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梅

兒子過了8歲生日后,在我的育兒計劃里,他應該能獨立去超市給我打醬油了。但是,當我真的叫他一個人到超市買東西的時候,他卻要我陪著去。周末,兒子興高采烈地抱著籃球到籃球場,一看到打籃球的陌生人,他又退縮了……諸如此類的事情讓我抓狂,兒子目前的狀態離我期望中那個勇敢自信的男孩相去甚遠。
一天,朋友婷來我家做客,我正在廚房忙活,忽然發現沒鹽了,情急之下,我把兒子叫過來說:“寶貝,家里沒鹽了,你下樓去給我買兩包上來吧!媽媽現在走不開?!闭l知,兒子竟然說:“我不會買!”我好說歹說,兒子才滿臉不高興地出門。
超過我估計他回來的時間好一會兒了,兒子仍沒回來。我開始擔心,趕緊開門去找人。一開門,卻發現兒子正站在門口掉眼淚——他壓根兒就沒下樓去!我問兒子:“為什么不去?”兒子說:“以往不都是你陪我去的嗎?”我一時無話可說了。
吃完飯,我和婷閑聊。我把育兒的苦水一股腦兒向婷倒了出來。最后,我無奈地說:“自小到大,我一直認為陪伴能把他教育好,可是,我怎么越來越發現他不能盡如人意?”婷說:“你就是太偉大了,以為多花點時間陪著孩子就萬事大吉,有時,放手勝于陪伴!”
婷和丈夫都在高校里教書,他們的寶貝女兒在復旦大學求學。我一直羨慕婷把女兒培養得那么優秀。我向婷請教家教秘方。婷卻說自己沒什么秘方,只是敢于放手讓孩子去實踐,永遠不會像我這樣,從生活到學習,天天圍著孩子轉。
婷走后,我開始反思。我一直認為陪伴就是最好的家教,但是,我卻沒想過過多的陪伴會讓孩子失去很多鍛煉機會。于是,我決定嘗試一下婷的放手秘方。
我們家離學校不遠,我開始改變以前接送兒子的習慣,試著讓他自己走。兒子早就想跟他的同學一樣獨自上學和放學,只是我一直不允許,現在自然滿口答應我了。盡管這樣,我還是暗中跟隨著他走了兩天,結果我發現,兒子很享受與同學一起走路。兒子還主動要求我調好鬧鐘,他會準時起床準點出門,偶爾下雨我要求接送也被拒絕了。看來這一步走對了,我開始更加堅定地實施放手計劃。
自從兒子上一年級以來,陪讀一直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現在我卻告訴他作業是他的事,我只負責簽名。一開始,因為沒有我的檢查與監督,兒子因為粗心大意被老師批評了幾次,后來,他才養成了寫完作業又仔細檢查的習慣;以前,連什么時候玩耍去哪玩耍都是我說了算,并且由我親自帶領,如今,我找個借口說要照顧小寶,讓他自己去玩。出乎意料,兒子并沒有悶悶不樂好些天,而是很快地找到了自己的玩伴??粗鴦偼嫱昊@球回來,雖然滿頭大汗卻滿臉喜氣的兒子,我心花怒放。
隨著活動范圍的擴大,獨自行動能力的增強,兒子逐漸變得陽光、自信、勇敢起來,我也從曾經的“陪伴圍城”里解放出來,有了更多的個人空間,心情也比以前好多了。
一天,我正在為記日常生活開支賬而煩惱,兒子卻自告奮勇地跑過來用手機幫我下載了“一筆記賬”軟件;又一次,聽到我埋怨家里從淋浴花灑出來的水時冷時熱,兒子又開始給我“科普”說,那是水壓不穩定所致,解決辦法就是把水調小一點……也許,這就是我近來適當放手讓他玩玩手機、允許他看看課外書的收獲吧!
記得我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句話:“自以為那是我為保護你而筑起的銅墻鐵壁,想不到它卻把你撞得頭破血流!”無疑,生活的瑣碎與工作的忙碌讓很多家長無暇陪伴孩子。但是,在呼吁給予孩子陪伴的同時,我們是否關注過時時事事被陪伴的孩子又失去了什么?比起失去陪伴,或許那是更令人擔憂的失去——獨立與個性、自信與勇氣的被迫缺失!要讓孩子走得更遠,我們大人必須學會放手,畢竟我們不可能永遠陪伴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