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艷
摘要:近幾年來我國加強了與其他國家之間經濟、政治和文化交流,也加大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其中尤其是對這些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在本文中,本人從文化生態的角度,對苗族文化與其地理環境的關系展開分析和探討,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有效的文化傳承和保護策略,這對于我國弘揚和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苗族文化;文化生態角度;傳承與保護;對策;研究
一種文化的形成集聚了一個民族、一個地區長期發展以來的經濟、生活、思想、精神等內容,苗族文化也是現目前我國貴州發展生態化經濟的一項重要資源,它推動著貴州省旅游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然而,隨著國際之間交往日益密切,我國的信息技術水平也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資源、信息、文化涌入,在一定程度上也對苗族文化的傳承和保護造成一些影響[1]。我們應當如何有效的對苗族文化進行傳承和保護,也成為社會各界密切關注和探討的問題,這對于我國構建文化個性化、多樣化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相對封閉地理環境與苗族文化
(一)自然地理環境
我國貴州地區主要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常年的降水量十分豐富,并且該區域的變質巖分布也比較廣泛,呈現出“山高水高”的特點。與此同時,該地區土壤酸性較強,也為生物多樣化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這些因素也為苗族文化形成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該地區山高谷深,交通與其他地區相比較相對落后,這就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隔離屏障,助力于苗族文化體系的形成。
(二)社會經濟和政治文化環境
從該區域經濟發展歷程來看,苗族經歷了較為長久的農業社會,經濟發展的水平也比較低,再加上交通十分不變,導致了區域的商品經濟不夠發達,苗族同胞們只能夠依靠一些手工業、農業實現自給自足。在政治文化環境方面,受到長時間以來封建統治的影響,使得苗族活動范圍較為狹窄,苗族同胞們對外界了解不足,對自身傳統文化的接受度也就越高,其禮儀禮節實現了代代相傳[1-2]。
二、相對開放的地理環境與苗族文化
(一)自然地理環境發生變化
自改革開放后,我國加大了對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苗族地區開放程度也日益提高,人們對地理環境的依賴性也逐漸降低,使得苗族特有的建筑、材料被破壞,這就制約了苗族文化的傳承及保護。
(二)社會經濟和政治文化環境發生變化
社會經濟環境對苗族地區造成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工業化和城市化兩方面,它吸引了很多的苗族同胞外出務工,其生產經營和生活方式也越來越城市化,苗族手工業也逐漸被淘汰,這進一步提高了苗族文化保護和傳承的難度。而政治文化環境主要體現在為推動該區域經濟發展,我國頒布了很多的優惠扶持政策,也進一步推動苗族文化的發展,但是隨著外來人員的涌入,苗族同胞對現代化文化內容了解和學習的也越多,這對苗族自身文化發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2]。
三、基于文化生態視角下苗族文化傳承與保護對策研究
(一)營造良好的苗族文化生存生態環境
為苗族文化傳承和保護營造良好的生存生態環境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實現:(1)提高文化認識、強化科學管理,在苗族文化中,建筑文化、服飾文化、梯田文化等作為其重要組成內容,也是苗族發展中的一項重要資源。在對這些文化傳承和保護時要建立在明確保護內容的基礎上,甚至也可以通過構建傳承保護補償制度的方式,激發苗族同胞積極性,強化個人保護意識和責任;(2)重視苗族文化調查和挖掘工作,通過組建專業的文化隊伍,對苗族文化進行深入的調查和挖掘,如:苗族的民間音樂、剪紙繪畫手工藝術、民間金屬技藝等;(3)為多樣化的民族文化打造展示的舞臺,在苗族文化中有很多節日,如:趕秋節、龍舟節、苗年等,在這些節日苗族也都會組織苗歌、跳舞等比賽,為實現對這些節日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就可以通過有意引導的方式,打造展示的舞臺[2-3]。
(二)政府積極的引導,增強苗族文化自信心
我國在對苗族文化傳承和保護的過程中,還需要政府在其中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其具體體現在:(1)提高苗族同胞文化傳承和保護的思想意識,充分認識到苗族文化在我國構建民族文化多樣化、個性化中的重要性作用,并利用這些天然的民族文化作為發展區域經濟增長和發展的有效資源和手段,并在此基礎上實現苗族文化價值向旅游價值、德育價值、建筑價值等方面延伸和拓展;(2)選擇性的對苗族文化進行傳承和保護,我國苗族文化所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實現全面化的傳承和保護存在一定的困難,我們就可以將一些文化精華引入到現代教育教學、專業課程設置當中,同時國家政府更要加大扶持力度,推動對苗族優秀文化的可持續發展[3]。
(三)加強創新力度,實現與時俱進
在對苗族文化傳承和保護的過程中,為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就需要遵循時代發展潮流,對苗族文化進行創新,如:發展旅游、飲食風俗等,同時也要借助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加大對苗族文化的宣傳力度,將苗族生態旅游與苗族工藝品加工銷售、傳統苗族建筑文化與現代建筑文化有效結合起來,為人們創造新的文化欣賞視角,在實現苗族文化與時俱進的基礎上,也充分展現出苗族文化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獨特性。
結語
在本文中,對基于生態視角下苗族文化傳承與保護的對策展開研究,主要是從相對封閉、相對開放的自然地理環境對苗族文化造成的影響展開分析,這充分展示出了自然生態環境對苗族文化發展的重要性,最后從文化生態視角出發,提出可供參考的苗族文化傳承和保護策略,在實現對苗族文化傳承和保護的基礎上,實現苗族文化個性化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廷鋒.基于文化生態視角下苗族文化傳承與保護的對策研究[J].寧夏農林科技,2012,53(02):84-86.
[2]陳明光,潘貴渝,査蘭建,田偉珂,王申正.生態旅游中如何加強民俗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以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為例[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3(05):164-165+167.
[3]周學江.文化生態視角下蠶桑絲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規劃探索[A].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時代,協同規劃——2013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11-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更新)[C].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