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觀點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更多在于抽象推演,不太管用。這種片面、孤立解讀馬克思主義有用性的認識,必須加以糾正。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有用性,不僅要從工具論角度,而且要從方法論角度,從把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核心要義出發。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根據現在的情況,認識、繼承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也不能絕對神化馬克思的理論及其個人。(《解放日報》)
消除屬地化管理的弊端
現代國家應該是均等化、統一性、一致性的,公民的權益應該是平等的。為了推動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破解屬地化管理的困境,建立全國統一的管理體系。歷史上形成的屬地化管理體制,制造了區域之間的差距和不夠協調。其次,要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推動城鄉、地區之間的均衡。歐美國家的均等化達到一定程度,首先需要一段時間,其次是依靠市場的力量。這就要求我們政府這只手要多做杠桿,多做政策導向、利益驅動、激勵機制,然后更多的是讓市場、民間去選擇。最后,要強化中央政府的協調機制和協調功能。(《北京日報》)“中國制造2025”還存在明顯的基礎制造短板
我國低壓電器、緊固件、軸承等量大面廣的基礎元器件和零部件雖大量出口,但其中高端產品卻必須進口。幾乎每個小行業都存在著低端大量出口,高端不得不大量進口的現實。在“中國制造2025”所部署的五大工程中,各地普遍存在著智能制造熱、工業強基冷、創新驅動難的現象,在機械工業由大到強的進程中,創新能力弱和基礎不強仍然是主要制約因素。“中國制造2025”要求的優質制造不僅僅取決于管理,更有賴于高水平的基礎制造能力支撐,沒有高水平的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及基礎機械的支撐,就無法改進中國制造的形象。(《改革內參》)
錢穎一:顛覆性創新的價值取向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指出:創造性思維不僅取決于好奇心和想象力,還與價值取向有關。他說,我把創新的動機分為三種價值取向:短期功利主義、長期功利主義,以及內在價值的非功利主義。我們之所以缺乏創新型人才,除了缺乏好奇心和想象力之外,就是在價值取向上太急功近利,太功利主義。急于求成的心態、成王敗寇的價值觀,導致更多的是抄襲、復制,而較少真正的創新,更不太可能出現顛覆性創新、革命性創新。(《北京日報》)
陶希東:共享城市建設的國際經驗與中國方略
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陶希東說,共享城市可以采取以大數據為依托的共享性、公益性社會策略。具體而言,可建立健全以下四大共享性社會經濟體系:其一,交通共享體系。主要包括網絡約車、共享單車兩種。其二,住房共享體系。其三,以眾創空間為主體的共享辦公體系。其四,加大新型共享社區的建設。此外,還應該大力發展共享醫療、共享科技資源和共享人力資源等諸多共享戰略,全面提升資源使用效率、實現社會融合、促進共同發展。(《中國國情國力》)
王永利:金融助力文化發展新時代
中國銀行原副行長、中國文化金融50人論壇理事長王永利表示,在新的金融改革政策背景下,當前我們需要在文化金融研究和實踐中關注兩個要點,一是如何適應新的金融監管形勢,切實防范文化金融領域的金融風險,二是如何推動文化金融服務于文化產業實體經濟。他還表示,文化金融研究正在從邊緣化走入主流金融視野,成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研究領域。(《經濟參考報》)
北京市:中關村發布20條國際人才新政
北京市印發的《關于深化中關村人才管理改革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引才用才機制的若干措施》提出了20條改革舉措。一是在便利國際人才出入境提出了5條政策,涉及外籍人才申請永久居留便捷出入境以及長期居留許可等。第二是開放國際人才引進使用方面提出了6條政策,在外籍人才擔任法人,承擔科技項目以及提名政府獎項資格等方面實現了突破。三是支持國際人才興業發展方面提出了4條政策。四是加強國際人才服務保障方面提出了5條政策,涉及外籍人才住宿登記簡化,便利體檢等。(《領導決策信息》)江蘇省:首次發布“產業人才地圖”
第三屆江蘇人才發展專家峰會在南京舉行,首次發布生物醫藥、物聯網、智能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3D打印、納米技術等6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全球產業人才地圖,為精準引才、產業布局提供全球導航。另外,江蘇省還將建立相關產業領軍人才數據庫,分析領軍人才在全球分布情況以及人才的職稱獲獎、研究方向、專利擁有等重要信息,供用人主體查詢使用。(《中國人才》)
貴州省:加大資金保障和扶持力度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貴州省印發《貫徹落實〈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工作方案》。根據方案,各級財政部門將加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相關工程和項目的資金保障力度,內容包括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整理和保護、大力保護傳承文化遺產、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普及、大力推進優秀文藝作品創作生產和文化產業發展以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生產生活等類別。(《領導決策信息》)
《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意見》指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對新形勢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就業創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人民周刊》)
持續推進形成系統性、現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體系
《關于推進城市安全發展的意見》提到了城市安全發展的總體目標,即到2020年,城市安全發展取得明顯進展,建成一批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的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在深入推進示范創建的基礎上,到2035年,城市安全發展體系更加完善,安全文明程度顯著提升,建成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安全發展城市。持續推進形成系統性、現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體系,加快建成以中心城區為基礎,帶動周邊、輻射縣鄉、惠及民生的安全發展型城市。(《國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