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菡
【摘 要】信息化和電子商務促使著各行各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其中,以辨別財務信息真偽為職業的審計行業也不例外。在信息化的帶動下,審計行業的審計方式,審計內容等都在發生著變化,傳統的手工審計方式已被計算機審計所取代,特別是審計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存儲方式也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發展都是不成熟的,面對復雜的網絡環境和高深的信息技術,審計信息管理工作也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怎樣做好審計信息的管理工作已成為21世紀的注冊會計師所面臨的難題之一。
【關鍵詞】財務審計;信息管理;優化對策
前言:
在復雜的網絡環境下,信息的真實、可靠性、網絡環境的安全、存儲問題等又為審計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與此同時,審計行業本身這方面能力素質不足,缺少專業的信息人員來解決這些問題,從而導致審計效率和效果的下降,更可怕的是,公眾對審計的信任度一再降低,這大大威脅到了審計行業的生存與發展。而信息管理專門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與儲存進行研究,具有一套成熟的信息管理方法、技術與體系。但現階段應用面還比較窄,主要應用于圖書管理領域,也有一些在商業、建筑、稅務行業的研究,但都是處于初探階段,沒有形成體系。
一、完善相關政策,加強法律監督
對信息檔案應從前端進行控制,對信息的采集、分析等過程進行全程記錄,將對企業實施采集系統采集到的信息也進行規范管理,將文件、數據歸檔流程寫入發文環節、付款環節、驗收環節等。抓好文檔的前端控制,從技術手段上進行控制,將電子文檔、數據的歸檔分為邏輯歸檔和物理歸檔。針對合同、辦公系統等采用實時接口物理歸檔,在合同系統中嵌入檔案移交、接收功能,與檔案系統、報賬系統進行實時接口。同時,在采購系統中嵌入采購檔案管理模塊,實時了解、控制采購檔案的歸檔。在管理咨詢平臺嵌入管理項目共享平臺,對于網絡支撐系統的電子數據,由于數據量大,采取邏輯歸檔處理的方法。在管理過程中應做好防消磁、防損壞工作。采用備份和鏡象技術防止信息的丟失,并對電子文件進行拷貝,且存儲至安全的環境下,同時,應注意殺毒軟件和防火墻技術的運營。此外,對于磁盤、光盤等應防寫處理、避免擦、劃記錄涂層,此外,環境溫度應選擇在適合的范圍內進行保存。
二、提高信息技術水平
通過建立銷售信息分析模型,可以根據業務需求,從產品類型角度、去觀察各個地區的銷售額的數據信息;也可以從銷售模式的角度,觀察各個地區的銷售數據信息,可以觀察銷售收入與銷售成本的變化是否匹配,可以快速定位核心客戶,并找出潛在流失的風險,這樣可以隨時掌握長期合同的執行情況,利潤情況以及收款情況。應收賬款信息分析—通過建立應收賬款分析模型,我們可以在不影響銷售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減少與控制應收賬款。快速掌握應收賬款的各種情況并及時發現應收賬款的異常情況,有助于企業減少失血的風險;快速找出應收賬款最多的客戶,快速觀察各區域的應收賬款的變化情況與銷售情況是否吻合。倉庫信息分析—通過建立倉庫分析模型,可以觀察某一物料的真實周轉情況是怎樣的,現有的庫存還可以用多久,安全庫存的設置是否合理,那些物料占用最多的庫存資金,那些物料有著呆滯的風險,賬齡分布情況是怎么樣的等。財務信息決策評價—通過建立財務評價模型,可以從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損益類科目分析等反應公司運營狀況。
三、優化審計信息管理的方法
在審計活動中,審計信息管理人員利用審計軟件對被審計單位的信息進行采集,但其基本上采集到的只是財務信息,其他相關的信息通常都是向相關人員索要紙質版或電子版得到。這樣,很容易導致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受到影響,且獲得的信息往往不夠充分。在信息采集方面,最令人頭痛的便是存貨方面信息的獲取,為了獲得與存貨有關的信息,我們通常會對存貨進行實地盤點。但因為其種類過多,且數量龐大僅憑幾個人員現場的觀察和檢查是發現不了實質問題的。這時我們可以利用圖像掃描技術、視頻采集技術以及自動識別技術來改變這一現狀。首先我們可以利用數碼相機和視頻采集技術對盤點的過程進行全程拍攝,尤其是對金額重大與性質上對被審計單位比較重要的存貨進行重點拍攝,在拍攝的過程中要保證在連續的時間內完成,或者分派人員在不同的倉庫同時進行監盤,以防止被審計單位對存貨進行轉移。同時利用自動識別技術對事物進行掃描,以驗證其事物的數量、性質與賬面所屬信息是否一致。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審計證據的真實性,也可以提高審計的效率,采集好后可以對音頻技術直接進行存儲,不用再通過“反電子化”這樣的手段。
四、提高相關人員素質
(一)端正思想認識
首先,審計人員應在思想上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保證審計信息的真實、完整性是自己的職業使命。只有從思想上有了正確的認識,在工作的過程中才可能不斷的探尋真理,采集和存儲真實、準確的信息。其次,審計人員應該有一個不斷學習的思想認識。信息化的發展,使得行業內無論是信息的形式、采集技術還是傳輸方式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我們要意識到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把信息服務工作做得更好。
(二)加強保密意識
應加強對審計人員安全意識的教育培訓,不僅應該加強他們的保密意識,還應加強信息安全意識,比如在對被審計單位的信息進行審計時盡量不要聯網,在與家人、朋友及其他人交流時有保密意識,其次,加強對信息安全的監督,對審計程序中加入信息安全保護軟件,同時定期對信息安全工作進行檢查。在平時的培訓過程中也應加入一些信息素質方面的教育,如信息分析、信息管理等方面的課程。使審計人員對信息、信息化時代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從而可以在工作中更好的收集信息,利用信息。
(三)強化知識結構
審計信息管理人員必須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高質量、高層次、博學多才、銳意創新的信息管理人員才是市場所需求的,才能在市場競爭中準確的采集所需信息,滿足廣大用戶需求,不斷發展、壯大、豐富自己,這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隨著社會的發展,審計信息的用戶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信息需求也不斷的增加,而信息存在的方式更是多種多樣,復雜多變。若信息采集人員僅具有單一的知識結構,是不能勝任審計信息管理這項復雜的具有高水平的工作的。所以在平時的工作中,一方面,相關單位應加強員工多種知識、技能的培養;另一方面,相關人員也應該積極汲取新的知識,以使自己可以更好的勝任審計信息管理工作。
五、結語
本文主要針對信息化環境下我國財務審計的信息管理工作進行了探討。電子商務和信息化的發展使審計信息的形式和載體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從而為審計信息的采集、分析與信息檔案的保管也帶來了新的變化,同時,隨著網絡環境的日趨復雜,審計信息安全問題也存在許多隱患。使用什么樣的方法采集審計中的信息更為合適,如何采集到完整、真實的審計信息,采集完后又如何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保管與利用都是現階段我們所必須面臨的問題。除此之外,如何加強相關的法律監管,提高相關人員的素質也是我們急需解決的。筆者相信,只有順應信息化的潮流,用情報學的理論和方法去解決信息化所帶來的問題,才是根本的途徑。這樣不僅擴寬了情報學的使用價值,使其在更多的領域指導實踐工作。也有利于審計信息工作效率與效果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杰,張夢藝.“財務審計導向”的信息系統審計規范制定模式研究[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7(02):76-81.
[2]臧芝紅,董立友,王曉,畢春梅,許樹強.大型公立醫院財務審計探索——基于內部審計發展的視角[J].中國醫院,2015,19(01):13-15.
[3]王金鳳,賀旭玲,房德東.農村財務審計面臨的阻力、牽引力及舉措[J].中國農業會計,2012(09):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