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摘 要】本文首先闡述農業保險的概念及相關理論基礎。其次,從供給與需求對黑龍江省農業保險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現階段包括產品服務供給水平較低,保險相互需求不足,監管機制不完善等問題。最后,圍繞保險供需關系、保障機制、社會化服務體系等方面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農業保險;供給與需
一、保險及農業保險界定
(一)保險
現代保險可以從兩方面來詮釋。一是保險是一種經濟補償制度,是分攤意外事故損失的財政安排。二是保險是一種合同行為,保險經濟關系是通過保險雙方訂立保險合同來確立的。保險有兩個基本的職能:風險分擔和補償損失。保險的宏觀作用是促進社會和經濟交流,促進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提供農業風險保障;保險的微觀作用是促進盡快恢復受影響的企業,穩定人民生活。
(二)農業保險
國外一些發達國家一般使用的農業保險概念: 農業保險除了種植業和養殖業保險之外,還包括從事廣義農業的勞動力及其家屬的人身保險和農村其他物質財產保險。保險公司為農戶提供農林牧副漁業、工業、服務業甚至運輸業等行業各的保險服務,涉及了整個農業活動的過程,包含農業生產全過程中的農產品和牲畜的保險,同時包含人身安全保險。農民農業保險產品根據自身條件選擇,繳納一定的保險基金。本研究根據黑龍江省農業保險發展的現實情況,考慮到農業保險中各種類別保險所占的比重情況,將黑龍江省農業保險的研究范圍界定在狹義的研究范圍之內,主要針對種植業(農作物)和養殖業(飼養動物)的保險情況進行研究。
二、黑龍江省農業保險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保險產品服務供給水平較低
目前黑龍江省農業保險的品種少,農險產品種類過于單一,保費高且保障程度不足,缺乏正確的導向。農民來自不同地方,每個人對農險的需求也各不同,所以對農險進行創新來適應不同人群,開發出相適合的農險險種。黑龍江省面積大,農險的設計具有一定的困難,致使我省的農險品種較少,保險參保范圍也受到了局限性,所以我省迫切需要開發出既滿足特殊地理范圍位置又符合我省農村經濟發展實際情況的特殊創新類型農險。由于農戶之收入水平不同,對農險需求不同,對農險保費支付意愿不同,在農險產品的設計過程中要依據農戶的需求,要對農戶能承受的經濟條件、各險種的需求開展研究,保險條款要進行重新設計。同省不同地區的農業風險不同,損失也不同,因此,想要用需求導向型農險計劃取代供給驅動型政策性農險計劃,還要大規模的調研。此外,我省目前對農險的推廣還要依賴村委會,農險的宣傳定損理賠服務兩方面,水平較低,要提升農戶的滿意度。目前我省農險市場壟斷現象嚴重,其他公司幾乎沒有競爭力。
(二)農業保險的監管機制不完善
農險中存在道德風險,在監督管理方式上有很大問題,具體體現在:一是監管成本高,效益差。二是缺乏對企業的監督。我省的農險受到商業規則限制,導致一些農險政策難以落實。監管力度也不夠。如果各級人民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對農險監督力度加強,嚴格處理違法亂紀問題,建立一套集合政府監管、企業內控、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完善體系。就能更有效規范商業保險的行為,對農險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三)農業巨災風險分散機制不健全
在全省范圍內,政府缺少對農險再保險工作的支持,專業經營農業再保險的公司也十分的稀缺,另外對于農業再保險的基金方面也是空白,嚴重影響了農業保險的發展。農險所承擔的風險相對集中,如果突發重大損失的災害,易出現保險公司超額賠付狀況。導致保險公司經營困難。我省農業再保險體系處于雛形階段,未成立再保險公司,導致農險的原保險人無法通過再保險的形式將巨型災害的風險加以分散,間接打擊保險公司開展相關農險的積極性,同時也影響了農險的工作進程
(四)地方政府、監管部門與保險機構關系未理順
黑龍江省政府部門與保險機構是獨立關系,缺乏共同應對市場風險的共同體,政府、監管和保險三者關系模糊。使得保險機構發展過程中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現階段,省政府在農險領域發揮主導作用,省級城市才具有監管機構的辦事機構。而且農險與普通保險不同,農險主要依靠政府的支持與財政補貼。而地方政府通過自行組建的保險委員會對農業保險進行監管和扶持。通過法律條例規范農險的費率和相關要求。黑龍江省應構建發揮政府、監管和保險機構之間的相輔相成的關系,并通過條例等一定形式進行約束。還有就是,應該協調好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系,發揮好農險的商業性和政府支持的政策性這兩個特點。在理賠方面,政府應推動成立第三方評估機構,平衡好保險機構和參保農戶之間的利益關系。
三、黑龍江省農業保險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提升農業保險的供給水平
伴隨著農業生產經營規模的不斷提升、農業生產專業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集約化水平的不斷上升,黑龍江省農業保險產品的設計和推廣要以黑龍江省現代
(二)建立和完善農業保險經營的監管機制
農業保險的順利發展需要嚴格的監管,以杜絕農業保險公司的違法經營,保障參保農民的合法權益。因此黑龍江省要建立和完善農業保險經營的監管機制。一方面,要鼓勵和支持保險公司完善內部的監管機制。第一,要建立和完善保險公司內部的整體監管系統,不同的創新和完善規章制度和要求,使監管系統不斷的完善;第二,要嚴格的執行公司內部監管系統內的規章制度,確保系統有效地運行;第三,加強對公司監管系統運行過程中的日常維護和監管評析,保證公司的監管部門與其他部門能夠形成暢通的信息交流途徑,便于將監管的實時數據作為公司決策的參考標準,第四,明確監管體系的整體性原則和具體目標,保證保險公司在公司的政策上和內部監管制度建設上日趨完善,從而為公司的健康運行提供保證。另一方面,黑龍江省各級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對農業保險的監管力度。第一,要加強立法監管,農業保險的立法過程中,要細化農業保險承保人的權利和義務,明確承保人的經營資格、職責以及其他要求,做到有法可依。第二,要加大司法監管,根據農業保險法律法規,對承保人在承保過程中職責和義務的執行情況監管,對保險人經營資格以及被保險人生產經營資格進行嚴格把控,確保農業保險公司有足夠的保險償還能力。第三要加強行政監管,黑龍江省保監會要建立健全的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指標評估體系,對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和保險費用以及保險公司的稅收、財務清算狀況實行嚴格的監督和審查。總的來說,只有通過嚴格的立法監管、司法監管、行政監管和公司內部監管,才能夠有效地建立和維護市場規章制度與秩序,這樣農業保險市場能夠合理有效運行。
(三)理清地方政府、監管部門與保險機構關系
在我省推廣農保的基礎上,急切明確地方政府的職責權限、基本的運行規則,政府部門監管部門和保險機構的關系協調一致,減少市場的行政干預,讓剛剛形成雛形的制度得到完善,加快制定規則和選擇模式的過程。由于保監部門設立的分支機構,可以引用監管部門采用央行機構網絡優勢建立與央行間的保險監管合作的方法,通過借鑒監管部門利用央行機構網絡的優勢建立與央行間的保險監管合作的做法,可以通過采取備忘錄方式授予地縣區域的央行分支機構監管職能,來維持縣域正常的保險市場秩序。
【參考文獻】
[1] 葉明華,衛玥.農業保險與農村信貸:互動模式與績效評價[J].經濟體制改革,2015(05)92-97.
[2] 胡元聰,晏小剛.農業保險正外部性的經濟法激勵探析[J].南方金融,2014(3)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