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博
引言
城市管理執法是我國對行政執法進行改革和探索的結果,自《行政處罰法》頒布以來,各地區都相繼開展了行政處罰的試點工作,城市管理執法由此產生。特別是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城鎮化水平的逐漸提高,大中小城市的面貌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人口的角度來看,城市不光成為了居民的居住地,外來務工人員、失地農民等也成為了城市的新增人口: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城市不光有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而這些改變在給城市帶來發展活力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管理問題,比如無證經營、交通擁堵、違章建筑、環境污染等,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行政處罰來得以查處和糾正。
所以,城市管理執法在維護城市秩序和規范居民行為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而當下的城市管理執法給人的印象大多是負面的,城市管理人員也被貼上了暴力執法、打砸搶、欺壓弱勢群體等標簽,這雖然有輿論環境偏差和錯位的原因,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了城市管理執法中的一些問題。所以,本文主要對城市管理執法的現狀進行分析,并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探討,希望能夠進一步規范城市管理人員的行為,糾正其在普通大眾心目中的形象,為促進城市的持續穩定發展出謀劃策。
一、城市管理執法的概述
所謂城市管理執法,就是在城市管理領域,對多個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集中起來,統一交由城市管理執法機構來行使,所以城市管理執法也被成為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而城市管理人員的職能和權利主要是根據《行政處罰法》、《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條例》、《城市管理執法辦法》、《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對環境、衛生、城市規劃、市容管理、綠化、水務、工商等領域行使行政處罰權。從上述的定義中可以發現,城市管理執法所涉及到的范疇是非常廣的,特別是在各地的具體執法過程中,城市管理人員的職能和權利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就給行政處罰的實施和普通大眾對行政處罰的理解構成了一定的影響。雖然行政處罰與普通大眾的吃穿住用行息息相關,但是因為其執法對象大多是基層百姓和弱勢群體,所以行政處罰不僅容易引起普通大眾的誤解,而且城市管理人員自身也容易缺乏工作自信和職業榮譽感,工作積極性受到影響,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二、城市管理執法的現狀分析
(一)城市管理人員素質問題
雖然《行政處罰法》對行政處罰的主體,即城市管理人員,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但是在實際的城市管理過程中,城市管理人員并非像《行政處罰法》所規定的那樣全是公務員性質,實際的城市管理人員數量不僅嚴重超編,而且還存在聘用臨時工的情況。這部分人員的素質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法律法規意識淡薄,執法行為不規范,隨意性強,缺乏有效的約束力等,這些都給城市管理執法帶來了負面的形象。特別是一些基層的城市管理人員,其在執法過程中體現出了另一種違法現象,動輒大聲呵斥、拳腳相向,或者暴力拆遷、吃拿卡要,嚴重損害了城市管理執法的社會形象,更是與城市管理的文化執法、人性執法背道而馳。
(二)監督機制不健全
從近些年城市管理執法的矛盾激化情況來看,其最根本的問題在于監督機制的不健全,對城市管理執法能構成有效監督和約束的主體大多為政府或更高級別的城市管理機構,并未把媒體監督和群眾監督納入到日常的監督范圍中,導致城市管理執法中的不良行為或違法行為不能得到有效的約束和控制。更有甚者,抱著為罰款而罰款,通過罰款來彌補城市管理經費的不足,這在社會中造成了嚴重的負面輿論,不利于后續城市管理執法的開展。
(三)自由裁量權的濫用
城市管理人員的執法對象較為廣泛,加上情況的復雜化和執法對象的差異化,這就要求城市管理人員能根據執法對象的具體情況來進行靈活處理,而這種靈活處理就是一種自由裁量權。但是在實際的城市管理執法過程中,白由裁量權的濫用造成了執法不公平的現象,具體表現為隨意執法、亂罰濫罰,降低了城市管理執法的公信力,進一步導致人民群眾對城市管理執法的不理解、不信任和不配合,容易激化社會矛盾。
三、城市管理執法的對策探析
(一)提高城市管理人員素質
城市管理人員的素質高低將直接關系到城市管理執法的效果,以及執法結果是否能夠達到預定效果。首先,要加強對城市管理人員的管理,統一其編制,嚴格按照公務員錄用制度來對外招聘,杜絕臨時工混跡城市管理人員隊伍的情況。其次,加強對城市管理人員的思想教育工作,因為城市管理人員面對的大多是基層群眾和弱勢群體,所以需要城市管理人員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為執法對象提供更多的服務,而不是以罰款為主。然后,加強對城市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特別是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除了要讓城市管理人員知法懂法外,還要在執法過程中文明執法,避免引起執法中的矛盾沖突。最后,對城市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進行定期的考核,并將考核結果及時反饋到薪酬、職務凋整等環節,有效提高城市管理人員的素質。
(二)建立健全監督機制
要對城市管理人員的崗位職責進行明確,強化責任落實機制,一旦出現違法違規執法,要堅決追究城市管理人員的法律責任。而且要督促領導和監督人員主動發現和糾正本單位的違法違規行為,要讓“一把手”擔起“第一責任”,確保城市管理部門從上白下的責任落實。另外,城市管理工作要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主動拓寬監督渠道,提高執法的透明度和可信度,讓城市管理執法能夠接受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
(三)自由裁量權的控制
鑒于自由裁量權容易讓人民群眾對城市管理執法產生誤解和懷疑,影響城市管理執法的公信力和權威性,所以有必要對自由裁量權進行有效的控制。對外而言,要加強立法方面的控制,從源頭上對這種“自由”的幅度進行規范,避免過渡執法和隨意執法的發生。對內而言,要整理出行政處罰的依據和條款,并對違法行為的危害、性質和影響做出具體的量化,在壓縮城市管理人員自由裁量權空間的同時,提高行政處罰的可行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城市管理執法的負面印象和尷尬境地是由多方因素引起的,因此,城市管理人員要正視執法中的問題,通過對這些原因的分析來制定相應的對策,有效轉變傳統粗糙執法的觀念,努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直接、最關心和最現實的問題,把城市管理人員打造成為一支執法文明、服務為民的隊伍。
參考文獻:
[1]楊建順.論構建和諧社會中城管執法的作用[J].法學家,2006,1(2):60-69
[2]楊臨宏,劉國乾.尋求政府嚴管與民生保障之間的平衡——對我國現行城管執法的反思[J].云南社會科學,2008(3):22-26
[3]李昌祖,左蒙,王臻.輿論傳播中的城管執法困局及其破解之道[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5(1):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