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駿昌
森林是地球上生態多樣性最高的生態環境,置身其中可以聞到樹木花草的芬芳,閉上眼睛能夠聽到鳥語蟲鳴的協奏曲,稍加留心或許能發現野生動物活動留下的痕跡。蘇格蘭文學巨匠羅伯特·史蒂文森曾經寫道:“森林是那么美妙動人,它氣質婉約,空氣清新,古老的樹木散發出絲絲芬芳。身處這樣的環境,內心會發生奇妙的變化,疲憊感一掃而光。”森林不但讓人放松,對一些疾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全世界許多國家都有各具特色的森林治療方式:德國人開創出獨有的“森林地形療法”和大量樹木枝條搭建的“枝條浴場”:蘇聯時代,塔吉克斯坦建有一座“森林醫院”,可以用植物幫助人消除疲勞;日本在森林徒步的基礎上形成了名為“森林浴”的一整套康養模式。隨著互聯網普及和國際交流日益頻繁,森林治療的理念正迅速在全球傳播。
日本雖然不是最早研究森林治療的國家,但后來趕上的日本在森林治療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森林也為承受高壓的日本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減壓去處。20世紀80~90年代是日本經濟騰飛的黃金十年,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后,當時日本的上班族承受著極大工作壓力:殘酷的“加班文化”在企業間傳播,員工每周工作90小時是家常便飯;一些“企業戰士”為了工作,甚至完全放棄了家庭生活。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讓不少人年紀輕輕卻猝死在工作崗位上,“過勞死”這種叫法就是源于該時期的日本。日本政府認識到了過勞死的嚴重性,一方面開始嚴格限制加班;另一方面,日本政府想出了一系列幫工薪族減壓的手段,比如要求企業設立專門的發泄室,員工可以在其中用摔盤子等方式發泄情緒。1982年,日本林業廳借鑒了德國森林治療的經驗,推出了“森林浴”的構想。森林浴是指人在森林中進行徒步、攀爬等各種活動,并在此過程中調動人體所有器官去感受森林。日本政府希望通過此舉讓更多國民走進自然,享受森林,以舒緩高度緊張的城市生活壓力。日本約有67%的國土被森林覆蓋,即便是東京、大阪、京都這種大都市周邊也被森林圍繞,因此日本國民有許多走進森林的機會。
“加班文化”盛行,讓上班族付出了健康的代價。
在森林中徒步能有效地緩解壓力。
森林浴讓人暫停一下,把身心交給大自然。
森林浴的構想雖好,只是在一開始,大部分日本人對森林浴都抱有一定的懷疑,他們覺得森林并沒有政府宣傳得那么神奇。為了驗證森林的治療作用,1990年,千葉大學環境科學系教授宮崎良文在位于屋久島的森林中進行了一次實驗,并全程拍攝記錄。實驗讓同一群人佩戴監測設備,在位于屋久島的室內實驗室和森林中分別步行40分鐘,實驗結果顯示:在森林中步行能改善情緒,讓人感覺更有活力。更重要的是,當人在森林中步行時,人體為應對壓力而釋放的激素——皮質醇水平相比實驗室步行組更低。(皮質醇水平升高會提高血壓,讓人更容易應對壓力,但過高水平的皮質醇也會讓人感到焦慮。)在宮崎團隊的一次后續實驗中,他們要求一群沒有服用過任何藥物的高血壓病人在森林中進行4小時的森林步行,結果這些病人的平均血壓下降了7毫米汞柱。這些發現讓科學家找到了森林浴研究的重要突破口。
從此以后,森林浴成了日本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熱門研究課題。千葉大學和一家京都研究機構分別進行過兩次動員了500位參與者的大型實驗,中小型實驗更是不計其數。這些研究都顯示人在森林中活動能夠緩解精神壓力、改善抑郁癥狀、減輕敵意,同時能夠改善睡眠質量。同時,森林活動能提高心率變異性,而心率變異性越高,人體神經自主調節心律的能力就越強,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也就越低。
從此以后,越來越多的日本人開始主動走進森林。日本經歷了森林浴初期的不知所措和迷茫,今天森林浴被日本大眾所廣泛認同,森林浴產業欣欣向榮——“森林浴”一詞也被收錄進日本的字典。目前日本全國有60多處國家認可的“森林治療基地”,經過長期的摸索和經驗積累,日本在森林浴場所的設計上盡可能多地融入了人性化元素:男女老少在森林里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活動類型,人身安全和森林防火也做了相當完備的考慮。
森林為什么能治療人,難道林子中的空氣中飄浮著某種藥物嗎?為了探索森林治療的秘密,科學家們對森林展開了更細致的研究。
在一次實驗中,宮崎良文的團隊就充分發揮了“斤斤計較”的嚴謹科學精神。為了保證其他因素不會影響實驗結果的可靠性,他們嚴格控制了參與者的活動量、活動開始和結束時間、溫度、平均光照時長和其他因素。如此費心只是因為研究人員想知道森林在其中發揮了多大的作用。研究使用到了一種名為“時間分辨光譜系統”的設備,它能通過大腦血管中血紅細胞反射的近紅外線定量分析出大腦的耗氧量。研究結果顯示,和城市對照組相比,進行20分鐘森林浴的森林組的參與者的大腦血流模式發生了變化——更加類似放松時的大腦血流模式。森林浴組的前額葉皮層區域的血紅蛋白含量減少。通常在解決復雜方程或玩電子游戲時,該區域的血紅蛋白水平會升高,反之則下降。前額葉皮層血紅蛋白水平低說明人在森林中時,大腦處于放松狀態。相比同樣能降低前額葉皮層活性的鎮靜劑,森林浴沒有鎮靜劑影響認知功能的缺點,相反還能提高感官的敏銳度。
森林會提高“癌細胞殺手”——NK細胞的活性。
森林含有大量樹木分泌的芬多精,能有效改善人體一線免疫系統。
除了能改變大腦的血流模式外,科學家還發現森林環境可以改善人體免疫系統。日本醫科大學的研究顯示,森林浴能長時間提高人體天然抗病毒細胞——NK細胞的活性。NK細胞是“天然殺手細胞”的簡稱,由骨髓淋巴樣干細胞分化而來,雖然它們的數量不多,但可以消滅許多種病原體及腫瘤細胞。研究發現,無論是進行一整天的森林活動,還是在三天的時間里,每天進行數小時的森林活動,相比對照組,參與者體內帳細胞的數量和活性都有所提高,改善的持續時間長達一個月,同時細胞內抗癌蛋白量也有所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連續一周的森林浴后,這些改善最為明顯。森林活動結束后,參與者尿液中的皮質醇含量下降。城市對照組的志愿者在實驗前后各項指標均無顯著變化。
科學家還發現,樹木會自發性分泌被稱為植物殺菌素的天然芳香化合物——芬多精。(這個概念最早是在1930年由俄羅斯生化學教授波利斯博士提出,他發現有些植物會釋放高活性的物質,避免植物本身腐爛或被動物所食。)日本醫科大學的研究還發現,芬多精也能改善人體一線免疫系統。這個發現恰好印證了100多年前的多個實驗報告。在19世紀中后葉,德國醫生皮特·德特韋勒和赫曼·布萊梅在德國幾處針葉林中建了幾座療養院。結果,森林中新鮮空氣對患者恢復的幫助大大超出了他們的預期。當空氣較為潮濕時,這種幫助更加明顯。當時有科學家推測,松樹可能向空氣中釋放了某種有治療效果的“香油”,這當然不是我們平時吃的香油,只是當時的科學家還不知道它的具體成分就是芬多精。
森林還具有一定程度的止痛效果。1984年,著名學術雜志《科學》刊登了一篇重要的研究文章,研究作者烏利希從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一家醫院收集到了從1972年到1981年的病例記錄,從中他只挑選出進行過膽囊切除手術的成年病人。這些病例中,烏利希不關心別的,他在乎的只有病人的房間和康復情況。這家醫院病房大樓的位置十分有趣,病房位于大樓的兩側。一側病房窗外風景如畫,春夏季節病人從窗戶能望到戶外茵茵柳樹和遠處的小樹林:而大樓另一側病房的窗外只有隔壁大樓的紅磚墻,看了讓人十分壓抑。在對比了兩側房間進行過相同手術病人的康復情況后,烏利希發現窗外風景優美的病房里的病人術后住院時間更短,術后抱怨也更少,所使用的止痛藥也多為阿司匹林等非強效止痛藥物;而住在另一側病房的病人更多使用的是麻醉藥等強效止痛藥物。有趣的是,風景優美病房的值班護士對病人的抱怨也少于另一側病房值班護士對她們病人的抱怨。
森林中新鮮空氣和綠色植物對健康的益處不言而喻。在身體研究的基礎上,心理學家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了森林治療作用的來源。美國學者開普蘭與其研究團隊早在20多年前提出過“注意力恢復理論”的猜想。他們認為都市人每天花費大量注意力在工作、學習、生活和社交上,使用手機、參加會議和操作電子計算機等工作都需要消耗注意力。當人處在自然環境中,我們不必消耗那么多注意力。因此,在大自然環境中大腦得到了真正的休息。身處大自然環境時,大腦副交感神經發揮更強的作用。副交感神經會對平靜的外部條件進行反應,讓血壓降低、心跳減慢、呼吸平靜、肌肉放松。無獨有偶,芝加哥大學心理學教授馬克·貝曼在多倫多進行的調查也發現,在收入、教育水平和年齡等因素沒有明顯差異的情況下,那些居住在樹木超過10棵的街區的居民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感覺更加良好。雖然這只是被調查者的主觀判斷,但從心理學角度證明了森林對人心理的改善效果是存在的。
2005年,日本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開始了關于森林浴對改善情緒的長期研究。這個實驗跨度長達10年,參與者眾多,實驗地點選擇了遠郊森林、近郊森林和城市公園。研究人員讓參與者在不同的環境中進行一定時間的活動,在活動結束后收集參與者們的反饋,最后由研究人員給出評價。結果顯示,森林浴顯著提高了參與者的活力,并降低了焦慮、抑郁、憤怒、疲勞和困惑程度。而且,實驗發現即便在城市公園中步行對人也是有益的。那么,這種改善有沒有可能只是散步引起的呢?為此研究人員專門做了市區商店街散步對情緒影響的實驗,結果并沒有出現在森林中散步帶來的效果。由此可見,森林浴確實能改善情緒。
森林浴讓人感到舒緩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人類在欣賞自然美景時產生的敬畏感。人類在面對壯觀的自然景象或自然現象時,會因為感覺到自身的渺小而產生敬畏的感情,心理學將其總結為“總觀效應”。許多宇航員在完成太空任務返回地球時,都描述過從太空中觀察地球時內心出現強烈震撼,不少宇航員甚至被感動得流淚。心理學家認為,無論是感知雄偉的景象,還是思考浩瀚的事物(比如宇宙),都能激發人類的敬畏之情。
在森林中到底該怎么活動更有益身心?經過了30多年的摸索,日本森林浴產業總結出了一些人可以在森林里進行的具體活動方式。
科學家證實,森林能給人帶來心理感覺方面的實質性改善。
溫泉沐浴。日本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每年地震給日本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但同時地震帶也將溫泉作為送給日本國民的禮物。日本全國遍布大量天然溫泉,在溫泉文化發達的日本,泡溫泉成了許多日本人首選的森林浴手段。
放聲哭喊。日本的社會文化不容許個體輕松表達自己的真實情緒。為了釋放平時積累的壓力,許多日本人會在空閑時間聚在一起看悲傷電影,痛哭流淚以釋放壓力。日本森林浴產業也正好看準了這個痛點,在森林中提供了專門場所供游客放聲哭喊,讓游客將工作和生活遭受的壓抑釋放出來。
觀察青苔。日本有許多青苔愛好者,他們中不少是年輕的職業女性。這些人的愛好就是去全國各地的森林,用放大鏡觀察林中苔蘚。觀察者需要靠近樹木或地面,集中注意力觀察苔蘚精致的微觀結構,整個過程觀察者全身完全放松,這些愛好者說觀察青苔帶來的放松感不亞于進行一次冥想。
無聲的咖啡館。一些森林浴營地借鑒了城市中“無聲咖啡館”的思路,在森林中開設不需要動口就能消費的咖啡館。在這些無聲咖啡館中,顧客無需說話,只需要將需求寫在記事本上,就能享受到所有服務。這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都市人厭倦喧囂,希望享受安靜的渴望。如果從更深層次解讀,從越來越多年輕人追捧無聲咖啡館的背后,或許真正推動“去社交化”經營場所普及的力量,是現代都市人對社交壓力的抵觸和排斥。森林浴也為這群人提供了一個摘掉社交面具,做回本我的機會。
觀察苔蘚也能起到減壓效果。
溫泉能促進微血管擴張,使血壓下降,溫泉和森林的結合放大了森林的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