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目標區塊儲層發育薄砂體規模小的特點,通過精細單砂體對比、層位標定,構造解釋與儲層研究,并結合監測等各種資料,運用油藏工程方法明確剩余油分布特征,對井網加密方式、合理井距、井網密度、井網部署等展開研究,提出加密方案部署建議,從而達到提高研究區塊采收率的目的。
[關鍵詞]薄層小砂體油藏;單砂體對比;井網加密;合理井距;
中圖分類號:TE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8)17-0398-01
0 引言
研究區位于阿根廷GSJ盆地的南部,區塊動用地質儲量257百萬桶,油藏埋藏在300-1100米,并且經試油試采后取得了良好的產能和經濟效益。油田根據斷層的分布特征分為南塊、中部西區、中部東區、北塊共四個塊。目前累計產油是28.2MMBO,采出程度為10.99%,采出程度低,單井平均日產油1.02t,急需開展精細研究改善油藏開發效果。
1 油藏地質概況
研究區共有完鉆井243口,目的層系為河流相沉積體系,研究區儲層以薄砂體為主。工區目的層段整體為河流相沉積體系,砂體呈透鏡狀,延伸距離短,井間連通性差,非均質性強。儲層孔隙度為14.9-22.8%,砂體平均滲透率為28.4mD,含油層段地層平均溫度128F(53℃),原始地層壓力1300Psi(8.9Mpa),飽和壓力在4.8~8.9Mpa范圍之間,為中孔中低滲常壓油氣藏。
2 精細地質特征研究
2.1 分層次開展地層精細對比
在“旋回對比、標志層控制、逐級對比”的思路指導下,結合地震資料橫向指示特征,利用巖心、測井資料建立標準井、確定標志層,建立骨干剖面,井震結合,通過逐井對比,開展精細地層對比。首先以前人的分層方案為基礎,將目的層段劃分為6個砂組,建立全區骨架剖面開展全區統層對比。進而運用分級控制、旋回對比,參考地層厚度變化趨勢,將6個砂組細分為35個小層。最后應用等高程和厚度趨勢法將目的層段細分為153個單砂體進行全區對比。
2.2 精細構造研究
在構造解釋軟件Geoframe中優選了6口井,通過精細標定,制作合成記錄,確定全區準確的時深關系。通過提取相干體、曲率屬性切片,清晰的展現工區斷層的平面展布特征,有效的指導構造精細研究。然后在層位精細標定的基礎上,采用先骨干剖面解釋,后逐步加密的方法,解釋工區面積72km2,解釋層位6個,區域解釋步長8×8道,重點目標區域加密解釋4×4道。
2.3 儲層特征研究
研究區目的層段巖性以砂泥巖互層為主,內部廣泛含有凝灰質成分,泥巖較厚,整體表現為泥包砂的特征。
從砂體連通圖可以看出:北西-南東方向,中部斷塊砂體發育層數較多,南部斷塊發育砂體層數相對較少;北東-南西方向,東北部砂體較好,西南部砂體較差。而兩個方向間對比,北東-南西方向連通率要高于北西-南東方向,但整體上砂體連通率均不高。
2.4 油藏潛力分析
基于地質研究結果,根據單井井史、生產數據、見效情況,結合油井產出剖面,分析單井單砂體產油、氣、水狀況,明確單砂層產出狀況,進行單砂層儲量動用狀況評價。
最終通過油藏工程方法對剩余油進行精細刻畫,從剩余油研究成果來看,挖潛潛力大;其中注水區剩余地質儲量占比達到56.1%,未注水區及注水未見效區剩余地質儲量占比為43.9%。分區域看,北部、中部西區占比較高,剩余地質儲量占比分別達到29.3%、27.8%,是下步重點挖潛對象。
3 加密調整部署方案
在綜合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研究區進行整體方案部署,優選潛力大、風險小的加密調整措施分批實施。
在全區部署加密井13口,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東區以及南部。老井調整方案以水井為中心,逐個井組分析,部署油井措施25井次,其中以補孔為主,配合潛力井潛力層壓裂,直接恢復生產17井次,主要分布在中部東區及北部注水開發區;部署水井措施10井次,其中,轉注8井次,恢復注水2井次,進一步完善開發區注采井網,補充地層能量,提高產能。
3.1 加密井位部署
在分區塊井網、井距論證的基礎上,初步評價了加密井位13口,優選儲層發育落實程度高、剩余油富集區域區域的4口加密井,北部兩口:CW-JM1、CW-JM3,中部東區兩口:CW-JM6、CW-JM9,建議2017年優先實施,為下步整體實施提供依據。
北部斷塊整體位于構造高部位,屬于高產區,加密井距為220-280米,根據剩余油潛力分析整體部署加密井位4口,目的是評價北部段塊的加密潛力,建議優先實施2口CW-JM1井和CW-JM3井。
(1)實驗目標CW-JM1井
井區地質儲量699Mm3,設計井單井控制儲量137.8Mm3,目前井區累產油46.7Mm3,井區剩余地質儲量512.3Mm3,油氣富集程度高,尚具有一定儲量規模。
該井位于北部東邊礦區邊部,與鄰井的平均井距為220米,該井區油層發育,目的層段mA至mG砂組,通過與鄰井對比,預計鉆遇油層大于15米,并設計向東擴100米。
(2)加密實驗目標CW-JM3井
井區控油面積0.41km2,地質儲量496.6Mm3,設計井單井控制面積0.1km2,單井控制地質儲量168.3Mm3,目前井區累產油170.6Mm3,井區剩余地質儲量326Mm3,油氣富集程度高,尚具有一定儲量規模。
在塊內部以250m的井距部署加密井CW-JM3井,評價北部區塊加密潛力。該井位于北部斷層附近,周圍鄰井均獲高產,鄰井平均單井累產油35Mm3。該井區油層發育,目的層段mA至mG砂組,通過與鄰井對比,預計鉆遇油層15米左右。
3.2 措施井部署
前期整體部署方案的基礎上,優選剩余油潛力大區域的措施井做為第一批優先實施方案。該批措施以井組治理為中心,圍繞著注采井網完善的主旨,提出轉注井7井次,恢復注水井1井次,配套油井對應挖潛措施7井次,恢復生產7井次。
3.3 指標預測
預計整體方案實施后,對區塊整體指標進行預測,預計2017年年產液122.3Mm3,年產油29.23Mm3,截止2025年底累積產油達到289.57Mm3,年均含水85.7%。
與不治理相比,整體方案實施后累產油增加155.89Mm3;優先方案實施后累產油增加70.55Mm3。
4 認識與結論
(1)CW油田是一個以單砂體規模和連通性為主控因素的油氣藏,通過分級次地層精細對比、定量識別單砂體,精細描述單砂體展布特征,明確了不同區域的砂體連通規律,為下步研究工作奠定基礎。
(2)W工區中部和北部區域砂體比較發育,儲量分布比較集中,目前的采出狀況相對較好,通過剩余油潛力分析和不同區域加密井網政策論證,認為中部和北部通過加密井網挖潛的潛力較大,整體部署試驗加密井位13口。
(3)W油田目前關停井較多,通過潛力分析和精細油藏動態分析,認為研究區可以通過恢復井網、補孔、壓裂、轉注等措施來有效的改善該油藏的開發效果,通過逐井摸排篩選共提出了42口井的措施建議。
作者簡介
羅波波,男,1984年4月出生,工程師,從事油田開發技術工作。
中國科技博覽2018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