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明
摘要:集團化辦學主要指以一個區域內的優質教育資源學校為核心,集合該區域內的其他學校以組建教育集團的形式達到優質教育資源最大化共享和教育均衡發展的一種組織管理模式。集團化辦學對創新基礎教育機制和深化基礎教育體系改革具有積極的作用,同時也對民族地區的基礎教育事業具有特殊意義,有利于優化民族地區教育結構、提高民族素質、促進各民族均衡發展和增進民族團結。
關鍵詞:民族;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
一、導論
集團化辦學主要指以一個區域內的優質教育資源學校為核心,集合該區域內的其他學校以組建教育集團的形式達到優質教育資源最大化共享和教育均衡發展的一種組織管理模式。在集團化辦學模式中,教育資源可以進行重組和優化配置,提高教育資源使用效率,促進各成員辦學不斷創新和變革。[1]
我國民辦教育領域的集團化建設較為成熟,很多教育集團經營范圍已包括學前、中小學等階段的教育服務。許多教育集團在當地的教育領域都發揮重要作用,許多新校、弱校、民校都紛紛依靠核心名校的力量進入快速發展的軌道,實現了地方基礎教育建設的系統優化效應。[1]目前我國民辦領域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勢頭迅猛,為基礎教育的均衡化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在民辦領域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影響下,公辦領域的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得到新的發展,地方政府開始采用教育集團化的組織形式創辦以公立名校為核心的基礎教育集團,以促進教育公平為目標整合區域內學校共同發展。
二、民族地區基礎教育的集團化建設
隨著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有限的優質教育資源與社會對教育質量高期望值成為廣西基礎教育領域的重要矛盾。廣西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優化民族地區教育結構、提升民族素質、增進民族團結是廣西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內容。[2]為了統籌教育發展,解決優質教育資源不足問題,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促進民族地區教育事業均衡發展,柳州市積極啟動教育集團化辦學戰略,在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等教育領域推進集團化辦學,在公立高中、初中、小學等基礎教育領域和職業教育領域均取得突出成果。
(一)柳州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成果與意義
柳州的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以具有優質教育資源、先進教育和管理理念、強大師資隊伍的名校為核心和總校,將周邊的弱校、新校整合為名校的分校區,通過校區聯動、經驗復制、師資共享等形式,迅速幫助薄弱校區發展,將名校的優質教育資源向薄弱校區輻射和分享,使更多學生得以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柳州市先后創建的公立小學、初中、高中教育集團在當地基礎義務教育的教育資源均衡化上起到重要作用,有效地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范圍,并促進薄弱校區的發展,提升全市整體教育水平。截至2016年年底,柳州市已推進建設26個教育集團,以名校為核心,結合弱校、村校、新校,已使優質教育資源輻射覆蓋60多所學校。
隨著柳州基礎教育集團化的不斷推進,使優質教育資源輻射范圍更廣,各民族的發展將更為均衡,基礎教育集團化的規模化成果將更多惠及不同民族。同時,面向全區招生的柳州高中建立柳南校區,將更好地使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全區,惠及區內更多教育薄弱的民族地區,使各民族發展機會更均等,有效增進民族團結,通過教育扶貧改善民生,推動民族地區社會經濟不斷發展。
(二)柳州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尚存的問題
雖然柳州市的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在廣西內走在前列,也取得相當優秀的成果,但其本身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政府和各教育集團深入思考解決之道。
1.教育集團內部管理尚不成熟
柳州市的教育集團主要由政府推動,以傳統名校為核心組建,與民辦領域的教育集團不同,發展和起步都較晚,管理機制還不夠健全和完善,很多教育集團還是以單一學校的管理思路對整個教育集團進行管理,導致教育集團管理成本加大而成效降低。
2.集團化辦學造成名校整體質量下降
部分名校在開展集團化辦學時,由于學校優秀師資和業務管理人員的輸出造成整體教學質量和組織管理質量下降,如“名校+新校”辦學模式中,優秀師資分散在兩個校區,有經驗的業務管理人員向新校區傾斜,大量缺乏經驗的年輕教師進入主力教學隊伍,都不同程度上地導致名校整體質量的下滑。
3.部分教育集團的集團化辦學名存實亡
部分不愿進行集團化辦學而在政府推動下建立教育集團的名校,由于內部管理成本升高,合作機制不成熟,且出于對教學質量下滑的擔憂,名校不愿輸出優秀教育資源,各校區以原班人馬各自為政,同時部分薄弱學校只是借用名校招牌展開招生,部分教育集團的集團化辦學實際上已名存實亡。
4.規模化教育集團的“馬太效應”
隨著教育集團的快速規模化發展,優秀生源和優秀師資會逐漸向教育集團轉移和集中,在區域內形成教育壟斷問題。既非名校,也非教育集團整合的薄弱學校的中流學校,會在教育集團的影響之下流失優秀生源和師資,導致新的薄弱學校產生。
5.部分教育集團內各校區的同質化傾向嚴重
基礎教育的集團化辦學,很有可能會導致名校的強勢校園文化擠壓薄弱學校的弱勢校園文化,部分教育集團簡單地采取文化復制的方式,將名校文化簡單強加給各校區,加劇各校同質化,使大批基礎教育學校喪失自身個性,導致學生同質化。
三、柳州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啟示
柳州作為我國西南地區的多民族混居區域,積極推進基礎教育的集團化辦學,取得突出成果,但在集團化辦學的實踐中,也出現各種問題。其他民族地區在推動自身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同時,可以積極學習柳州市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先進經驗,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向更多學生輻射,使各民族獲得均衡發展,提高各民族整體受教育水平。同時,也應吸取柳州集團化辦學的教訓,做好管理制度的頂層設計,合理設計各校區合作機制,避免集團化辦學效率低下甚至名存實亡,維護名校的整體教學質量。此外還需規制教育集團的壟斷問題,避免教育同質化,避免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和教育不均衡。
參考文獻:
[1]武亞娟.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
[2]肖華中.民族地區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為例[J].職教論壇,2014,05: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