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登華 陳蘋遙
摘要:伴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社會的經濟成分、利益主體、社會組織形態、生活交往方式日趨多樣化,各種新興職業群體、行業門類層出不窮,人們的就業觀念、職業價值傾向日漸開放和多元。對于青年時期的大學生的職業思想觀念、職業價值取向、職業思維方式、職業行為習慣等諸多方面都會受到這些變化發展的影響。如何使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既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形勢,又有利于大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是新時期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研究及實踐的關鍵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 職業思想觀念 職業價值取向 職業價值觀教育
職業價值觀是大學生職業人生的方向標,它的確定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社會都至關重要。本文從職業價值觀的內涵、特性、種類,不同時期和環境對職業價值觀的影響以及確定職業價值觀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等方面入手,對大學生如何確定職業價值觀進行了論述。
一、職業價值觀的內涵
1.職業價值觀是一個人對各種職業價值的基本認識和基本態度。2.職業價值觀表明了一個人通過工作所要追求的理想是什么:為了錢,為了權力,還是為了一種情感關系等等。3.職業價值觀是人們在選擇職業時的一種內心尺度。它支配著人的擇業心態、行為以及信念和理解等;支配著職業人生認知、明白事物對自己職業發展的意義以及自我了解、自我定位、自我設計等;同時也為自認為正當的職業行為提供充足的理由。
二、職業價值觀的特性
2.1職業價值觀是因人而異的
由于每個人的先天條件和后天經歷不同,其職業價值觀的形成也會受到不同的影響,因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價值觀體系。在同樣的客觀條件下,具有不同價值觀和價值觀體系的人,其動機模式不同,產生的行為也不同。
2.2職業價值觀是相對穩定的
價值觀是人們思想認識的深層基礎,它形成了人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它是隨著人們認知能力的發展,在環境、教育的影響下,逐步培養而成的。人的價值觀一旦形成,便會相對穩定。但當自身狀況和外界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時,職業價值觀也會隨之而變。
2.3職業價值觀是具有階段性的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當人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以后,他就會產生更高層次的需求。從職業人生來看,大多數人的職業價值觀是具有階段性的,特別是隨著某一階段的自身需求滿足后,新的職業價值觀也就會隨之產生并確定下來。
三、對職業價值觀的影響
社會上的各種職業都有一定的價值,不同的職業體現著不同的價值內容。不同時期、不同社會環境,對職業的社會評價會有所不同。
1.“學而優則仕”曾一度成為人們的職業目標;而在經濟、財富倍受關注的時代,“龍下海、虎上山,孺子牛進機關”也曾風靡一時。當商場競爭激烈,風險重重,面對知識經濟的到來,很多人又回歸到相對穩定的鐵飯碗——“教師和公務員”等行列。
2.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職業價值觀最重要的變化表現在:開始從重理想向重現實的方向發展;從重義務向重利益的方向演變;從重集體向重個體的方向轉化。價值觀在傳統取向與現代取向之間尋求平衡,仍然是一個根本性特征。在許多表層觀念比較容易變化或進行更新的同時,一些深層次的核心觀念仍然保留著社會主導文化的色彩。
3.當前人們更強調職業能否為實現自己的價值提供機會。近年來的一些調查表明,當今青年擇業首先考慮的因素是職業能否為自己提供良好的發展前景,能否為發掘自身潛能、實現自我價值提供機會。由此可見,人們已不再將職業僅僅當作謀生手段,自我實現這種高層次的需要正逐漸凸現出來,成為支配人們從業行動的首要動因。
五、確定職業價值觀
5.1.處理好職業價值觀與金錢的關系
金錢是一種成就的報酬,它是在確定職業價值觀時首先要面對的問題。有些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大學畢業生在求職時,將金錢作為首選價值觀,從根本上講這并未有錯。但是對于一些人來說,現在擁有的知識、能力、經驗和閱歷還不足以使其一走上社會就獲得大量金錢回報。懷有一夜暴富的心理是不正常的,更是危險的,容易被社會上的不法分子利用,甚至誤入歧途。特別是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更應理性地降低對金錢的期望值,把眼光放遠一些,應盡可能地將自我成長和自我實現作為在畢業求職時的首選價值觀。
5.2處理好職業價值觀與個人興趣和特長的關系
職業價值觀、個人興趣和特長是人們在擇業時需要考慮的最重要的三個因素。在確定價值觀時,一定要考慮它是否與自己的興趣和特長相適應。據調查,如果一個人從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有80%的人難以在他選擇的職業上成功;而如果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工作則可以充分調動人的潛能,獲得職業發展的源動力。此外,選擇一項自己擅長的工作,也會事半功倍。
5.3處理好職業價值觀的排序與取舍的問題
職業價值觀的特性決定人們不會只有唯一的職業價值觀,人性的本能也會驅使人們希望什么都能得到,但在現實生活中“魚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然而在職業選擇中,人們卻不能理性對待。既然是選擇,就要付出代價,只有舍,才能得。所以,要對自己的職業價值觀進行排序,找出你認為最重要、次重要的方面,并提醒自己不可能什么都得到。否則就會患得患失,終其一生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更談不上職業生涯的成功和對社會的貢獻了。
參考文獻:
[1]寧維衛;中國城市青年職業價值觀研究[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4期
[2]王壘,馬洪波,姚翔;當代北京大學生工作價值觀結構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3年01期
[3]姚裕群;生涯的演進過程分析——金茲伯格與薩帕的職業發展理論[J];中國人才;2000年11期
[4]李經山;王劍超;;高職畢業生就業環境主要影響因素探析[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