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梅
2018年的中考即將來臨,為了讓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學習內容,激發興趣,提高能力,并且在中考時考出優異的成績,我們每一位歷史教師必須扎實有序的開展復習工作,提高歷史總復習的質量和效率,幾點思考建議如下:
一、深入鉆研考綱,領會精神,有的放矢
2018年中考歷史考試大綱對命題原則、考試范圍、考試內容與要求、考試形式、試卷結構、題型示例作了明確的規范和界定,自大綱一公布,認真學習、深刻領會便成了我們的首要任務,我們要逐詞逐句地學習、推敲其中的意思,用以指導我們的歷史教學與復習。此外,《中學歷史課程標準》作為歷史教學的指導性文件也不能放松,因為課標明確了歷史教學的基本內容、教學目的要求、歷史教學的指導思想,歷史教學內容以及處理原則,這些都是中考復習中必須遵循的總精神和把握的根本性問題。只有明確這些,復習才能有針對性,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提高復習效率和質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合理安排復習時間,擬定復習計劃
指導學生合理安排復習時間和內容,擬定出階段復習和整體復習計劃,做到在每一個時間段都有一個主攻目標,按時進行復習,集中精力,各個擊破。最后還要留下時間進行查缺補漏,綜合練習。這樣,通過定時定量,就能在有限的時間里有效地完成大容量的繁重的復習任務。
三、注重思想教育,情感導航,愛學樂學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九年級是一個特殊的階段,首先是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其次是升學的壓力,第三是繁重的課業負擔,再加上青春期的心理與生理的變化。諸多的因素導致了學生在臨考前的幾個月思想發生了嚴重的變化。這對于九年級歷史老師來說,如何提高復習效率就面臨著一個巨大的挑戰。因此,在進行一輪復習之初,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特別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勤奮的學習態度,嚴謹的科學精神,愛動手動腦的求實作風,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競爭意識和堅強毅力,培養學生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合作精神,這些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積極、正確、向上的人生態度,為復習掃清障礙。
四、遵循認知規律,夯實基礎,建構體系
由于近幾年的中考歷史命題較貼近現實生活,所以課文中的引言部分、插圖、表格、注釋、文獻資料、人物名言等都可以用來設置試題情境。因此在教學中,我通常都采用大量的圖片,利用各種閱讀材料,加深學生的理解;通過重要歷史人物對歷史問題的評價,培養學生的歷史分析能力;逐漸形成知識網絡,構建學科知識樹,使學生能夠從總體上把握教材,理清歷史知識的內在聯系和線索;打牢基礎,依據考綱中每章每節的考點分布,一點一滴的積累,狠抓課本的讀熟讀透能力,讓基礎知識成為學生的得分法寶,為第二輪、第三輪的復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
五、明確復習對象,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
明確復習對象,主要是因材施教,對優等生多鼓勵,對中下生多幫助。初三總復習階段,中下生因基礎薄弱,學習自覺性和學習積極性差,面對如此繁重而困難的復習任務,更是畏難不動,往往不能按時完成復習任務,更不用說保證復習質量了。為此,教師應隨時及時掌握這一小部分學生的情況,對他們多一份愛心和耐心,多一份督促。要主動、熱情地幫助他們整理知識、落實考點,在平時的課堂提問、試卷批閱和閱后的改錯中,加大對他們的檢查力度,讓他們無懶可偷。同時要對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地給予表揚,讓他們有成就感,以此提高其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六、總結科學方法,靈活運用,提高能力
歷史是記憶性較強的學科,但僅僅死記硬背史實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幫助學生總結科學的記憶方法、學習方法、答題方法。做好解題思路方法的指導,針對中考的題型和要求進行專項指導。要做到四加強:
1.加強審題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會用中心語、答項語、主干語和限定語的劃分方式來進行審題,學會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加強答題有效性的培養,使學生對不同的答項語、不同角度的設問會用不同的思維方式作答;
3.加強答題規范性的培養,使學生答題時做到要點化、序列化和段落化,字跡工整,卷容整潔,拒絕錯別字。
4.加強學科語言組織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學會按題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識。
七、精選模擬習題,規范答題,提升技巧
首先,讓學生明確考題結構;其次,在復習的每一個階段,教師都要精心編選習題。通過模擬測試,提升學生的審題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增強學生答題的有效性和規范性。而且教師應做到每卷必閱,每閱必詳,每詳必促其改之。教師要切忌丟掉教材,搞題海戰術,搞舍本逐末,以練帶學。講評卷也要摒棄主體不分,重點不分,要有講有練,重點突出,講練結合。
在閱卷的過程中,教師也要總結錯題集,看哪些是知識上的錯誤,哪些是能力方面的錯誤。結合考綱考點,逐一落實相對薄弱的知識點。還要提醒同學們考試時的注意事項:
1.合理安排考試時間,歷史政治同時考試,不能在某一學科或某一題上花太長時間。
2.要注意審題,不要出現看錯題或漏答現象。
3.要注意不寫錯字、別字,尤其是歷史上的人名、地名、法律文獻、條約、重大歷史事件等。
4.注意答題技巧。讓學生把握概括歸納、分類比較、綜合分析等能力,最大限度地進行靈活運用。
5.答題時要看清分值,相應的答案可歸納為一到兩句話,切忌堆砌史實不著邊際。
我堅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相互學習,在教學中找到最佳的切合點,自然會自己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學有所得,也必定在中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