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潔
農村與城市的學生成長環境不同,農村學生獲取的地理知識多數都是“紙上談兵”。加之地理是非中考學科,“無用論”讓所有地理教師感到頭疼和挑戰。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得讓學生想學地理,樂學地理,興趣便成了最好的老師。
一.從地理環境出發,讓學生“詮釋”生活中的地理,借此激發興趣。
農村的廣闊天地就是學習地理最好的溫床。農村學生對當地的氣候、地形、河流、農業生產、生活習慣都比較熟悉,但不懂為什么會這樣?這就為地理教師把地理知識與當地的自然環境結合起來,用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問題提供了空間。教師可通過召開“地理知識與生活”研討會,組建地理興趣小組等,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比如,針對多數學生來自附近鄉鎮的實際,以同鄉鎮為單位成立興趣小組,討論當地的氣候、地形、河流對居民生活的影響等,調查研究讓孩子們感覺收獲很大。讓學生擺脫了枯燥的課本內容,真正體會學習地理的樂趣。
二.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
1.先行獨學,提高自學能力,產生地理學習興趣。
現今,知識儲量大,信息更新快,自學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若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學生必須學會對地理信息進行選擇、判斷和更新,學會持續不斷的學習。在學校教育中,特別是在基礎教育階段就應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學習興趣自然會提高。
2.小組展示,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激發地理學習興趣。
地理課堂上小組展示不僅僅是讓學生匯報老師布置的任務,而且是讓學生把自己的所學、所思、所悟、所感、所創全部表達出來。學生們不需要顧慮,更不用拘泥于形式,他們可以采取板圖,講解、表演、演示以及他們所能想到的任何方式將心中的想法表達出來。小組展示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幫助學生獲得成就感,讓他們品嘗到參與和贊賞的快樂。
3.設計活動,注重學習體驗,提升地理學習興趣。
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讓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因此,教師必須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主動為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創設條件、創設情境,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引發主動探究的熱情。例如:學習地球公轉時,先讓學生看圖分析地球公轉圖,確定公轉方向,再找一個高個男生和一個矮個男生扮演太陽和地球。高個男生坐在前面的椅子上扮演太陽,并伸出手臂表示太陽直射光線。矮個男生表示地球,以他的腰帶作為赤道,再在他的臀部和胸部用紅粉筆畫一圈表示南北回歸線。“地球”圍繞“太陽”轉了一圈,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高個男聲指著喊停,矮個男生說出節氣名稱,課堂進入了高潮。教師趁機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做法和體會,自然輕松突破難點。
再如,在教學“等高線”這一內容時,首先發給每位學生一塊泥巴,再讓學生仔細閱讀文本,同時結合農村孩子生活經歷,讓他們捏泥山,然后放手讓學生圍繞自己的理解展開討論,教師適時點撥,這樣抽象、枯燥的等高線知識就被這群農村孩子攻破。通過這樣的設計,將操作、觀察、思維與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不僅使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還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4.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開拓學生視野,增強地理興趣。
電化教育集文字材料、圖片、動畫、音頻、視頻等于一體,改變了農村初中學生的認知過程,也改變了過去農村初中地理教師上課的,只憑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一張圖的教學方式。它以其直觀,形象,生動、感染力強等獨特的長處和優勢顯現出極大的生命力,解決了很多傳統教學形式解決不了的問題,并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教師把激發興趣做為一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農村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合作性和創造性,才能用知識和能力造就農村新世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