車駕駛與交通安全》課程教學過程中,各高校大多采用傳統的言傳身教及多媒體輔助的教學方式。這對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程度較高的課程是難以滿足其教學要求的,如:汽車駕駛基本操作技術需要很強的實踐性、操作性,需要反復練習才能實現與理論相結合;在硬件基礎較好的較少高校通過增加其實踐環節,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但其投入相對較大,推廣相對較難。如:教學實驗平臺、教學用車及相關的實訓人員等;在教授過程中教學語言藝術的運用存在差異,造成教學過程枯燥,難以吸引學生興趣。如:在課堂講授“道路交通信號及道路通行規定”時,要求學生記憶性較多,而法律法規性的內容在學生記憶中顯得枯燥無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強,使課堂的教學效能降低。
(1)教學內容改革調整。在《汽車駕駛與交通安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革:修訂課程教學大綱,基于各高校條件對該課程總學時數和學時分配上進行調整。如:依據學校條件,在新教學大綱中該課程內容主要包括汽車構造的基礎知識、汽車基本駕駛及道路駕駛技術、人車路系統與交通安全和交通安全常識。該課程總學時數為52學時,其理論部分為30學時,實驗部分為22學時,與原大綱相比總學時增加了10個學時全部為實驗部分,突出其理實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新考核方式:采用總成績由平時成績、試卷考核成績和實踐成績組成,其中平時成績(考勤、課堂提問)占總成績的10%,試卷成績占總成績的40%和實踐成績占總成績的60%;綜合成績為60分以上者為及格,不及格則需要重修。采用激勵考核方式,若總成績在90分以上者,獲得學校第二課堂實踐教學活動的1個學分,以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2)教學方法改革。為滿足其教學要求,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從以下方面入手:綜合運動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相結合的手段,開展豐富性教學模式,豐富課堂教學過程。如:對《汽車駕駛與交通安全》課程中“汽車構造基礎知識”內容運用項目式教學,采用現場教學模式,并以多媒體手段輔助,使課堂教學過程對學生的吸引度增加,提高了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度;依據學生學習基礎、興趣不同,采用分層次教學。如:通過對部分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教學輔導計劃,逐步提高學生學習水平,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豐富教師知識水平,加強實踐技術培訓,提升教育教學語言藝術運用技巧。如:教師通過學習和定期到企業實踐進修,提升自身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水平。教學語言的表達藝術是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保障,通過運用簡明準確、幽默通俗和富有激勵性、啟發性等語言豐富課堂教學,在教學互動中,調動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度,提升教育教學效能;④注重理實一體化教學,提升實踐教學環節比重。如:依托學校汽車駕駛仿真實驗室平臺,提升實訓環節占比。該SZJ-418實驗平臺具有相應的功能與儀表、道路環境的模擬和綜合評定體系,其主視屏主要顯示駕駛者前方道路狀況及其周圍路況環境、使學生獲得真實駕駛體驗,面板上儀表能夠顯示出當前車速、發動機轉速和組合開關等,使學生在實訓的過程中掌握汽車駕駛基本操作技術。仿真軟件系統能夠實現對不同天氣選擇、不同道路的選擇,如:一般道路駕駛、城市道路駕駛、復雜道路駕駛、高速公路駕駛等,能夠模擬車輛、行人、自行車、交通標線、紅綠燈路口和交通警察等組成不同的交通環境,使學生在駕駛過程中獲得接近真實的道路技術。能夠模擬行車過程中出現的緊急情況處理,如:剎車失靈、爆胎及其它情況,體驗其模擬突發的交通事故真實感。該汽車駕駛仿真實驗室理實一體化教學平臺滿足該課程對實踐環節的需求。采用分小組的模式,進行實踐環節的教學,保障每名學生都有實踐操作的機會,提升其實踐動手能力;⑤根據各高校條件盡可能增加實車駕駛實訓環節,以彌補仿真駕駛環節教學的不足。
通過河南工學院汽車工程系車輛工程專業2017~2018學年第1學期車輛171班《汽車駕駛與交通安全》課程進行改革試點。在車輛工程教研室、系部實驗室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運用該課程制定新的教學大綱、新的教學計劃、新的培養目標、新的考核方式和新的激勵機制,教學過程中采用新的教法,突出學生的主題地位,教師的導向引領作用,科學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通過考核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主要實施過程如下:
優化教學內容,增加實訓環節比重及實訓環節總學時。車輛工程專業《汽車駕駛與交通安全》課程在教學內容上增加第五章“汽車安全出行之前檢驗與維護”,刪除了原第七章“機動車駕駛證考試與申辦”。該課程的總學時由原來40學時,增加到52學時,其中理論學時沒有增減,實踐環節學時相比原來增加了12學時,達到理論與實踐各占比一半,以小組為單位保障每名學生參與實踐操作環節,按照該課程考核標準及考核方式進行測評。
如圖1所示,兩種顏色分別代表《汽車駕駛與交通安全》課程教學改革前后本專業的綜合成績,合格率都為100%,目前的優秀率為40%是改革前三倍,良好率為53.3%,榮獲學校第二課堂實踐教學活動學分獎勵的占到40%,實踐證明通過教學改革教學效果顯著提升。

圖1 成績分布圖
通過實踐教學成果表明,我校汽車工程系車輛工程專業《汽車駕駛與交通安全》課程的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的實踐教學效果,其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對該課程考核目標、考核方式的改革,細化明確需要學生掌握的重點、難點,并對其針對性的教學安排、教學輔導,同時采用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該課程教學過程的安排上進行優化,加大對實驗室硬件的投入,建立汽車駕駛仿真實驗室理實一體化教學平臺,有效解決當前部分高校存在車輛工程專業教學中理論教學偏多、實踐教學不足的現象,使抽象的教學過程因理實一體化教學過程而變得更容易讓學生領會,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提升實訓環節效果。新的教學改革中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核心開展和組織教學活動,細化分層次教學。
[1] 周斌.汽車駕駛專業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探究[J].教育現代化,2017,(17):178-179.
[2] 郭勇.淺談如何提高汽車駕駛教學的教學質量[J].河南科技,2013,(9):267-268.
[3] 杜繼文.提高汽車駕駛教學質量的研究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7,(21):214-216.
[4] 張素麗.《道路交通安全》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新西部,2010,(22):221-222.
[5] 吳曉瑞,吳志周.汽車駕駛模擬器在交通安全中的應用綜述[J].交通信息與安全,2015,(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