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卿
【摘 要】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國際化的視聽使得大眾審美能力迅速提高,文化藝術產品種類繁多,相較之下戲曲市場不斷萎縮,小眾且觀眾老齡化等早已成為戲曲生態現狀難以回避的問題。在這一背景下,江西戲曲同其他姐妹劇種一樣——扎根于本土歷史文化的土壤下尋找突圍之路成為其當下發展的要務.本文意在從國際化的視角,打破些許制約江西戲曲的思維慣性,嘗試找尋江西戲曲產業化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江西;戲曲;江西戲曲;采茶戲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11-0041-01
江西地方戲曲有著輝煌燦爛的歷史,戲劇劇種十分多,為推動中國戲曲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無論何種藝術都是在廣泛傳播的基礎上才能得以更好傳承。將江西戲曲放在一個世界戲劇的大環境里觀察,放大其空間與時間的經緯坐標,認清其自身位置才能得以更好的發展。
一、國際化的角度理性看戲曲現狀
筆者通過多次對贛南采茶戲、南昌采茶戲的演出進行跟蹤統計發現,惠民活動中,上座率普遍不錯,但觀眾的確多為中老年人及小孩。任何一種現象的出現都不能單一的看表面,而要縱觀比較。早前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國家傳統藝術也顯示出同一現象,由于日韓等國之前經濟發展快于我國,從而早一步對非物質遺產進行保護,促使民眾產生文化自豪感,從而更加喜愛本國的傳統藝術。第二,據美國百老匯音樂劇的調查數據顯示,當地觀看音樂劇的人群年齡平均為42歲左右,而且在長期跟蹤調查中,此平均年齡較之前呈年輕化。也就是說,即使美國百老匯音樂劇這樣的巨型商業化的典型演出代表,觀演人群也未呈青年化態勢。
二、從自身出發進行新的演繹
人才的培養是任何一個戲曲曲種發展的關鍵,除了從專業院校引進人才或是進行聯合辦學外,還要不定期的輸送演員外出學習,同時舉辦個人演出專場。演員的素質和能力在這種演出和學習中鍛造提升。
在演出方面,無論是傳統劇目還是現代新戲都要緊隨新時代的審美需求進行整理、加工、創作。在舞美方面,中國戲曲與西方音樂劇如姐妹,都是用歌舞樂演繹故事,但從美學觀點上看音樂劇更“寫實”,而東方戲曲則更注重“寫意”。但具現實場景的音樂劇則更加適合現代人的審美。江西戲曲如果在具深刻思想內涵的劇目基礎上,精心雕琢舞美服飾,加之進步的演員的表演和唱腔、豐富新穎的伴奏音樂,適應時代、創新變化才能成為江西戲曲邁向產業化的根基。
三、傳承與發展并肩而行推進產業化的進程
江西戲曲產業化的進程中必須要培養年輕的血液。這些新血液絕不僅是從自身出發練好內功的演員和團體,同時更要培養一批成熟的江西戲曲的戲友。對美國百老匯同期的調查數據表明,當地人占觀影人數的35%左右,而游客觀演人數為65%。其中很大一部分觀眾是回頭客,約有62%的觀眾在一個演出季至少看過兩場次的劇目演出。從這些統計數據可以看出,一個藝術形態要發展,必須有不斷支持其發展的力量,本地愛好者和游客皆是其中必備的一股。
江西各地劇團可以針對老年人和兒童開設不同班次的業余培訓,分不同的曲藝唱腔、身段、舞臺表演等多課程進行。選取江西戲曲的精華為課程素材,將戲曲選段進行難易程度的編排作為晉級的依據,并在每季度末選取一定的優秀學員進行舞臺演出。同時可以編排一些小戲供戲友和演員間相互切磋,演與教,排與練的過程就是演員成長、儲備人才、江西戲曲發展的過程。
各地方劇團聯合當地旅游部門同做文章,攜手打造具有江西地域人文風情的旅游項目。模仿“自然山水造林”的中國古典風貌的亭臺樓閣,如果沒有地方文化蘊藏期間就容易產生各地景點類似的重復感。對于游客而言,通過江西戲曲了解這一方的風土人情,相比靜態的藝術形式,會給人們以更加直接生動的文化印象。除此之外,可以將江西地方戲曲劇目呈現于不同場合,除專業的劇場中外,一些經典小戲放于園林景觀中演出,顧客在品茗賞景之時,與歷史、文化、戲曲進行心的碰撞,有穿越之感。
世界各國都在基礎教育中特別注重對本國、本民族傳統藝術的教育與傳承。中小學生要多形式的接觸江西戲曲藝術,對于地方戲曲的傳承、發展是十分必要的。本地的義務教材中加入江西當地戲曲的相關教育內容,同時組織適合的戲曲活動,讓青少年了解江西戲曲文化,耳濡目染中培養戲曲藝術的新鮮血液。
同時,江西許多戲曲劇種都來于民間,因此更要回歸田野鄉村和城市的社區文化活動。由政府組織的送戲下鄉或進社區的慰問演出,在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的同時,培養人們的戲曲感覺。
三、結語
政府從政策和經濟上的扶持,各媒體的正向引導,江西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等都是江西戲曲傳承發展必不可缺的。建立文化意識的認同,江西戲曲要在雅俗共賞中打造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廣闊天地。
參考文獻:
[1]胡波.采茶戲的發展與文化內涵研究[D].南昌大學,2012.
[2]劉偉東.藝術管理學研究(第1卷)[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2.
[3]朱亮程.南昌采茶戲源流[J].南昌市采茶劇團資料,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