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眼下,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的鄉村引來了一群年輕人,越來越多的80后、90后選擇歸鄉還家,在廣袤的大地上創作著屬于自己的作品。這里,有今非昔比的創業姿態,有鄉村振興的創業傳奇。
5月中旬,一場突如其來的高溫讓天氣變得異常火熱。
見到沈碧波時,他正在田埂邊捕撈小龍蝦,動作嫻熟。一照面,他便迫不及待“炫耀”起手中的成果。“才不到一小時,就抓了一百多斤小龍蝦。”
這份滿足,源于沈碧波寫在田野上的創新。作為海鹽澉浦鎮沐陽農場的農場主,自小受父親和爺爺的影響,這位“90后”年輕人對田地有特別的親切感。
兩年前,沈碧波眼看著家門口的家庭農場如雨后春筍,有了重新回村做農民的沖動。但那時的他,還是一家科技公司的業務骨干,從設計網頁到擔任網店店長,沈碧波前景廣闊。他心里深知,既然打定主意,就要做現代農民,與祖輩不同。
2016年初,沈碧波在父親的幫助下,辭去工作回村創業。農場成了沈碧波的試驗田。走進沐陽農場,但見插滿早稻的水田里,微風拂過留下粼粼波光,偶有幾只白鷺在田埂間停歇,初看與普通農田并無二樣。
沿田埂深入其中,卻發現別有洞天:偌大的水稻田里,徜徉著成群的小龍蝦。“這是我嘗試的‘稻蝦種養’模式,讓100多畝(1畝約為666.67平方米)地物盡其用。”沈碧波一臉得意地說。
收獲來自耕耘。起初,沈碧波引進4000千克小龍蝦苗與水稻混養,小龍蝦既可松土,其排泄物又能當肥料,使稻米實現無公害,平均畝產能達近500千克,比普通稻田高出100千克左右。而稻田里生長的小龍蝦不僅干凈,口感也更為飽滿。
但由于缺乏小龍蝦的養殖技術,第一年損失慘重。失敗激發了沈碧波的斗志,他決定多次前往江蘇、湖北等地,與當地農戶同吃同住,學習他們的養殖模式。眼下,他的“稻蝦種養”模式年銷售小龍蝦可達1萬千克。
成功并不獨享。“90后”在農田里的創業傳奇吸引了周邊不少取經者,為了讓他們更快、更好復制成功,沈碧波在家開起了“茶話會”,每晚吃過飯,附近村民都不約而同前來交流當天的勞動成果,分享經驗。在沈碧波的帶動下,僅澉浦鎮就新增30多公頃“稻蝦種養”模式。
對于零基礎的創業者,沈碧波更為上心。這兩天,他正忙著在田間地頭給宋丹飛“授課”。宋丹飛家住秦山街道,不久前剛辭去做了七八年的穩定工作,打算在村里流轉2.68公頃土地,試水“稻蝦種養”模式。“平均一周會過來指導三四趟,包學包會。”沈碧波開玩笑說道。
夢想,在田野上流淌。推出釣龍蝦活動,高峰期每天吸引近百名游客;盯住觀光農業市場,新增果樹種植,開啟自駕采摘游……關于未來,沈碧波打算和周邊農戶一起,成立海鹽“稻蝦種養”協會與合作社,把該模式做大做強。
“先定個小目標,爭取年產值能達1個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