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軍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電力需求越來越大,而電力供應則發展遲緩,造成了電力供需矛盾的加深和電力管理模式的亟待優化。針對變電站運行管理模式的制度和技術兩方面闡述變電站管理的優化。
【關鍵詞】變電站;管理模式;優化
電力設備的運行操作和維護管理工作是變電站的主要運行任務,這項工作維護設備繁多,出現故障和問題的概率大,工作重復瑣碎,容易導致操作人員的松懈,機構人員分散且難于集中管理。然而,工作性質非常重要,一旦有事故發生,輕則給經濟造成損失,重則還可能危及設備、電網以及人身的安全,甚至造成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因此,優化變電站的運行管理模式,提高變電站的運行管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一、變電站變電運行管理的重要性
變電站是一個改變電壓的場所。改變電壓是為了把發電廠發出來的電能通過變電站輸送到較遠的地方,從而進行從低壓電到高壓電的轉變工作,當把較高的電壓輸送到目標用戶的時候,再按照用戶需要進行一定的電壓降低工作,而這個過程需要通過變電站來完成。對電力設備進行維護和管理工作操作的時候,由于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進行管理的設備越來越多,而且每一臺運行機器都不可能保持一直完美的運行狀態,當出現問題的時候也要獲得及時的處理,工作內容相對來說過于巨大,而且一直在重復相同的工作,趣味性和挑戰性幾乎沒有,很容易讓工作者產生厭煩情緒,更有甚者會對工作抱有一種可有可無的態度,很難集中人員注意力。這樣很容易發生一系列事故,事故輕的時候造成財產損失,事故重的時候會讓整個電網癱瘓,燒壞設備,甚至造成生命損失,給社會帶來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對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起到消極作用。電網運行相關值班人員肩負著重大責任,是電網安全的保證人員、是電網運行的直接執行人員,對于新設備和新技術廣泛運用在電網運行領域的現代社會來說,了解和會使用這些設備的人才也變得極度緊缺,快速了解新設備的內部運行結構,知道它的操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成了必要要求,正因為這樣,對變電運行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
二、變電站運行管理的現狀
(一)運行值班人員復雜
集控管理模式在實際中具有一定的優越性,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變電站運行模式的順利。但是,盡管集控管理模式能夠保證電力運行的順利以及集中值班的開展,但是其現實情況與單一變電站的管理模式大致相同。正是基于此,導致變電站要求運行值班人員具備相應的素質,保證變電站運行的可靠性。但是,從實際中我們了解到,值班人員的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非業務方面。在開展主要業務的過程中無法集中精力。變電站值班人員情況較為復雜,導致變電站在運行管理的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
(二)單獨設立班組工作效率不高
當前,部分變電所針對設備方面已經做出了相應的凋整,同時也已經取得了相應的發展。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變電所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其中地域因素、管理制度等原因造成變電所始終不脫離傳統的管理模式,致使其工作效率低下。針對各個集控站進行單獨的管理,導致相應的信息無法達到共享的狀態,進而形成信息孤島。如果在電力運行的過程中出現一場事故,就只能依靠人工將異常情況解決。現如今,變電所在電力系統運行管理的過程中采用了較為先進的管理設備與生產技術手段,進一步提高了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還降低了人工工作量。但是,在運行管理模式與制度方面,在加強改革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人力資源存在浪費的現象。針對此種問題必須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進行解決,這樣才能夠保證電力系統運行的可靠性。
(三)變電站管理存在問題
雖然變電站在某些方面已經獲得了極大的提高,但是在管理方面其依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首先,安全管理存在問題。在變電站安全管理方面,還是需要自覺行為與人治管理。在管理中“人”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部分變電站在管理方面依然存在通過績效考核來完成,以激勵獎懲等機制來實現對安全管理的重視程度。但是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創新能力存在嚴重不足等問題。其次,考核力度不強。在變電站運行管理的過程中,對變電站的考核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變電站的考核存在眼中的問題,導致規章制度難以實際的執行下去,操作事故時有發生。即使各區域都有相應的規章制度存在,但是,人員不執行或者執行不嚴等現象普遍存在,不能根據規章制度來執行。同時監管人員也不能做到認真監管職責,造成操作人員失誤的事故時有發生。再次,技術規程不夠完善。相關技術規程作為運行人員開展倒閘操作以及事故處理具有重要的影響。但是,當前這些規程由于缺乏正確的指導,導致操作失誤現象時有發生。因而,相關技術規程需要進一步完善。最后,具體的任務與時間安排不夠科學。在變電站運行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失誤的時候就是交接班的時候,有部分工作人員由于召集下班出亂,導致漏相操作以及操作順序出錯等情況時有發生。
三、變電站運行管理優化模式
在變電運行的過程中,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具有重要的影響。隨著人們對電力需求量的持續增加,運行管理模式的有效性極大的促進了電力運行的安全與可靠性。針對目前變電站運行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當優化當前的運行管理模式,促使變電站能夠更好的為人們服務。在此過程中,無人值班模式被推出。在無人值班模式被推出的過程中,其變電站運行管理中的應用特點逐漸顯現出來。首先,無人值班模式打破傳統調度式的輪流值班模式。這種方式主要就是通過控制中心來執行和操作,促使下令時間有效的縮短。其次,實現全面管控操作。通過省中心調控與控制中心對所有的220kV以及相關的變電站進行操作,可以有效的優化變電站,同時還能夠保證操作任務可以科學合理的進行分布與安排。全面的操作能夠有效保證變電站人力資源等問題。變電站也就不會由于人員配備不足出現各種問題。再次,在變電站運行的過程中能夠依據信號和輔助系統,對電力運行的現場進行操作。在電力運行中出現問題時,能夠第一時間解決事故,保證電力運行的可靠性與安全性。最后,依據變電站監控功能,可以對變電站的設備以及工況進行全面的掌控。這樣就能夠對電力公司的重點設備以及工作程序進行有效的監控管理,做到實時巡視,促使電力運行工作穩步開展。另外,無人值班模式可以根據調整無電壓管理模式,對其進一步使由點及網的共跟那個凋整和電壓控制,促使其得到強化,保證電網各項功能在監視的情況下,運行水平獲得相應的提高。
四、無人值班模式的優化設計
(一)綜合自動化簡易模式
綜合自動化簡易模式并不是完全綜合自動化模式的一種簡化模式。變電站在完全自動化系用的情況中,通常會有兩層。即間隔層與站控層。間隔層的配置通常是由一次設備所決定。一般都是分散與集中不知相互結合的方式進行應用。每個間隔設備彼此都是相互獨立完成保護以及測控功能,同時還能夠在變電站內應用太網、總線網以及中央處理單元對互聯網進行操作。而站控層的構成主要有中央處理單元其實也就是總控單元、監控系統以及凋度通信單元。站控層的主要任務是監視、維護以及控制整個變電站,實時處理和采集數據量、脈沖量、模擬量以及開關量,同時依據通訊系統的相關要求,將各個上級系統的命令進行傳達,實現對間隔層的管理,以及下部命令。綜合自動簡易模式在站控層上與完全綜合自動化模式相同。兩者存在的差異主要體現在間隔層方面。綜合自動化建議模式應用的前提條件就是變電站一次和二次都需要采用交流操作模式,并且還不應當設立直流電源,通過使用UPS作為其后備電源。35kV和lOkV都是戶外的不止模式。在其出現故障的過程中不需要依賴二次系統實現故障切除與重合功能。這種優化設計模式在應用了交流操作模式,可以節約投資,同時施工較為方便,縮減了變電站內電纜的鋪設。但是,這種優化模式可靠性較低。
(二)完全自動化模式
完全自動化模式主要就是將一套完整的、先進的自動化系統代替常規變電站中的二次保護、信號報警、測量設備以及控制等功能。變電站運行此種模式需要設立專有的直流系統。同時所有的二次設備都采用了智能設備。在此過程中應用網絡通信模式與總控單元進行連接。利用總控單元可以實時采集和處理相應的數據,并根據規劃要求,將其各個上級凋度的命令進行上傳。實現對間隔層設備的管理。全綜合自動化模式采用的是分層分布結構模式,同時在模式的關鍵設備上采用雙冗余設備與之相互匹配,進而能夠滿足可靠性與安全性的要求。在變電站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全自動化模式已經能夠獲得了廣泛的應用。這種模式適用于電網運行中重要位置的35kV及以上的變電站。這種運行管理模式具有極強的可靠性與安全性,科學技術含量非常高。
五、結束語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在電網運行中,逐漸實現了無人值班的管理模式,有效的降低了人員和設備的投入,提高了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而隨著無人值班模式的推行,在運行中需要對以往的管理模式進行改善,加強人員與設備之間的通訊聯系。所以采用了集中監控,分點操作的管理模式,能夠強化人員和設備之間的聯系,提高運行管理的效率。電網建設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所以要提高管理水平,根據電網建設的現狀以及技術發展水平,采取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保證變電運行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杰.智能變電站建設中繼電保護工作創新思路探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4( 33)
[2]傅振宇,陳麗娟,郭賑夏,等.智能變電站電子式互感器試驗方法的探討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4(32)
[3]君平.無人值守變電站運行管理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