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德婭

在我介紹自己之前,我想講的第一句話就是:千萬別相信高考成績已經決定了你在大學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我本科就讀于某所985工程高校的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現在叫廣播電視學),GPA(平均成績點數)每年都是第一,被保送本校新聞學研究生后,仍然保持著第一。現已成功申請到香港中文大學的傳播學博士。
這些不是為了證明我是一個學霸,而是為了給你們進行一下對比。我小學的時候成績是真的不錯,但整個中學階段,除了高二高三稍有提升,成績在我們中學是一塌糊涂。中學6年,有關學習方面的自信已經被消磨得一干二凈。高二學文之后,終于拋棄了物理的我,感覺到一絲絲輕松,當然我還是沒有機會參與學校的自主招生或者夏令營。
所以在我初到我的大學的時候,我心中的信念是,讀完本科就參加工作,我實在不適合學習。當然你們也猜到了,現實擊碎了我最初的想法,不過是從好的那一面。
選好一個專業,比什么都重要。這個選擇,不是遵從父母的意思,更不是相信什么專業能找好工作,相信我,一個優秀的人在任何領域都會優秀,相反,一個不夠優秀的人,是不可能通過改變工作領域而改變人生的。
在我小學的時候,家里一直訂閱《體壇周報》,當時我爸爸就對我說,以后你要當一個記者多好,尤其是體育記者!這就是我選擇廣播電視新聞學這個專業的原因。我可以問心無愧地說,我選擇了這個專業,我愛這個專業。整個本科和研究生階段,我也發表了幾篇論文,這些論文的選題與思路都是來源于我各種課程的作業,涉及新聞與傳播的不同領域,也就是說,都是興趣使然。
當然,并不是任何人都適合讀任何專業。同宿舍的一個姑娘,申報的是經商學院,卻被調劑到了我們專業。來自高考競爭激烈的山東省的她,從初中就開始住校,在進入大學之前,她已經有很久沒看過電視電影、閑雜書籍了。在我們上課的時候,當老師提到一個節目、一本書、一部電影,她永遠只能搖頭。所以,弄清楚你適合什么專業,真的非常重要。
因此,如果大一你讀了不適合或者不喜歡的專業,我的建議是,堅定地轉專業。雙修或者輔修在不同學校的難易程度不同,這導致了這兩個詞語在就業市場上充滿了水分。你總不希望辛辛苦苦讀了4年到找工作的時候,別人卻以為你只是花了一個暑假學了幾門課程吧?所以,果斷將你的專業轉到你以后想從事的領域中去,千萬不要猶豫。只有融入了貼合的專業、有利的環境,才更有助于調整你未來的職業選擇。
在大學里,經常聽到的抱怨就是,老師不夠好。但是在抱怨之前,請認真地想一想,你有沒有了解到這些老師的全部?又是否會因為自己的武斷而導致自己不能從他們身上獲取更多的知識,發現更好的自己?
的確,有的老師不善言辭,有的過于嚴厲……種種原因,都能讓我們輕易對一門課說“不”。但是如果我們能努力地去了解每一個人,就能從他身上獲益良多。在我的本科階段,有兩位老師對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其中一位開啟了我對于學術研究的興趣,帶我進入了我所熱愛的領域;另一位引導我能夠從全新的角度思考問題。每一位老師,每一次研究,每一篇論文,都會帶給我不同的收獲。有的老師會教你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有的老師會教會你做學問的態度。
當有的人抱怨學校和老師沒有教給你足夠多的東西的時候,我卻認為,只要自己勤于思考,就會從每個人和每件事上得到收獲。
在學校合唱團的經歷讓我收獲良多,因為我可以在學習生活之外保持自己的興趣與愛好;除此之外,我還喜歡看電影,6年中看過的電影也超過500部;我喜歡畫畫,自從買了手繪板之后,身邊很多朋友的頭像都是我的作品;我喜歡寫歌,除了不時與朋友一起聚會,還會將自己創作的歌曲進行編曲和錄制,制作成CD分享給朋友們;我還喜歡攝影,攝影能讓你眼中的世界更加美好。
因為曾經是合唱團的成員,我獲得了指揮學院合唱團、參加學校合唱比賽的機會,這同樣帶給了我很多難忘的經歷。名次只是一個方面,最重要的是大家能夠一起努力,并肩站在舞臺上,收獲一段共同的回憶。所以,不要掩藏你的興趣與愛好,這些將是你全面提升自己最好的橋梁。
最近一年,當別人問起我博士畢業后的去向并得知是香港中文大學之后,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為什么不去美國或者英國?
如果你是一個很容易被別人影響的人,你可能會想,對呀,為什么呢?那些國家聽起來多么高大上,多么有誘惑力,我還是去那些能夠獲得更多人認可的地方吧!
這樣想并沒有錯,我們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別人的影響。但是請你記住,如果你對于自己的選擇有著合適的理由,那么你完全可以驕傲地說,因為我想!對于我自己來說,之所以選擇香港,是因為我的研究方向。我的研究對象還是集中在國內,因此,選擇香港,既能讓我在理論和視角上升華自己,也能讓我近距離地觀察我所感興趣的社會現象。
另一個原因,與我這些年的經歷與觀察分不開。我對國外的想法,更多源于自己的親身體驗,因此比大多數人來得實際。我不否認歐洲和美國有很多我向往的地方,卻也不得不承認,這些地方并不是我最好的選擇。重要的是如何生活,而不是在哪里生活。我在美國的時候,感受到的朋友關系和家庭關系都和國內有很大的不同,而這些不同與我的性格并不適合。
在香港中文大學面試的時候,有教授問我為什么不申請美國的博士生,我的回答就是這樣,我覺得這個理由挺充足的。包括出國也是一樣,出國讀研或者讀博是一條道路,卻不是唯一的,有一個能說服自己的理由最重要。所以,請堅定地做好你自己吧,這世界上沒有什么比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更珍貴的了。
在大學里,提升外在是很容易被遺忘的一點。我們總會記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卻忘記了這個社會是需要你用一定的外在來武裝的。
之所以說武裝,是因為我知道,我們的畢業生不會缺乏學識,更不會缺乏氣質,也許我們所缺乏的,就是在外在上的那一點點努力。女生可以從大三開始學習化妝,攢點錢去商場里買一套合身又漂亮的衣服,知道如何打扮自己是最美麗的。男生們至少學會把頭發梳平、定期修剪指甲、選擇顏色合適的襪子,明白什么樣的襯衣適合自己,不要讓皮鞋上落滿灰塵。
沒有人否認內在的重要性,但是你不可能指望求職過程中的每一個人都有時間、有精力去了解你的內在。一個好的外在能讓你更加自信,也能讓對方看出你對他的尊重,何樂而不為?
今年學校的合唱比賽,我為學院選擇的參賽曲目是《繼續—給15歲的自己》,這首歌給了我這6年一個最好的結尾,因為我可以問心無愧地對自己說,我沒有辜負那個15歲的自己。希望你們有一天畢業的時候,也可以對自己說出同樣的話:
“這些年我還算可以/至少都對得起自己/謝謝你/是你的單純/給了我指引/遇見過很多很多人/完成了一些些事情/你一定還無法想象多精彩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