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玲 彭霞
中圖分類號: G6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08-0185-002
移動通信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短短的十年從2G到4G,用戶數目和業務需求增長迅猛,行業對相應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十分迫切。移動通信課程是通信工程專業的一門面向實際需要的專業課,其重要性和實用性越來越突出。
1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一直存在以下三點問題
1.1 授課學時與學科內容相矛盾
移動通信課程具有多學科背景,要求必須有相關通信基礎知識的儲備,包括高頻電路、低頻電路、信號分析、信息論與編碼、計算機網絡等。同時ICT行業發展速度迅速,新技術更新周期短。這使得課時和內容的矛盾更加突出。
1.2 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相分離
本課程具有很強的工程實踐性,但是傳統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多數教材都是以介紹原理技術居多,和行業工程性應用的關聯性不強。同時,由于沒有商用級別的實驗環境,使得學生不能深刻理解抽象的原理技術,不能全面認知系統級、網絡級設備,不能深入了解通信網絡的設計和管理流程。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的分離不能滿足企業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
1.3 教學形式與興趣激發相背離
傳統的課堂授課還是以授課教師為課堂的主導者,學生只是被動地接收知識,缺少了教與學雙方的參與和互動。這種單一單向的教學形式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課程改革的重點是如何在有限的的教學學時中有效地組織教學內容,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幫助學生既建立“原理→技術→系統→全程全網”多層次的知識架構,又能將所學的專業知識應用到工程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縮短課程教學與企業需求之間的距離
2 課程研究的目標
(1)采用“原理→技術→系統→全程全網”立體化的教學思路。
增加和優化實踐教學,為了有效對接企業需求,移動通信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要從單一技術的仿真驗證性實驗上升到以全程全網為目標的綜合實踐上來。實踐教學的內容應該更多的面向工程實踐,在設備級、管理級、網絡級的實踐實訓中讓學生對移動通信有綜合性理解。同時通過合理地面向工程實踐的任務布置,讓學生了解通信工程師在移動通信網絡中的工作內容以及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
(2)采用面向工程的CDIO(Conceive Design Implement Operate)教學模式。
即將課程中的知識點轉化為多個教學項目,使得學生主動參與到項目實施過程中,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育理念。采用面向工程的CDIO教學模式的運用能有效的解決移動通信課程中存在教學形式與興趣激發相背離的問題。
3 課程研究的內容
3.1 優化教學內容,保持對專業技術的跟隨性
對理論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篩選、補充、更新和重組,使其實現以下三個層次的知識體系。既能反映本課程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識,又能體現應用在工程中的綜合知識,又能反映該行業最新的發展和動態。
a.基礎原理知識
雖然本課程改革是圍繞面向工程的項目式教學模式,但是如果忽略了基礎知識,勢必影響到學生對移動通信課程的整體掌握。所以在不影響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應用的前提下,按照深入淺出的原則講授基本理論,即弱化對算法的理論推導過程,而強化與算法相對應的通信技術的工程應用。
b.應用級綜合知識
在原理知識的基礎上,系統級、網絡級、應用級綜合知識及技術是講授的重點,教師應通過合理布置項目任務,以問題拋入的方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主動解決問題,可以通過課下查閱資料、小組討論、教師講解等多種形式。然后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不斷豐富知識體系。例如,布置某區域4G移動網絡設計這一項目任務,學生必須要建立從網元配置→系統架構→網絡協議與接口一體化的知識體系,才能達到對整體專業技術的綜合理解。
c.新技術原理知識
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密切關注行業的最新發展動態,拓寬學生視野。如5G已成為科研熱點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可適當加入與此類知識相關的最新動態,也可作為任務驅動讓學生主動跟蹤技術的進展,使學生對行業的發展有更全面的認識。
3.2 調整實踐教學比重,確保理論知識的有效性
移動通信課程從就業方面來說是一門具有較強針對性的實踐課程,必須通過實踐教學環節才能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校建設了“移動通信實驗室”,為移動通信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提高了優質的教學平臺。實踐教學的改革包括以下兩點:
a.修改教學大綱
結合“移動通信實驗室”和移動通信課程教學學時,圍繞在CDIO教學模式下布置的項目任務,調節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的比例,實現二者的有機融合。可開設相關的實踐課程、課程設計、實習實訓等。
b.采用面向工程實踐教學模式
教師在基本原理講解之后,根據本課程的內容和工程實踐的需求來布置項目任務。項目任務可以圍繞移動通信網絡設計、移動通信網絡功能實現流程、移動通信網絡設備管理、移動通信網絡優化等多方面進行。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內部學習與交流,與老師的溝通與討論,來制定項目的實施方案。讓學生在具體的項目執行中去接觸通信工程師可能遇到的實際工程問題,幫助學生熟悉以后工作的基本流程,使學生具備基本的職業素養。
3.3 改革考核方式,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考核方式調整為:期末成績(60%)+平時成績(20%)+項目貢獻成績(20%)。其中平時成績細化為出勤、實踐、作業和課堂表現;項目貢獻成績主要反映學生在項目活動實施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參與度、合作能力及結果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這樣的方式與教學過程相匹配,而且也比較全面地評價學生的成績,并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3.4 加大校企合作深度,充分利用企業資源
學生借助于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橋梁關系,對移動通信課程,對行業發展動態、對崗位需求等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發揮企業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
a.聘請相關專家和一線工程技術人員走進課堂,對學校教學進行良好的補充。
這樣可以讓同學們了解行業最新的技術發展,掌握移動通信中實際工程的知識。
b.與企業合作開展競賽類項目,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參賽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學、小組學習、老師培訓等多種方式加深對課程知識的理解。
c.向學生提供企業實習的機會。鼓勵和指導學生參加行業內認可的資格考試。既能鞏固課堂知識,又能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d.支持教師進企業,培養“雙能型”教師。幫助教師學習行業的最新技術,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內涵,提高科研能力,從而更好地推動課程建設。
通過教學體系,教學模式,實踐內容,考核方式等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提高了《移動通信》課程教學的教學質量,使其更能貼合行業技術的發展,從而達到應用性人才培養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