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珂 劉曉
【摘要】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正式提出以來,中國本著“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積極推進與沿線國家的發展戰略對接,“一帶一路”漸成中國促進雙邊、次區域和跨地區合作的主要抓手,以及參與、引導經濟全球化進程的重要平臺。但也要看到,國際社會一些成員對“一帶一路”仍存在諸多模糊認識,美日歐印等大國在審視倡議提供的機遇和利益時仍不免心存猜忌與疑慮。可以預料,大國間圍繞“一帶一路”建設的復雜互動將漸成常態,既有包容合作,也有競爭對沖。
【關鍵詞】“一帶一路”;大國關系;合作與競爭
1“一帶一路”提出背景及意義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表示:為了使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我們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印尼國會發表演講時表示:中國愿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一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發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2014年11月11日,在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 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發展設想。發展更新包括交通、信息通信技術和能源在內的基礎設施。在制度互聯互通方面,應對貿易便利化、結構性和監管改革、交通物流便利化問題。
2017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鄭重向國際社會表明中國堅定支持經濟全球化,強調當前“最迫切的任務是引領世界經濟走出困境”,希望“一帶一路”可以起到引領作用,“為解決當前世界和區域經濟面臨的問題尋找方案”。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總結的全球經濟三大挑戰:增長動能不足、全球經濟治理滯后以及發展失衡。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成功舉辦進一步凝聚了國際共識,明晰了“一帶一路”未來合作方向,為“一帶一路”建設描繪了更加壯闊的前景。
2大國競爭合作分化成為趨勢
21世紀的國際格局正處于新的復雜變局中,第二個十年以來國際形勢的變化更為激蕩。近年來,大國互動有兩條主線日益浮現,一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大國日益崛起,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影響日益上升與外溢:二是美國作為守成大國為維護傳統霸權或地緣經濟、政治影響力而進行的縱橫捭闔。可以說,大國間圍繞“一帶一路”的互動或博弈,更多是國家間關系的客觀映射。
中國早在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之前,就開始使用新型大國關系來描述與美國這個霸主的關系,其緣由之一也基于這樣一個事實:中國在變成全球最大經濟體時,其軍事力量仍然遠遠不及美國。2016年以來,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印度之間的大國互動持續深化,合作、競爭、對抗并存的局面更加復雜。受美國大選后特朗普政府對外政策不確定性的影響及地區國家國家利益最大化的現實需求,大國“競爭合作”狀態呈現出分化態勢,中俄、美印、美日幾組關系的戰略合作性質進一步發展。
3戰略對接過程中有觀望有競爭更有合作
在國家間彼此依存加深背景下,中國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平等透明、相互尊重的精神,致力于將“一帶一路”建設成開放包容的發展平臺,希望通過建立更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推動與其他國家的合作,踐行構建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的理念。但也不可否認,“一帶一路”建設在推進過程中仍會招致猜忌。面對中國倡導的發展戰略對接,一些國家的立場出現分化。當積極對接漸成趨勢,競爭對沖和沉默觀望也顯而易見。
美國擔心“一帶一路”是中國實現崛起并進而挑戰美國“全球領導地位”的“戰略設計”。受此思維影響,美國智庫發表的一系列報告、文章認為,中國以“一帶一路”為旗幟的新經濟外交正在挑戰國際經濟規則和秩序,對美國構成挑戰。然而“利益”與“責任”應是我們與美國探討“一帶一路”合作的切入點。中美兩國圍繞“一帶一路”的互動,不僅是著眼于合作背后的利益驅動,更是兩個經濟體量最大國家對全球包容性發展的責任與擔當。
俄羅斯支持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中國也從維護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角度出發大力支持俄羅斯提出的建立“歐亞全面伙伴關系”倡議,主張在開放、透明和考慮彼此利益的基礎上建立歐亞伙伴關系。2016年6月餓羅斯總統普京訪華期間,中俄兩國元首簽署《中華人民共國和俄羅斯聯邦聯合聲明》,明確提出中俄主張在開放、透明和考慮彼此利益的基礎上建立歐亞全面伙伴關系,包括可能吸納歐亞經濟聯盟、上海合作組織和東盟成員國加入。作為中國最大鄰國,俄羅斯對中國倡}義的立場最終走出遲疑轉向堅定,對中亞國家具有積極的示范效應。
歐洲基本上改變了“一帶一路”倡議出臺初期的審慎立場,開始以相對務實的態度探討雙方戰略對接的可能性與路徑。從歐盟的維度看,中國與歐盟領導人早在2015年就決定支持“一帶一路”倡議與歐洲投資計劃進行對接,決定探討“一帶一路”與“容克計劃”的對接方式。在歐盟成員國的雙邊層面,截至2017年底,歐洲18個國家加入了亞投行,與包括匈牙利在內的多個歐洲國家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從總體上看,中歐盡管在市場準入以及技術標準等方面有分歧,但經濟合作與戰略對接是目前中歐關系的主流,具有進一步發展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