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農業廳科教處 山西省農業科技信息中心 合辦
加快農業發展,推進農村建設,“人”是最關鍵的因子。事實上,鄉村振興的受益者是農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也必須讓農民來做主角。另一方面,與傳統農民不同,當前社會分工和資源分配的區域性越來越趨于精細化,“農民”的涵義也已經有了更多的科技和專業訴求,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成為了時代所需。當然,農村和農業發展的“差異化”也使得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呈現多樣化。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對于農業而言更是如此。只是就現實而言,當前農業科技投入不足,農業農村科技服務力量薄弱,這也是制約農業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甚至于農產品技術含量低,也已經成為了農業轉型升級和鄉村振興的重要制約因素,客觀上需要加大對農民群體的科技化培養。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需要不斷拓寬教育方式。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關鍵在于教育,在于將科學技術真真正正地傳授給農民。結合云南實踐,各地可以根據自身農業及社會經濟發展實際情況,推行諸如農民田間學校培育模式、現場傳導型培育模式等。借助互聯網發展,也可以探索“互聯網+培訓”模式,實現在線學習、在線技術咨詢等,切實發揮教育的作用,培養造就一大批農業發展的新型職業農民。
確定好培育對象,更是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關鍵一環。事實上,也只有確立好培育對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以點帶面。就云南現實而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也客觀上缺乏穩定的人才供給。結合實際,各地可以探索對農業生產企業帶頭人、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駐村第一書記及大學生村官、種植養殖大戶等群體進行培訓和引導,實現示范帶動、推廣普及,逐步建立起一支穩定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需要合力為之。比如,政府應發揮政策引導、組織保障、資金補助作用,農業院校、農廣校等則應發揮籌集資金、師資整合、課程設置、組織教學的作用,農業龍頭企業需要發揮創業指導、技術支持、產品保障、實際生產經營管理指導的作用。按照“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要求,培育出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則鄉村振興也就有了更為強勁的人才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