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對中職院校的畢業生的需求也在不斷的增加,如何向企業輸送高質量的人才,除了與學校的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因素有關系外,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師愛,激發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文從各個方面闡述了師愛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
關鍵詞:師愛;天職;靈魂;動力;金鑰匙
目前,中職院校普遍存在畢業生素質低,到企業工作幾個月就跳槽的現象。究其原因就是在校期間沒學到過硬的技術,到企業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導致學生素質低的原因有很多,入學基礎較差,又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有些父母離異、家庭不和睦,學習情緒低落,缺乏父愛、母愛的學生,師愛對他們更加重要,師愛便是父愛、母愛的補充。
蘇聯大文豪托爾斯泰說過:“如果教師既愛他的事業,又愛他的學生,那么他就是一個十分好的老師了。”[1]由此看來,要做好教學工作,除了要熱愛教育事業外,還要給學生以師愛。究竟什么是師愛?又如何去愛呢?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一、師愛的含義。
師愛”是教師的天職,是師德的靈魂,是搞好教育學生工作的動力和源泉。教師發自真情的愛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營養素,是鼓舞學生的興奮劑,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金鑰匙。
師愛,即教師對學生的愛。它是一種復雜的精神現象,是在教育實踐中,由教師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種高尚的教育情操。
師愛是廣博的愛,不應該是陜隘的偏愛。聰明、聽話的學生是教師的“心尖子”,愛這些學生是應該的,如果只照顧優等生,而對差生冷漠,則會使這些學生產生自卑感,很容易“破罐子破摔”,所以,這種不藏偏見廣博的愛,可以有效地樹立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使后進生不自卑,優秀生不妄自尊大,培養學生自強謙虛的良好心理品質。
師愛是真誠的愛。真誠是溝通教師與學生心靈的橋梁,學生通過這座橋梁才能達到理想的彼岸。只有真誠的愛,才能使教師的心和學生的心貼得更緊,使師生在感情上有更多的交融點。
師愛是寬容的愛。學生說錯了話,做錯了事,教師批評學生一定要就事論事,打盆說盆打罐說罐,絕不能翻老帳,一棒子打死。教師對學生要寬容,在教育中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
二、師愛的方法。
師愛是一門藝術。十指彈鋼琴它是很復雜、很難掌握的,但要撥動性格各異的孩子們心靈的琴弦,所需的“指法”就更為復雜、多樣,更為不易。一個真正懂得師愛藝術的教師往往身兼“多職”:他是一位深沉似海的嚴父,又是一位耐心細致的慈母;是指點迷津的兄長,又是交心換心的朋友;他還是一名合格的醫生,對學生的“病情”了如指掌,并能對癥下藥,及時救護。要達到這種境界與具備這種能力,教師除了要有良好的思想品質、道德作風及優良的職業素質外,尤其需要注重施愛的方法,講究施愛的藝術。
1.“嚴”而不“厲”。中國有句古訓:“嚴師出高徒。任何時候對學生嚴格要求都是正當必要的,缺乏嚴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對學生不負責任。但嚴格不等于嚴厲,嚴厲意味著教師態度的強硬、武斷和偏執,嚴厲會使學生產生懼怕、退縮心理。久而久之,依賴性、神經性、敵意等不良心理都會從這種難以忍耐的重壓下滋生。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應該是嚴格,而不是嚴厲,二者有著實質性的區別。
2維護學生的自尊心。教師對學生的最高獎賞莫過于對他們的尊重和信任。青少年時期是生理、心理變化發展的高峰,學生此時非常在乎他人,尤其是老師對他的看法。此時,教師的態度極為重要。如果教師不尊重學生,對學生的缺點缺乏耐心,不分場合當眾揭短,會使學生受到極大的心理傷害。保護、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尊重學生,是師愛最真誠的流露,同時也是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促使其自我價值發現的有效情感因素。
3.密切與學生的交往。深入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是師愛的突出表現。世界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曾經說過:“當教師使一個學生認識到他是一個具有個人特點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的時候,才有助于教師去熱愛學生和尊重學生。”[2]處于成長中的青少年,渴望得到教師的關心,希望得到師愛的滋潤。一般說來,感受到了師愛的學生,均會激發出對教師的愛。學生對老師的熱愛,會產生神奇的教育實效,它能使學生們自覺尊重教師的勞動,為他所喜愛的老師努力學習,甚至于因對某教師有好感而發展到對教師所教課程感興趣。
4.“反向偏愛”。“偏愛”通常是指教師對其得意弟子給予特別的關愛和期待。“反向偏愛”則是要求教師給那些并不優秀但更需要關懷的學生傾注更多的愛心與同情。在人們心目中,優秀生總是集萬般寵愛于面身,而普通生,尤其是后進生不能充分享受愛的陽光雨露而引發精神貧血癥,所以我們應該反過來給這部分學生更多的師愛。公平地對待所有學生,應該是教育的基本原則。但是,公平并不意味著“待遇相同,好比我們不能給不同的病人開同樣的藥方一樣,師愛的公性應體現在將更多的愛分給更需要愛的人。學習上有困難、性格內向、愛出風頭、失去母愛的學生非常渴望得到師愛的潤澤,既為人師,我們又何不將愛的天平向他們作一些傾斜呢?
總之,師愛是一種偉大而神圣的愛,教師不但要把真誠的愛獻給學生,而且還要時時處處做學生的楷模,為人師表,讓師愛潛移默化,影響和啟迪學生,逐漸把這種愛奉獻他人,形成良好的班風、校風,讓師愛真正起到教書育人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董耀會,中華教育文選,中國審計出版社。2000.12
[2]劉京穗,當代教育文獻,中國標準出版社。2002.12
作者簡介:張文亮,男,1965年6月出生。山東省棗莊技師學院,高級講師。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本科,研究方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現從事機電專業的教學工作。先后在《職業技術教育》、《技工教育》、《技工培訓之友》等刊物中發表過十多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