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分享經濟發展主體抓住了社會資源利用模式變革的戰略性機會,積極投入分享經濟發展的這片藍海之中,為我國經濟提供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我國產業經濟多樣化發展,為我國農業、工業、服務業等產業結構升級提供了多樣化的發展路徑。但是,由于我國分享經濟當前正處于導入期和發展期,發展模式、發展路徑也處于摸索研究階段,在我國分享經濟發展遍地開花的同時,也出現了一系列基于分享經濟發展特征的新問題。如,產品和服務的安全問題、消費者和服務者以及服務中介平臺的征信問題、自由流動的服務者的社會保障問題等。因此,政府、行業協會需要根據分享經濟發展特征,研究解決分享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的行之有效的路徑,政府、分享經濟的參與和以及社會媒體等各方積極發揮其監管職責, 以促進分享經濟健康快速的發展,充分發揮分享經濟發展方便、自由、多樣、個性的發展優勢。
關鍵詞:分享經濟 問題 路徑
一、分享經濟發展基石和發展特征
1、分享經濟發展基石
分享經濟是在互聯網信息技術革命爆發之后快速發展的新興產業。其通過建立第三方公共平臺,集合了社會中形形色色的個人和企業以及其他機構,綜合了社會中私人資源和公共資源,包括實體資源、空間和時間等有限資源、知識技術和創意等創新資源,整合了資源再利用、空間和時間共享等各種相互交易信息,促進了社會資源的再利用、減少了社會生產垃圾、提高了供需雙方創造價值的能力,豐富了人們自由生活工作的方式。因此,分享經濟發展基石主要包括: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第三方分享平臺、可供分享的私人資源和社會資源、參與分享的個人和企業等參與者。
2、分享經濟發展特征
首先,分享經濟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使參與者跨越時間和空間限制直接點對點聯系,擴大了參與者的空間范圍,縮短了參與者交易的搜尋時間和決策時間,降低了交易成本。其次,分享經濟中雇傭關系相對比較松散,參與者更加靈活多樣,參與者的工作時間、地點可自行控制,促進了自由職業者的發展。最后,分享經濟需要社會參與者的信用透明度較高,需要實時分享經濟的社會參與者進行信用管理。
二、我國分享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產品和服務監管力度不夠
分享經濟中的產品多數都是由社會中個人提供的二手產品,服務也多是有社會中的自由職業者提供,產品和服務供需雙方很難對其質量進行標準化衡量,也缺乏中介平臺和第三方機構對其進行標準量化,并根據產品和服務質量進行分層定價,因此,分享經濟中的產品和服務可能會存在質量風險,財產安全風險,甚至是威脅生命安全的風險,如物品共享中產品質量低劣,無法使用,順風車顧客受到人身傷害等。
2、參與者征信信息不足
分享經濟中,參與者主要依靠雙方信用支撐進行點對點交易,若參與者存在信用問題,很可能會對對方造成傷害。因此,參與者雙方誠信狀況是分享經濟進行交易的基礎。而我國當前個人的征信體系不健全,第三方交易平臺缺乏信息真偽的驗證機制,導致交易平臺中不可避免的處在虛假信息,參與者無法根據對方的信用狀況辨別交易信息的真偽,以及交易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的好壞。導致參與者參與分享經濟的風險提高,重大交易很難進行。另外,分享經濟參與者的信息都集合于第三方共享平臺,而我國當前對該信息未設置保護機制,導致第三方共享平臺可能會利用參與者信息獲取非法利益,使得參與者存在個人隱私被泄露,個人信息安全無法保障。
3、自由從業者的社會保障問題
由于我國的社會保障體制中,從業的社會保障費的繳納一般都有雇傭公司進行,而我國針對分享經濟中的自由從業也者的社會保障還未有切實可行的規定,因此,我國分享經濟中的自由從業者一般都為繳納社會保障費用,因而,我國分享經濟參與者中的自由從業者一般都缺乏基本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等等社會保險的保障。導致我國自由從業者的社會保障水平低于社會平均水平,在失業的情況下,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
三、促進我國分分享經濟發展的路徑
1、加強產業和服務的監管、審查力度
賦予分享經濟第三方平臺進行分享產品和服務審查和監管,分享經濟第三方平臺設定分享經濟參與者提供產品和服務的衡量標準體系,加強對分享經濟產品提供者生產過程的監督和服務者服務過程的監督。加強對分享經濟參與者中提供虛假產品和侵害他人權利的行為的懲罰力度,使其損失大于獲取的利益,從根源鼓勵分享經濟的參與者提高優質產品和優質服務,為分享經濟參與者提供可靠的產品和服務質量保障,減少分享產品對參與者造成傷害的可能性,鼓勵個人和其他機構參與分享經濟。
2、加強對參與者的征信體系的建設
分享經濟第三方平臺以及其他社會中介機構建立信用評估、審查體系,對分享經濟參與者進行信用評估、審查,并將審查結果予以公示。分享經濟第三方平臺建立分享經濟準入機制,提高加入分享經濟交易的參與者的信用狀況。鼓勵各個分享經濟第三方平臺加強合作,使參與者信用信息在各個分享經濟平臺中綜合,對參與者的信息狀況進行綜合分層評級。鼓勵分享經濟參與者對交易中交易對方提供以及使用的產品和服務的情況進行評級,使交易參與者在分享經濟參與中逐漸完善個人信息狀況,促進分享經濟中的參與者對其信用狀況快速了解,有利于加快雙方交易協商的速度。
3、完善對自由從業者的社會保障體制
建立對分享經濟中自由從業者的社會保障制度,促進分享經濟中的自由從業額者與第三方中介交易平臺進行合作,使分享經濟第三方平臺發揮其交易資金轉移的中介作用,代替用人單位對自有從業者社會保障進行催收、繳費,以保證自由從業者的社會保障費能夠及時足額繳納。保證分享經濟中的自由參與者參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鄭志來. 共享經濟的成因、內涵與商業模式研究[J]. 現代經濟探討,2016,(03)
[2]湯天波,吳曉雋. 共享經濟:“互聯網+”下的顛覆性經濟模式[J]. 科學發展,2015,(12)
作者簡介:
李佩、女、1991.10、山東菏澤、漢、研究生、政治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