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寓畫
【摘 要】企業重組整合是重新配置企業資源的重要方式,在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的當前環境中,企業重組整合呈現出了市場化的機制,這項舉措提高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對企業的經營發展具有巨大的推進作用。在企業重組整合新體制下,稅收策劃問題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這也是本文將要探討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企業;重組整合;稅收策劃
引言:
在企業重組整合的新形勢下,企業稅收策劃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那么,如何優化稅收策劃,助力企業重組整合效益的提升,成為相關學者需要深思和研究的課題。本文從企業重組整合的戰略價值以及稅收策劃的內涵及原則入手,分析了企業重組整合后的稅收策劃方案設計,旨在為推進我國經濟的科學發展提供些許建議。
一、企業重組整合的戰略價值
當前,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企業重組整合,并且大多是以股份制改造、資產交易為主。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企業重組整合:一是區別企業日常資產交易,其主要是改變原有的企業控股關系,對企業各方資產與股權進行轉讓;二是改變了企業經濟結構及法律結構,并且各類型企業重組的全過程都會伴隨著這項改變,其中經濟結構改變主要是改變了企業資產權屬與經營結構;法律結構改變主要是改變了企業的法律地位與股權地位[2]。企業重組整合的戰略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以市場為導向,優化企業資源結構,增強企業的參與市場的核心競爭力,以更好地發展姿態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二是整合企業的資產與股權,有利于逐步過渡到多元化的經濟結構以及具體化的產權結構中,以高效的經營機制來滿足復雜多變的市場經濟環境,從而創造最大化的經濟效益,獲取更多的商業機會。
二、稅收策劃的基本內涵及原則分析
(一)基本內涵
從規范化的層面看稅收策劃,就是在稅收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納稅義務人依法制定科學的財務核算體系,實現企業涉稅行為與政府職能的最佳結合,獲取節稅收益,企業依法從中獲取最大的利潤。簡單地說,稅收策劃就是合法、科學設計和運籌涉稅事項,企業在依法納稅的前提下所擁有的一項經濟權利。在一定程度上,企業進行稅收策劃標志著企業的發展已逐漸成熟。雖然稅收策劃的目的是節稅,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濫用稅收安排進行避稅、偷稅、漏稅,通過這些手段獲取的利益是違法的,是國家明令禁止的行為[3]。
(二)稅收策劃原則
稅收策劃必須嚴格遵循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規定,以及經濟發展規律,需要具有較高專業資質的人員來研究制定。具體來說,企業重組整合期的稅收策劃需要堅持以下原則:1)合法性。該項原則是最普遍的原則,所有的稅收策劃行為必須依法進行,符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政策。在法制的框架下科學設計稅收策劃方案,這樣才會得到國家稅收部門的認可。2)時效性。稅收策劃現實反映了企業納稅后的稅收結果,屬于一種事前行為,所以稅收策劃應具有一定的時效性,根據會計、稅收政策的變化達到預期結果。目前,我國稅制改革逐步深入,稅收政策也隨之不斷完善,企業的稅收策劃必須結合稅收政策變化而不斷優化、調整,提高策劃的實效性,為企業規避稅收風險,提高企業重組整合的經濟效益。3)戰略性。該項原則指的是稅收策劃的最終目標應該與企業發展戰略目標相一致,也就是從企業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助力重組整合后的企業實現良好的發展。另外,稅收策劃還要兼顧成本效益,也就是說策劃成本要低于策劃收益,提高稅收策劃的可行性[4]。
三、企業重組整合期的稅收策劃方案設計分析
(一)設計的依據和思路
企業重組整合期的稅收策劃方法具體體現了企業所得稅處理的基本準則與特定地重組稅收政策規定的有機結合,其中涵蓋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重組業務過程中的稅收負擔;二是未來企業可能受到的稅收影響。另外,策劃者還要綜合考慮企業資產與股權變化,在重組各方中產生的長期與短期效應。本文認為根據企業重組整合期所得稅稅收策劃的需要,應分析企業規模效益,企業可能選擇的重組模式,企業重組模式與發展定位的關聯性,企業重組轉型的成本預測,選擇重組模式的綜合成本與納稅策劃效益的對比,以及國家稅收優惠政策以及適用性等要素。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稅收策劃的思路包括確定策劃主體;綜合調研市場行情變化,與此同時對有關企業發展的有效信息進行全面收集;綜合解讀國家稅收相關優惠政策,在此基礎上制定企業的相關目標;根據相關的數據與信息分析結果,選擇重組模式,并且制定相應的策劃方案,之后對各個方案所帶來的效益進行對比分析,以敲定對企業發展最為有利的稅收策劃方案,推動企業的良好發展。
(二)通過資本運作的對價支付方式策劃
根據企業所得稅規定,支付方式包括貨幣性與非貨幣性支付,有些企業重組業務會涉及到股權和非股權支付額。在企業的稅收與運營層面上,重組業務中的各種對價支付方式都具有雙面性。就股權支付額而言,其不會影響到企業的稅收,但是會對企業權益的分散程度產生影響,增加企業的股息分紅額度,降低企業的凈利潤;非股權支付額,其屬于貨幣性資產的支付額,其無需轉讓損益,不會增加企業年所得稅負擔,但是會減少企業重組期的運營資金。非貨幣性資產支付方式極大地節約了貨幣性資金,增加了企業重組整合期的運營資金,將非貨幣性資產的價值充分挖掘出來。同時,非貨幣性資產支付獲取的轉讓利益會增加企業經營利潤,并且通過重組資產的價值來反映具體增加的經營利潤,而企業未來的收益會直接體現重組資產的價值;該支付方式的轉讓損益屬于稅前損益,應在應納稅所得額中體現。處理企業重組業務時,當期直接納稅的原則是進行一般性稅務處理,遞延納稅的原則是特殊性稅務處理,為了提高企業當期的經營效益,大部分涉及重組業務的企業選擇遞延納稅、增加現金流、實現最大化的凈利潤、獲取高價值的重組資產,那特殊性稅務處理是首選方法,但該方法要求非股權支付額要≤15%,所以,在此限制下,企業重組整合期的稅收策劃還要重點考慮如何實現各種支付方式的優缺互補。
(三)通過重組方式策劃
重組方式主要包括資產收購、股權收購和吸收合并,從重組主導方來看,這三種方式都具特色:1)資產收購,該重組方式主要是通過對換股權與資產,直接擁有和控制目標資產,并將資產的價值直接在收購方企業實現;2)股權收購,就是獲取股權,擁有目標企業的決策權和控制權,實現目標資產的間接控制,但目標資產的價值仍在目標企業中體現;3)吸收合并,該方式對企業的經營資產控制權及負債償還責任進行整體性的兼并,以實現目標企業凈資產價值,在此過程中,合并企業能夠直接擁有目標資產的所有權與控制權以及這些資產未來所產生的價值。通過本段對重組方式的簡單介紹,我們可以看出不管是哪種重組形式其主要目的就是獲取目標資產,在此過程中,采用不同的稅務處理方式會產生不同的稅收效果。具體來說,一般性稅務處理不會分散企業股權,原股東手里仍然掌握著企業的控制權,支付方式主要是非貨幣性資產,進而實現價值的順利轉讓,但是這種方式會產生當期稅收、使資金流出,制約流動資金的積累;特殊性稅務處理會產生遞延的稅收,實現企業現有資金的時間性價值,但其股權支付比例較大,分散了股權支付方對企業的控制權,也就分散了未來享有股息的權力[1]。
四、結束語
總之,企業重組整合是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針對該時期的稅收策劃,要在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的框架內,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發展戰略需求,依據合法性、時效性、戰略性原則,進行稅收策劃方案的設計,確保企業依法獲得最大的稅收收益。
【參考文獻】
[1]劉祥龍,馬玲.企業重組整合的稅收籌劃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5,25:78-79.
[2]楊國云.企業稅收策劃的策略探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5,03:168+198.
[3]陳藝立.企業稅收策劃的策略探究[J].全國商情,2016,2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