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靜,曹凱,賀孝一
廣州某水泥廠原有三套開流水泥粉磨系統,磨機規格均為φ4.2m×14m,配置3 800kW電機,系統編號分別為3號、4號和5號,主要生產P·O42.5R和P·II52.5R型水泥。后為節能降耗的需要,將這三套開流粉磨系統改為輥壓機聯合開流系統,配用φ 1 800mm×1 400mm輥壓機,并按照輥壓機供貨商的圖紙要求,對磨內進行了相應改造。
5號水泥磨系統最先改造完成,但是開機投料后,即出現磨內料流不暢、堵料等現象,同時水泥流動度也大大降低。項目承包方隨即修改了4號磨磨內改造方案。
我們通過對比4號和5號兩臺磨機的磨內結構及水泥顆粒級配,探討了其對水泥流動度的影響,供業界同仁改造水泥磨參考。
圖1和表1分別為改造后的系統流程圖和設備表。
改造后,P·O和P·II兩種水泥的流動度均下降明顯,攪拌站投訴增多。表2是改造前后4號和5號磨系統水泥流動度對比。

圖1 系統流程圖(技改后)

表1 4號和5號磨系統配置

表2 改造前后水泥磨系統流動度對比
從表2的對比數據可以看出,4號磨和5號磨系統的水泥性能與之前比較,流動度都出現了下降,5號磨系統比4號磨系統下降更為明顯,其中5號磨P·II52.5R水泥流動度下降達100mm。
水泥凈漿流動度是表示水泥靜漿流動特性的一項重要指標,以水泥凈漿在流動桌上擴展的平均直徑來表示。在一定加水量下,流動度取決于水泥的需水性,需水性越大,水泥靜漿流動度越小,反之亦然。
水泥凈漿流動度的影響因素非常多,包括水泥的細度、顆粒級配、熟料礦物組成和堿含量等。通常認為:水泥細度越細、顆粒級配越窄、熟料礦物中C3A和堿含量越高,水泥流動度越差。此外,也有學者研究了不同混合材對水泥流動度的影響[1],顯示不同類型的混合材對水泥流動度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各種影響因素關系復雜,相同物料在不同企業的影響因素也不盡相同,本文根據該企業的現象,僅從水泥顆粒分布方面進行探討。
表3是同一時期,4號和5號磨生產P·O42.5R水泥時的顆粒分布對比情況,圖2是兩樣品各個粒徑含量的差別情況。
從圖2的對比中可以看出,5號磨中的粒徑在5μm以下,尤其是3μm以下的含量要大于4號磨,即5號磨的過粉磨現象更為嚴重。

表3 4號和5號磨P·O42.5R水泥的顆粒分布

表4 過粉磨對水泥流動度的影響

圖2 兩樣品在各個粒徑含量的差別
天津院曾用小球磨試驗過水泥過粉磨現象對水泥流動度的影響,其結果列于表4。試驗表明,水泥的過粉磨對水泥的流動度影響較大,嚴重的過粉磨使得水泥的流動度減小25%以上。
另外,我們對兩樣品的均勻性系數進行了計算,4號和5號磨兩樣品的均勻系數分別為0.99和0.89。按照經典顆粒堆積理論,5號磨樣品顆粒分布較寬,顆粒堆積緊密,對流動度應有正面作用;而4號磨樣品顆粒分布窄,顆粒堆積孔隙率大,對流動度應有負面作用。而宏觀表現卻是4號磨流動度大,5號磨流動度小,與經典理論相左。
因此,在顆粒分布對該廠流動度的影響因素中,細粉含量的影響要大于顆粒級配均勻性的影響。
改造后的輥壓機聯合開流系統入磨半成品比表面積可達2 500cm2/g左右,磨機主要承擔細磨任務,而非原先的破碎和細磨任務,因此,需同時對球磨機內部結構進行改造,以適應物料粒度的要求。磨內結構會影響水泥的顆粒分布組成,不適宜的磨內結構會加劇水泥過粉磨現象,尤其反映在磨內流速稍慢的開流系統。
4號與5號球磨機分倉、襯板、配球等基本一致,只有在雙隔倉和出料裝置上存在不同,見表5。從表5可看出,5號球磨機的雙隔倉和出料裝置都帶有篩分裝置,并且篩縫較小。如果對于單純開流系統,磨內物料通過量相對較小,為了降低磨內的物料流速,提高粉磨效率,這種布置可能是合理的,但是對于改造后的輥壓機聯合開流系統,由于產量提高了100%~150%,如仍舊采用磨內細篩板的設計方法,會嚴重阻礙料流,使水泥產生過粉磨現象,從而對水泥性能產生影響。

表5 4號和5號磨磨內結構的不同點
根據分析結果,停磨后,拆除了5號磨系統的雙隔倉的篩分槽和出料裝置的篩板。
對5號磨磨內篩板進行拆除后,水泥的流動度得到了改善,P·O42.5R水泥的流動度從179.1mm提高到204.8mm。結果表明,對輥壓機聯合粉磨球磨機開流系統來說,隔倉板和出料隔倉板的細篩板會降低物料流速,加劇過粉磨,影響水泥的流動度性能,宜謹慎使用。
[1]馬明.黏土和石粉對水泥漿體性能的影響[J].建設機械技術與管理,2014,(9):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