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政友
摘 要:創新教育是根據創造學所提示的規律,把創造學、教育學、心理學、人才學等有關學科的理論和方法結合起來,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幫助學生樹立創造理想、創造精神,提高創造能力。文章對科學課中的創新教育進行探討。
關鍵詞:科學課;創新教育;課堂教學;創造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5-0015-01
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創新精神的開拓者,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為學生創設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真正做到啟迪學生創造靈感,發掘學生創新潛能,點燃起學生創造的火花,使創新教育落到實處。下面從以下幾方面對如何在科學課中開展創新教育進行論述。
興趣是一種活動的傾向,它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情緒始終處于主動積極、興奮活躍的狀態,保持這種心態可使學生產生自行探索知識的欲望。這樣,學生自己獲得的知識,不是簡單得出的結論,而是在“自學——研究——實踐”這一過程中獲得的經驗,并且這一過程最能體現創新。比如“空氣”一課從吸引學生的謎語導入,激發學生研究空氣的欲望。學生會根據教師課前準備的資料自行探索空氣的性質,并圍繞中心問題充分展開想象,親自動手實驗來驗證。這種方式,從激情導言開始,調動學生的興趣,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
靈感是一種頓悟,具有一定的突發性,是創造性思維的一種特殊體現。柴可夫斯基說:“只有積累了大量觀察經驗的時候,當作品的構思已經明確,科學家、作家或藝術家完全被沉思所占有的時候,才會有靈感?!膘`感是人的全部積極的精神力量,是一種特殊的創造力,是激發創新活動的誘發劑,既是學生創造性活動的原動力,也是創新能力的一種具體表現。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捕捉靈感的最佳途徑。比如,學生利用課堂所學的知識制作小玩具、小設計,在課堂中、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突然找出結論等,這些靈感的出現,教師要及時肯定和表揚,以提高他們的創造能力。
學生的實際活動對其創造力的開發和培養十分有利,它可以使學生打破課堂的局限性,感受和接觸更為豐富的自然界,通過積極動腦、動手解決實際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發揮創造潛力,培養創新能力。因此,教師應注意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課外研究活動,并力求把這種活動化為他們樂于從事的經常性活動,使他們在活動中擴展知識,發展興趣,鍛煉能力。比如,教師可讓學生通過小實驗、小制作、小設想、小發明和小論文等創造性活動,在動手、動口、動腦的同時發展創造才能。在科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創設一些學習情境,啟迪學生的思維,為他們提供自主探究空間、合作創新的時間、創造發揮潛力的機會,引導他們進行創造性的活動,使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得到發展。
新的教育觀是在打破舊的知識本位教育觀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主體性。這就需要教師意識到學生學習知識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探索、自行獲取,并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第一,養成由一問到多問的習慣。比如,對于“水”一課中的水有什么用途,教師可讓學生隨意去說,并想象水可以怎么用,以擴大他們的知識信息量,拓寬思路。第二,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用逆向的方式思考問題,從中獲取知識。比如,學習“水在加熱和冷卻后”一課時,學生們經過探究得出結論,液態的水冷卻后會形成霜、雪、露、冰。這時有一名學生突然提問:水冷卻變成冰后體積為什么反而變大了呢?教師立即問學生們誰能解答這個問題。這樣,就把學生們的興趣充分調動起來,使他們的探究不斷深入。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地訓練學生,使他們敢說、敢講、敢問,從不同角度去看問題,這樣才能發展他們的創新能力。
科學課的教學模式,并不一定要遵循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可根據科學教材內容和學生的需求來創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加大容量的活動,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而現代教育觀是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獨立探索,教師及時引導,掌握好教學的節奏,創設培養創新能力的氛圍。如教學“平衡”一課時,教師讓學生自己在已經準備的實驗材料中,探求如何平衡并找出支撐點,通過一系列的假設驗證獲得科學的結論。這樣,學生親自經歷觀察實驗—→提出問題—→思維加工—→提出假設—→驗證—→結論的科學探索過程,能真正認識科學、理解科學,為他們以后的創新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在創新性的活動中,教師的任務不僅是教學生如何去想、怎樣去做,還包含倡導協作,與學生一起學習,共同探索??茖W課要充分培養學生之間的互相協作關系,讓他們共同探索、討論,找出科學知識的結論,這樣才能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總之,在科學課中開展創新教育,有利于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學校、教師只有重視創新教育,創新教育才能在創新中不斷發展,在發展中不斷創新。
參考文獻:
[1]劉瑞,昌成明.論小學科學教育中的創新教育[J].基礎教育研究,2016(06).
[2]劉麗.小學科學課教學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J].課程教育研究,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