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宇 陳曦 閻宇慧
【摘 要】2001年7月,教育部頒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把科學領域列為學前教育的五大領域之一,科學課程在幼兒教育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幼兒園科學課程的活動設計是實現科學課程目標的基本途徑,是科學課程的核心環節和實質性階段。幼兒是科學課程活動設計的主體,從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出發,激發幼兒對科學課的興趣,使幼兒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自主性、探究性、創造性等得到良好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科學課程;活動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08-0098-002
Kindergarten science curriculum activity design and guidance
WU Ming-yu CHEN Xi YAN Yu-hui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44,Liaoning,China)
【Abstract】In July 2001,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omulgated the "Guidelines for Kindergarten Education (Trial)", which listed the scientific field as one of the five major field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The science curriculum has received unprecedented attention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e activity design of kindergarten science courses is the basic way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s of the science curriculum, and is the core and substantive stage of the science curriculum. Children are the main body of science curriculum activity design. Starting from the interest and needs of young children, they stimulate children's interest in science classes, so that children's autonomy, inquiry, and creativity are well developed while acquiring knowledge.
【Key words】Kindergarten;Science curriculum;Activity design
幼兒園科學課程是指幼兒在教師的引領下,用自身的活動感知周圍的物質世界。并通過觀察、操作來發現問題,并對科學進行探索的過程。在探索過程中,發揮多種感官參與的作用,自己主動探究建構和理解科學的概念,獲得知識經驗,感覺周圍的世界,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促進了幼兒自主性、獨立性和自信心的建立和發展。并產生繼續探索、操作的愿望,引起再探索的內部動機。學習科學課程是發展智力的過程,也是發展好奇心,得到愉快的情緒體驗,萌生進一步學習科學的想法,是幼兒自主構筑科學觀(科學精神和科學道德)和世界觀的必要前提。
1 科學課程活動設計的含義
幼兒園科學課程的活動設計有兩個含義:一是指幼兒科學課程應從幼兒最初的基礎水平出發,尊重每名幼兒的不同,了解各個幼兒的性格差異,在此基礎上為幼兒設定適合的課程,安排合理的教學活動,必須讓幼兒在其原有基礎上得到全面的提高。二是指幼兒科學課程的目標應注重整體,在活動中細化每個步驟,做到全面發展。科學課程的活動設計必須以幼兒心理的發展規律為依據,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制定不同的目標,采用不同的教育內容和方法,在課程中,還要針對實際問題,對幼兒進行有效指導?!毒V要》中也間接指出:“科學課程的活動設計與指導的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工作的過程”認為教師是課程實施中重要的一環,賦予了幼兒教師新的角色定位。
2 科學課程活動設計與指導
2.1 設計合理目標,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
2.1.1 課程流程設計
2.1.2 指導建議
對于幼兒科學課程的設計,首先需要明確科學課程的總目標。幼兒科學課程不僅需要幫助幼兒了解更多的自然科學知識,也要幫助幼兒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幫助他們在快樂中成長。因此,幼兒科學課程的設計也要符合簡單和趣味性的特點,能夠讓幼兒感興趣,并且能夠讓幼兒很容易了解課程的內容。根據這種課程的設計目標,幼兒科學課程設計可以利用足夠的圖畫或漫畫形式給出科學知識,而對于動手能力的培養,科學課程設計也可以以動漫的形式展示實驗的內容,引導學生動手完成課程內容。
因此,科學課程的設計目標應該是為幼兒群體設計的,教師應首先考慮到幼兒年齡特點、身心發展特點和接受能力,然后再對科學活動中的目標進行合理的制定。這樣,在科學課程設計方面,一定要做到針對性特點,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要制定不同的課程內容和實驗方案。幼兒科學課程設計可以按照3-4歲、4-5歲、5-6歲三個階段分別設計,這樣設計的科學課程更容易被幼兒接受,能夠符合他們的智力和身體特點,從而能夠有效提高科學課程的質量。如,在制定大班“空氣”課程的科學目標時,教師就是根據年齡特點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的目標,讓幼兒有挑戰難度的同時又可以通過自身努力實現目標。
2.2 設計豐富課程內容,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2.2.1 課程流程設計
2.2.2 指導建議
幼兒科學課程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幫助幼兒健康成長,為他們創造快樂的成長環境,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科學課程的內容應該多樣化,這樣可以讓幼兒了解到更多的內容,豐富他們的視野。更為重要的是,幼兒學習積極性才是科學課程開展的基礎,也是其最主要的目標。因此,科學課程的內容不僅要多樣化,也要具有更多的趣味性,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作為科學課程開展的主導者,教師就應在科學課程教學的內容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也要不斷地豐富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幼兒對科學的積極性。
在科學課程內容方面,教師要選擇一些生動形象的科學知識,主要包括幼兒能夠通過視覺和觸覺感受到的自然規律??茖W課程內容的安排,也要能夠引起幼兒的好奇心。材料的選擇方面也要與內容密切相關并符合幼兒“玩中學”的特點。幼兒主動探究的動力來源于好奇心,它能使幼兒主動從事學習活動,從中獲得經驗和樂趣,保持對學習的興趣。只有引起幼兒的好奇心,才會更好的引導他們去學習,去感知自然世界的規律。
2.3 設計合理教學方法,圍繞幼兒開展活動
2.3.1 課程流程設計
2.3.2 指導建議
除了教學內容之外,教學方式是決定科學課程教學質量的又一個重要因素。對于幼兒而言,他們的自主能力弱,其活動和學習都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因此,教師也需要在教學方法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合理運用教學方法,圍繞幼兒開展活動,重視幼兒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只有幼兒參與、主動建構,科學知識才能內化為他們的學習經驗,也方便教師為幼兒科學課程的開展提供更好的方法。
2.4 設計文化建設,提高教師科學素質
2.4.1 方法流程設計
2.4.2 重要意義
作為幼兒科學課程的主導者和設計者,教師的科學素質是決定科學課程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其中包括正確的科學價值觀、一定的科學知識及對科學知識的認識、科學信息的獲取、利用與設計指導科學教育活動的能力、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和求實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對幼兒的耐心。因此,為了給幼兒提供更好的科學課程,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就需要通過加強文化建設,積極提高教師的科學素質。
一方面教師要積極學習科學知識和教學方法,要勇敢探索,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提高與同伴的合作與溝通意識,加強自身文化建設。為幼兒營造良好的科學氛圍,用自身的科學素養引導孩子學科學,做科學,用科學。實現自我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對于學校而言,也要在學校積極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加大師資的培訓力度,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和教學能力,培養他們與幼兒溝通交流的技巧。學校也要建立一定的績效考核制度,加大對能力優秀,教學質量好,教學評價優秀教師的獎勵力度。學校也要積極引入優秀的教學人才,尤其是適合幼兒教學的教師,以提高學校幼兒科學課程的教師隊伍的質量。
總之,幼兒園科學課程活動設計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教育任務的實施和幼兒的全面發展??茖W課程的活動設計可以使幼兒園的科學課程真正的運轉起來,幫助幼兒逐步建立起科學地看待周圍世界的方法和態度,使幼兒在“做”中學會思考,在思考中積極探究,在探究中促進幼兒認知、智力、情感等方面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蘇貴民.幼兒園科學領域課程實施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6:37-46.
[2]陸蘭,杭梅.幼兒科學教育與活動指導[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9:15-24,4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