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承玲

【摘 要】本文主要通過象限圖法,將中國各省市以及云南省地州的數據資料帶入到坐標軸中,對其城鎮化進程與區域經濟增長態勢之間的聯系進行科學探究,從而為區域城市化建設的發展、規劃提供客觀、可靠的數據參考。
【關鍵詞】象限圖法;區際分析;輕微偏離
通過象限圖以及區際研究發現,云南省的城鎮化進程與GDP增長之間的聯系表現為輕度偏離的特征,各地區之間的發展態勢不均衡,因此在城鎮規劃建設時,應采取差異化發展戰略,調整城鎮化建設與GDP之間的協調度。
一、象限圖法
本文為更好的分析云南省的城市化進程與區域經濟增長的實際關系,通過象限圖方法對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有效分析。通常情況下,象限圖是以(0,0)坐標中心為主,通過橫軸與縱軸將空間劃分為四個部分,也可以稱為四個象限。將城鎮化、經濟發展程度的數據引進到坐標系中,可以將兩者的變化關系簡單、直接的呈現出來。四個象限分別代表不同的關系類型:第一象限表示高級協調范圍;第二象限表示過度城鎮化;第三象限屬于低級協調范疇;第四象限則代表城鎮化滯后區域。該種分析方法的優勢在于通過區際的劃分,對相鄰、相對應區際之間的對比關系進行直觀的展示,如果在象限圖中代入年度數據變量,還可以對區際一定時間內的變化發展開展靜態分析工作。本文主要研究(ZUR-ZPGDP)絕對值的變化,如果絕對值的范圍在零到零點一之間(包含零與零點一),則城市化、經濟增長之間可以稱為基本協調關系;如果絕對值處于零點一到零點五之間(包含零點一、零點五),可以將兩者的關系稱為輕微偏離;如果絕對數值的范圍在零點五與一之間(包含零點五與一),那么兩者之間的關系則為中度偏離;如果數值大于一,城市化和經濟增長的關系為重度偏離。
二、城鎮化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整體影響
經過城市化程度與經濟發展水平方面數據的調查對比可知,兩個變量表現為明顯的正關聯性。第一象限屬于高級協調的范疇,大部分發達城市集中于這一區域。可以看出上海市城市化進程推進范圍最廣,而天津市的經濟發展(GDP)數值最高。第二象限即過渡城鎮化范圍,該區域包括黑龍江、重慶以及湖北三個省市,經濟增長趨近于中西部大部分省市,但城市化進程相對較高。低級協調區位于第三象限,我國中西部的大部分省市分布于該區域。云南省的城鎮化以及經濟發展程度兩個變量的交匯點處于較低區域;第四象限屬于城鎮化推進程度不高的區域,僅包含山東省以及吉林省兩個城市。山東省的經濟增長程度較高但城鎮化的進程低于全國的平均標準。經濟增長對城鎮化發展進行解釋的能力呈下降趨勢,由此可以看出,城鎮化的建設程度只是影響城市經濟增長形式的因素之一,人口規模、產業發展模式、資源優勢以及國際化貿易水平等因素也是影響GDP變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云南省城鎮化率與經濟增長內在聯系的區際分析
對云南省城鎮化推進程度以及經濟形式之間的關系分析,首先需要對象限圖提供的云南省不同地區城鎮化程度以及經濟增長在坐標軸的分布情況進行分析。結合數據資料以及空間差異可以發現區域城鎮化推進程度主要是以滇中為基本點,然后向周圍擴散、呈逐級遞減的趨勢,表現的城鎮化空間分布具備極強的差異性。怒江州相較于昆明市而言,城鎮化率相差百分之四十三個百分點。通過對表一數據的分析可知,云南省的九個地州屬于超前城市化范疇,位于第一象限的三個城市,只有曲靖市屬于輕微超前,其余地州城鎮化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聯為中度或重度偏離。玉溪市屬于城鎮化滯后較為嚴重的城市,昆明市則呈現中度超前的發展狀態。第二象限的城市分布中,只有楚雄市屬于城鎮化滯后的范疇;第三象限屬于基本協調發展型,包含麗江市與昭通市兩個城市;第四象限迪慶市是發展嚴重滯后的城市。
四、分析結論
(一)研究結論
根據象限圖以及區際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由于兩者的分析結果相近,都得出了云南省經濟增長與城鎮化程度輕度偏離的結論。得出該種研究結論的原因在于云南省各區域之間的發展水平與城鎮化的推進程度存在較大的差異,使得云南省整體發展不均衡。一些地州在城鎮化發展之初,其源動力是工業化,通過工業化來調整產業供給結構,在滿足因城鎮化引發的各種需求的同時推動了經濟增長;之后,在城鎮化的推進過程中,大量人口從農村遷往城鎮,容易造成城鎮化速度過快、城鎮內部產業供給結構調整滯后的問題,難以誘發產生有效需求,進而阻礙了經濟增長,表現為城鎮化與經濟增長的輕度偏離。
(二)原因分析
通過使用改進的象限圖法進行分析,不難發現,云南省城鎮化水平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同大多數人持有的“觀念”存在明顯不同。一方面,基于云南省人均GDP偏低的實際,人們通常會把云南省各地州看作是“貧窮的大農村”,但我們不論是采用象限圖方法分析還是對省際偏離度的計算分析,不論是從全國還是從全省的視閾來分析,我們的結論都是:云南省16個地州中有一半以上地州的城鎮化水平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超前。另一方面,云南省的區際尺度上城鎮化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存在著顯著的區域差異,出現了類似“馬太效應”的趨勢,發達的滇中地區城鎮化水平持續高于其他地區,這對云南省建設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戰略實施,將產生很大的約束作用。
五、結語
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與區域經濟發展形式之間的關系研究,不僅可以為地區均衡發展提供可靠的數據參考,還能夠通過對變量之間的影響,結合區域發展特點,制定更加科學、合理、高效的發展戰略,完善云南省新型城鎮化規劃的建設體系,為區域均衡發展夯實基礎。通過象限圖以及區際分析,可以看出云南省不同區域發展態勢,通過全局規劃、重點建設等手段,對現有資源進行深度開發,促進云南省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1]王智勇.西部地區縣域城鎮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基于云南省2005~2012年面板數據的研究[J].金融評論,2016(4);
[2]唐睿,馮學鋼.云南省旅游業發展與新型城鎮化的動態關系研究[J].上海經濟,2017(4);
[3]王東琴,李偉.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產業與城鎮化協調發展研究——以云南省為例[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