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書
【摘要】現金貸,是小額現金貸款業務的簡稱,是針對申請人發放的消費類貸款業務,已成為我國消費金融的一個重要分支?,F金貸最初起源于美國的發薪日貸款,隨后傳到我國的現金貸出現了異化,比原始的發薪日貸款要廣泛得多。隨著國內現金貸業務于近年來的迅速崛起,現金貸已成為互聯網金融與消費金融融合發展的代表性產物。然而伴隨著不規范平臺的現金貸引發的風險和糾紛不斷增多,輿論對“現金貸”的質疑主要集中在高利貸、暴力催收、多頭借貸、助貸模式無監管等方面,并引起監管層關注。
【關鍵詞】現金貸;爭論要點;監管現狀;監管建議
一、我國現金貸的發展現狀
現金貸依托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注重線上化、數字化發展,由于業務前期開拓試錯及積累樣本數據的需要,新興平臺服務商普遍選擇開展針對個人用戶的小額度、短期限的借款業務。目前,整個現金貸行業的規模每個月的總成交量都保持在2000億元以上。在區域分布上,仍以北上廣居多,廣州已達到400多家,而且仍然處于增長態勢。
二、現金貸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現金貸演變為高利貸
我國小額短期現金貸業務的主要問題之一是超高費率,根據目前的情況,諸多平臺綜合服務費率年化超過100%,甚至達到百分之幾百,都已經做成高利貸平臺。同時,借款用戶資質不一,而各平臺的風控水平與能力也參差不齊,這加大了平臺對用戶的信用審核難度。整體情況是平臺面臨借款人信用審核等風險管控難題,這使得高費率與高風險共存。同時,極高的費率產生了放貸人更高的逐利性,形成了惡性循環的高利貸,也積蓄了更大的風險。
(二)債務陷阱
由于小額現金貸主要針對的是低收入個人,滿足其應急需求或提前消費需求,而這部分人有時又缺乏對風險的把控,容易在還款困難的時候重復借貸,從而陷入一種債務陷阱中,即借用更高成本的資金來還舊賬,從而使自己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的債務陷阱,直至再也沒融資能力和償還能力,最終將抵押物拱手相讓。目前有部分平臺允許借款人展期,有借新還舊之疑。
(三)借款信息不透明和個人信息泄露
小額現金貸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信息不透明。例如貸款價格包括多項收費,且在貸款成本、年利率等方面存在未披露的問題,或者采取復雜計算的方式,使得借款人很難判斷各項收費及各類情況,誤導以及欺騙貸款人。同時現金貸業務開展的過程中,用戶數據可能被肆意抓取、使用,甚至被平臺多次倒賣等,從而造成用戶個人信息,尤其是個人隱私的泄露,這可能會連鎖反應導致借款人在后續過程中被不當催收。
(四)催收嚴重不當
小額現金貸業務存在不當催收行為,一些平臺往往不注重前期的風險控制,在遭遇大量違約后,一方面依靠高利率覆蓋壞賬,另一方面通過貸后催收回款以補償損失等。但催收行為存在諸多不規范之處,例如通過不斷打電話騷擾借款人及其相關聯系人,收取高額違約金等其他侵權或不當方式,不但危害他人安全,而且造成社會治安秩序混亂,影響十分不好。
二、我國現金貸發展的建議
(一)加強對現金貸放貸主體的監管
小額短期現金貸業務發展迅速,具備較強的互聯網因素,參與主體眾多,合作方式多樣,未來較好的辦法應該首先是明確放貸主體、放貸主體的監管主體以及監管依據等,然后再對各類放貸主體進行行為監管。盡快出臺對網絡小貸公司的全國性的、法階較高的監管法規;在具體監管方面對放貸主體的準入、經營能力做出規定。
(二)差異化監管現金貸的利率
目前,我國對于小額短期現金貸業務的利率基本上采取的是一刀切的方式,將其劃分至高利貸的范疇。這無疑將威脅到各服務商的生存空間,但小額短期現金貸的市場需求卻真實存在。在這種情況下,較為合理的方式是對小額短期現金貸采取差異化的監管方式,對其設置最高費用限制,且依據不同的貸款期限設置不同的費用限制等。重要的是以保護金融消費者的權益為出發點,加強信息披露。服務商應該詳細披露向借款人征收的各名目費用,并以綜合年化利率的形式披露,目的是借款人能夠清晰明白地辨別借款成本的高低。
(三)規范現金貸的收債行為
未來進行的監管路徑應該是放開職業討債公司的設立,明確債務催收的監管機構,確立統一的監管標準,對收債行為進行規范化的管理。同時可以設立行業自律組織,對催收機構的準入標準、行為準則、業務范圍等進行自律規范。對于催債行為的規定,進行更加細分標準的劃分,例如禁止一切暴力催收行為,許可適當的公平的非暴力收債行為等。對于小額超短期限現金貸業務來說,催收行業的整體監管體系其也同樣適用。
(四)完善征信體系與個人破產制度
我國迄今為止僅將企業法人納入適用破產法的主體,因此,依托于個人信用體系的個人破產制度需要被再次提出。個人破產制度的目的一方面是公平實現債權和平等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即在債務人可以用于清償的財產不足以清償債權人時,債務人或者債權人有權通過破產制度公平合理地處理債務人的有限資產。另一方面是保護債務人的利益,個人破產制度具有破產免責的屬性,能夠幫助債務人重新開始經營活動,尤其是保障具有誠信、但確實沒有償還能力的債務人的權益。
三、結論
我國的現金貸業務在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浪潮中興起與發展,各類現金貸平臺覆蓋了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無法覆蓋的借款群體,解決了其融資問題,在填補個人金融服務空白方面有積極的作用。但與此同時,現金貸領域亂象頻發,業務創新、模式創新也帶來諸多問題及監管難題,因此,對現金貸市場的監管首先應允許其發展,然后再規范發展、強化監管、嚴控風險,在放貸主體、利率、收貸行為等方面加強監管,使之成為一個相對健康的普惠金融市場。
參考文獻:
[1]張平.如何促進現金貸更好地為消費服務[N].中國商報,2017-11-07(P02)
[2]徐華.從傳統到現代:中國信貸風控的制度與文化[M].北京:中國科學出版社.2016
[3]陳潔.強化監管推動現金貸規范發展[N].中國城鄉金融報.2017 -12-13f A02)
[4]賀軍.如何監管現金貸[J].中國經濟報告,2017(12):87-88
[5]陽愛姣.整治現金貸需自律與監督雙管齊下[N].農村金融時報,2017-05-01( A08)
[6]王志峰.完善“現金貸”監管政策[N].經濟日報,2017-04-3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