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跟著縣農干校的專家們學習了高效設施栽培技術,我每年種植的大棚西瓜能賣4萬多元。”5月9日,江蘇省鹽城市濱??h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嶺山村3組的原低收入農戶于長成,說起自己的收入增加笑得合不攏嘴。吃上技術飯,變身新農民。在濱海縣,像于長成這樣通過參加農業技術培訓敲開科技致富之門的新型職業農民比比皆是。
實施鄉村振興,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2018年,濱??h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市委決策部署,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培訓新型職業農民,拓寬增收渠道、挖掘增收潛力,不斷加快產業富民步伐。
“我們充分發揮隨耕學堂的品牌效益,狠抓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圍繞種養大戶、返鄉農民、貧困農民等重點群體,有效整合培訓資源,讓更多農村勞動力向高層次、高收入崗位轉移,提高工資性收入?!睘I??h負責同志介紹,他們持之以恒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吸引更多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帶動農民收入結構調整;深入挖掘農業增收潛能,穩步提高農民生產經營收入;加快培育農業經營新業態新模式。
走進隨耕生態園的“濱??h新型職業農民田間學堂”,這里約200平方米的智能溫室內,有一座能容納180人教學的田間教室,已經建成蔬菜、瓜果、農機、特色養殖、水產養殖等技能實踐操作區7塊,并將農業物聯網、農產品電子商務、農村淘寶電商服務站等新興事物以實物“樣板間”的形式復制到田間教學現場。智慧農民體驗中心里,一臺臺平板電腦、一部部智能手機幫助農民實現了農產品的網上銷售。

“我們和隨耕生態園共同組成一套班子,負責實訓基地的管理及培訓工作,71名縣鎮兩級農技員和種養大戶典型兼任授課老師。”濱海縣農干校校長劉健介紹,在教學設施配備上,除常規的電腦、投影設備、實踐場地外,還專門開發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濱??h新型職業農民多媒體教學平臺”,配備了50臺平板電腦及60部智能手機實行多媒體“同步互動式”教學。
濱海縣以“縣有中心校、鎮有分支校、產業基地有田頭?!睘槟繕耍选爸腔坜r民+田間學堂”作為陣地建設的主攻方向,致力打造功能強大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新平臺;把課堂設在種植基地、加工車間。利用牽頭組織實施部級科技入戶、省級科技入戶項目的契機,加大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科技示范戶培訓;利用“農業科技入戶科技直通車”上門培訓;利用網絡優勢,將培訓課件上網,方便農民網上取經。
截至目前,濱海縣已開展農業職業技能培訓133期,累計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3500人,基本覆蓋糧食、蔬菜瓜果、林業園藝、水產養殖、畜禽養殖、農機服務、農產品經紀人等11個方向的新型職業農民。
(據《鹽阜大眾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