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斌
摘要:中國獨有民族的傳統圖行與紋樣及相關文物物品是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民族藝術,是中華民族地域環境下經過幾年前人民勤奮積累的智慧結晶。由于中國傳統文化受生成工藝、地域環境特點及科學技術發展等因素制約,很多傳統文化的傳承近年來逐步遺失,導致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當今的各領域中應用范圍受限。科技進步的今天我們可以采用“信息可視化”手段對中國民族傳統圖案、紋樣等進行圖案的可視化再創造。該研究的內容是通過信息可視化設計,重塑并再創造中國傳統圖案,起到展示和保護傳統文化的獨特性藝術特色的作用。
關鍵詞:中國民族傳統圖案;信息可視化設計
縱觀中國歷史,無論是從《詩經》到楚辭,還是追溯到唐詩、宋詞、再到明清小說,中國古代各個朝代歷史中均有對茶的記載,茶的發源地就在中國,隨著現代經濟的迅猛發展,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支柱,它植根于悠久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中,在漫長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逐漸由物質文化上升到精神文化的范疇。茶包裝作為茶文化的一種獨特文化載體既要有包裝的原有功能,還要表現出中西方茶文化的歷史意味。
現代中國市場以茶作為商品的品種繁多,包裝設計的發展是一種關于涉及到設計師和顧客及其它利益者之間多元化的交流與互動進程。以前的研究結果表明,顧客對產品的喜好可以通過包裝外形來調制,例如顏色和形狀。進一步指出,包裝設計師完美的利用設計外形特點和顧客的欣賞水平,同時該特征具有強大的文化基礎。本研究建立在霍夫斯德跨文化模式中,其目的是確定和探討設計師使用的中國傳統圖形在文化中的影響,結合中西方的對比,將中國傳統文化以茶文化為背景。包裝設計的發展迄今為止可以看做是一種包含了設計師的創意、品牌商及潛在客戶的需求的動態過程。包裝設計發展的利益相關者之間不斷地互動致使僅僅想從當今現成市場中銷售的茶葉產品來做測試檢驗,是很難將文化影響從市場決定因素中分開的。
一、當今的信息可視化研究
隨著文化傳承重要性的不斷提升和數字化信息設計的發展,如何通過現代技術手段來重塑傳統文化使其得到保護與發展顯得格外的重要有意義。設計,作為改變與提高人類生活品質,創造人類精神與物質文明的一種活動過程,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不少國內外學者都對信息可視化做出了重要研究。例如美國學家馬洛斯的《信息可視化與設計理論》最早提出了信息可視化設計作為溝通的重要媒體,是用圖像處理技術將繁瑣的數據轉換為圖形以便進行交互處理。此外,澳大利亞的藝術教育家波波維奇的《可視化設計與土著文化》的和荷蘭哲學家哈德森的《基于視覺分析法的定性研究》中均表述了信息可視化可將傳統藝術與最新技術相組合從而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波波維奇對傳統文化進行再設計與可視化設設計研究的結論,推動了中國學家在可視化研究領域的進程。中國學者宋方則在《人為事物視野下的信息設計》補充了哈德森的研究結論,他認為信息設計的產生源于人類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欲望,利用圖形化的表征將自然與人文的抽象、具象信息顯性化表示。但劉并未涉及研究民族文化的可視化再創造,殊為憾事。楊彥波、劉濱等在《信息可視化研究綜述》一書中除了認同西方學家的可視化推動傳統文化發展的觀點外,還提出了信息可視化可應用更廣泛的領域之中,如網絡數據可視化、社交可視化和交通可視化。楊劉二人的將可視化設計領域的放大為中國傳統文化在新媒體的傳播中奠定了科研基石。
二、中國傳統圖案符號的應用研究
中國傳統圖形與符號,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視覺表現形式之一,被用于文化的傳遞與交流從古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文明歷史。傳統圖形符號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傳承均有所相關研究,如《傳統圖形符號與現代裝飾設計》(作者:馬振興),強調了傳統圖形和符號亦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可應用于現代服飾設計之中;賈國利的《現代繪畫對傳統圖形符號的借鑒與應用》在肯定馬的研究之外還指出流傳至今的傳統圖案符號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和寓意性,并可借鑒應用于現代繪畫作品中;諸多學者們如張林燕的《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在包裝中的創意設計》以及學者郭嘉、李綸在《中國民族傳統吉祥圖案在產品圖形符號設計中的應用》歸納了吉祥圖案是重塑本土文化,喚醒中國當代設計的重要源泉,對待傳統圖案尤其是吉祥圖案的研究已經深入到產品包裝中,只是對此傳統圖案可視化的探索分析尚未薄弱。
習近平主席近日提出的“勇于創新創造,用精湛的藝術推動文化創新發展”是本課題的重要研究指導方針。該研究的內容是通過信息可視化設計,重塑并再創造中國傳統圖案,起到展示和保護傳統文化的獨特性藝術特色的作用。
三、研究意義與方法
本研究意義在于:①探索中國傳統圖案和中國符號學;②通過現代視覺傳達設計重塑并簡化繁瑣的傳統圖形,應用再設計后的中國傳統圖形于城鎮規劃建設之中的媒體廣告、標識標牌、道路及導向識別、城鎮文化宣傳等。研究方法:①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研究方法;②定量研究之資源整合法。主要應用于中國傳統圖案的資源整合,包括圖案、紋樣及相關設計的整理、分類、匯總、數字信息化處理;③定量研究之數據分析法,對中國傳統圖案、紋樣進行數據分析,分析各種圖案的使用情況以及圖案、紋樣本身所代表的意義;④定性研究之圖像數字生成方法,使用圖像掃描、ILLUSTRATOR二維矢量圖像處理等方法對傳統圖案進行可視化與數字化數據的生成,建立獨有的圖案信息數據化系統;⑤定量研究之系統資源應用方法,基于Web虛擬交互為主題的圖案信息數據化平臺建設,將所收集整理的中國傳統圖案數字化數據資源應用其中。
參考文獻:
[1][美]H.思茅.用引文映射可視化科學[J].1999.
[2]宋方.人為事物視野下的信息設計[D].重慶大學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