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萱
一、初創期經營特征以及我國創業形勢
初創期是一個打基礎的階段,基礎打得好,企業才能夠抓住先機迅速引導企業運營進入成長期。初創期企業的經營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組織結構簡單,企業可塑性和靈活性較強。在初創期,由于企業規模較小,因此組織結構相對簡單,企業的靈活性和可塑性較強,在企業選址、設備選購甚至產品的研發上有較大的決策與改變空間,企業轉型壓力小,可以根據變化的外部環境選擇適宜自己的發展道路。其次,企業體量小勢必將帶來經營風險高的缺點,很難取得正規的外部融資。處于初創期階段的企業缺乏良好的信用記錄和穩定的收益,加上未來的發展前景也不明朗,大多數金融機構將不會成為該類企業的融資對象。此時的融資方式一般是通過內部留存收益或者政府投資的形式產生的,只有少數被看好的項目會得到風投的青睞,但風頭的成本可想而知。最后,初創期企業的投入大于其產出,盈利能力不足。這體現在企業不僅要對產品的開發研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同時還要修建廠房、購買設備、聘請員工,加上此時產品的競爭能力較弱,此時企業通常處于一個虧損狀態。
綜上可知,該階段企業的首要目標是生存而非擴張,因此稅收籌劃就成為了財務目標中的重要一環。
我國目前的創業形勢從側面證實了許多企業并不能走出初創期。2017年我國共有150家創業企業走向“死亡”,其中有70家企業成立于2013年,達到總樣本量的46.67%:成立于2012年的企業有26家,占比17.33%:成立于2014年的死亡企業有19家,占比為12.67%。這些企業大部分成立不過五年,仍然處于初創期。而據統計,創業資金80%都是由個人所出,在信息技術、專業技術、軟件等服務行業中,“資金約束”作為困難度排序前三位的占比總計達47.9%。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資金是制約企業創業的重要影響因素。這兩則報告證實了上文所提出的觀點——稅收籌劃是初創期企業財務目標的重要環節,以稅收法律法規為工具,進行合理的稅務籌劃來達到節流目的從而進一步提升效益是一條方便有效的途徑。
二、初創期企業稅收籌劃選擇
(一)組織形式的選擇
就企業性質而言,企業的組織形式可以分為公司制、合伙制和個人獨資這三種類型。其在納稅方面的區別主要在于國家對這些企業規定的納稅義務不同:根據我國稅法規定,對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比照個人所得稅法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羥營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而公司的營業利潤首先要在企業的層面上征繳公司所得稅,其次再把稅后利潤分配給投資者,但是投資者必須再交納一次個人所得稅。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適用5%至35%的超額累進稅率,企業所得稅稅率一般而言是25%,投資者得到稅后分配利潤需要交納20%的個人所得稅。
不同組織結構適用的稅率不同,其經營特點也大不一樣。比如,由于個人獨資企業是由個人出資經營,因而“一家獨大”,管理經營上較為靈活,受到的約束較少,但也因此需要創業者承擔無限責任并且企業規模有限。而合伙企業是由合伙人共同出資、共同經營,資金短缺問題可由大家共同解決,資金來源范圍更廣,并且在經營管理方面能夠通過集思廣益來增強決策質量,但合伙人需對合伙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與上述兩種企業相比,公司制企業籌集資金渠道更多,并且因為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所以經營者有較多的經營自主權,承擔有限責任。同時,雖然公司制企業在設立時限制嚴格,成立公司制企業后經營所需繳納的稅種也比合伙企業和個人獨資企業更加復雜,但是公司制企業更容易符合一般納稅人條件,容易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來抵減增值稅進項稅額,有助于企業開展大規模生產經營活動。并且當經營初期出現虧損時,也允許在未來連續5個自然年度內以稅前利潤彌補虧損。
(二)創業行業的選擇
創業行業的選擇是擺在創業者面前的又一大重要問題。毋庸置疑的是投資者需要衡量自身的興趣愛好和專業能力水平是否可以支撐自己在該行業立足;其次是該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而行業發展前景可以從行業的稅收優惠這一點進行考慮,因為行業稅收優惠較大說明國家正在扶持該行業發展。
現行稅制中關于行業方向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有:(1)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其企業所得稅稅率減按15%繳納。(2)對從事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的生產經營所得,實行“三免三減半”優惠政策,即符合條件的企業從取得經營收入的第一年至第三年可免交企業所得稅,第四年至第六年減半征收。(3)從事蔬菜等種植業、家禽等牧業,涉及農、林、牧、漁業符合稅收優惠政策免征或減征企業所得稅。(4)對經認定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經認定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8%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三)籌資方式的選擇
企業初創期的經營特點表現為經營風險大,因此根據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反向搭配的戰略原則,企業在初創期應盡可能降低財務風險,保證總風險適中。所以,在決定籌資方式時選擇權益性籌資方式會更有利于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債權性資本最終要連本帶利償還給投資者,產生大量的現金流出,削弱企業資金流動性并增大償債風險。盡管借款利息可以在稅前扣除,債務成本小于權益成本,但是初創期的企業一般處于虧損狀態,借款利息的節稅作用效果并不顯著。并且出于對初創期企業信用狀況的不了解,債權人尤其是銀行可能借給企業的金額和機會都相對較小。如果初創企業因為受限于金融機構借款條款轉而去非金融企業貸款,那么非金融企業向非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過按照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的部分可據實扣除,超過部分不允許扣除。相比之下,權益性籌資的償還方式較為靈活多變,可以根據自身經營情況來確定股利的分配,有利于資金的原始積累,為成長期發展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
除了債權性籌資和權益性籌資外,該階段企業還可以利用融資租賃、經營租賃等方式來解決資金緊缺問題。融資租賃不僅可以使企業迅速獲得所需資產,其租入的資產還可以加速折舊,并且所計提的折舊可以在所得稅前扣除,較大幅度地降低了納稅基數:如果是經營租賃,則租金可以直接沖減利潤,降低納稅基數。
三、結語
企業的初創期是一個艱難的發展階段,在資金不充足,經營風險高,融資困難的多重壓力之下,稅收籌劃自然而然進入了創業者的視線。如何合法合規的有效利用稅務籌劃是每一個進入初創期企業所面臨的問題,本文從組織形式,投資行業,籌資方式等多方面闡述了如何進行稅收籌劃,通過有效合規的稅務籌劃,勢必將為初創期企業帶來新的活力,幫助這類種子階段的企業順利渡過最困難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