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摘 要】目前國家的電力企業正在進行以打破壟斷,引進競爭為特征的電力體制改革,電力技術逐漸向環保、高效方向變革,電廠企業的景觀規劃建設,已經同創新技術、經濟等領域的問題一樣,成為工業廠區景觀規劃設計中的一個重要內容。通過對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交流試驗基地景觀規劃設計具體案例的分析,提出了關于電力企業景觀規劃設計的策略,改善員工生產與工作環境,進一步提升企業形象與生產效率。
【關鍵詞】人文視角;國家電網;景觀規劃
中圖分類號:TU984.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11-0168-01
一、電力企業景觀設計現存問題
電力是現代人類生活的基本必需品,也是國家經濟的命脈,然而許多電力企業的現狀是單調的廠區環境中參雜著不規則的電力設備,這使得景觀規劃的難度大大提升。國內對電力企業景觀設計研究僅從滿足于電力生產、運輸的機械特性、電氣特性、安全性、穩定性、耐久性及抗雷性的需求,對景觀的藝術審美性和人文屬性等深層的內涵并未涉及,國內對研究電力企業景觀化設計的意義還未提起足夠的重視,存在著電力工程設計師與建筑師、景觀設計師的脫節,廠區規劃布局呆板,景觀千篇一律,硬質鋪裝過多,植物配置不合理、建筑造型單調冷漠,缺少對城市形象整體考慮以及對受眾的人文關懷,這種狀況已經不適應當今時代的發展要求。如何重新思考電力設施與周圍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尊重自然生態環境?如何考慮電力廠區景觀更具藝術感染力,對工人的心理起到積極作用?本文做了如下幾方面的思考。
二、電力企業景觀設計策略
(一)突出電力能源的綠色特征,營造場地精神。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交流試驗基地是我國首批特高壓工程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該試驗基地自建成以來在特高壓交流輸變電技術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基地的景觀規劃在設計概念上,運用的是風力發電的風車符號,體現的是電力設施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處,清潔能源的加速發展。以點、線、面構成的風車符號形式對場地做了三個功能分區,即入口展示、生態自然、文化休閑三個景觀區域。入口展示區域采用藝術水景,配以音樂小品與自然植物相結合的手法展示企業形象,流動的水景形象上不僅隱喻了電流的輸送,還象征著清潔能量的傳遞,設計的關注點已從污染防護的廠區綠化轉移到為工人創造適宜生產研究的、更具藝術感染力的人文環境中來。
(二)藝術化細節處理,緩解緊張與生硬工作環境。現代工業廠區景觀規劃中,多以呆板、僵化、千篇一律的設計居多,造成廠區規劃單一化,枯燥化,這對空間的資源實屬于一種浪費,工作人員也應該得到人性的關懷和良好的電區試驗研究氛圍。工作人員是企業運作發展的核心,其心理和身體同樣也是關系到生產效率,所以規劃不應該是簡單的以防護、隔離為目的的規劃。文化休閑區是為工作人員提供暫時休息、放松心情、緩解和釋放疲勞緊張的精神場地,景觀布局充分發揮自然的優勢,如寬闊的綠地草坪、新鮮的空氣,再點綴趣味小品營造出視野開闊、輕松活潑的氛圍,用刻有電力歷史的文化長廊相互串聯創造出冬夏兼顧、四季可用的景觀。
(三)尊重地域景觀特征,與周圍環境相統一。國家電網試驗基地的廠區現場多是建筑施工未規劃的預留用地,大型電力設備參差錯落,散落擺放在各處,建筑立面之間不協調,基本無綠化種植。電力設施受生產工藝的制約,各方面的形式特征與自然相比都有著明顯的差別,更多體現的是人工造就的痕跡。在生態自然區域的景觀設計中,用基地廢棄的鋼板角料,就近選材,節約成本,營造出廢棄物再利用及具有明顯特征的工業風景觀。但要創造出和諧的景觀,這種人造物就不能凌駕于自然之上,成為“戰勝”自然的紀念碑,而應該對自然表現出一種謙卑、尊重的態度,因此在設計中提取周圍農田的肌理圖案,種植當地本土的植物種類,尊重地域的景觀特征和生態發展的過程,讓人造之物與自然達成一種默契,相互融匯。
三、結語
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交流試驗基地的景觀設計,通過風車符號均衡場地構圖、突出電力標志性景觀特色、協調周邊環境、就地取材、提取周邊地域肌理圖案、雕塑化建筑構筑物設計、種植本土植物等手段,既滿足工藝和設備的要求,同時又對工作人員起到保護、隔離、生理調節、疲勞恢復等作用,滿足工作人員的生產活動的需要以及精神方面的需求,樹立以人為本、綠色環保的電力企業文化,在人性的關懷和良好的氛圍之中,實現情感的最終關懷。
參考文獻:
[1]劉撫英.后工業景觀設計[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3.
[2]弗雷德里克·斯坦納.生命的景觀——景觀規劃的生態途徑[M].北京:中國建設工業出版社,2004.
[3]劉永德.現代工廠建筑空間與環境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9.
[4]唐軍.追問百年—西方景觀建筑學的價值批判[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
[5](美)托馬斯·E.格雷德爾,(美)珍妮弗·A,霍華德-格倫維爾.綠色工廠觀點方法與工具[M].吳曉東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6]孫順安,黃學軍.工業景觀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肖彥.工業建筑設計[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
[8](英)威爾遜,陳曉宇.景觀中的現代色彩[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