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嘉琪
【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背景下,構建科學合理的企業審計目標體系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效率的必要保證。企業審計應當積極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從外部目標與內部目標兩個方面來制定具體實施戰略,引入審計人才,區分審計工作主體,突出審計工作重點與本質要求,提高企業財務審計工作的真實性與合規性,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企業審計;目標;體系
一、引言
企業審計目標是審計機構在一定時期內,對企業的審計工作制定戰略化方案的具體形式,也代表了組織機構審計工作的理念基礎。在改革深化的背景下,企業審計的定位經歷了重大的變化,在當前我國的審計環境背景下,審計機關應當立足于推進國家審計體系改革的發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的完善,發揮審計工作在企業中的保障作用,從而構建更加合理的審計目標體系。
二、構建企業審計目標體系的原則分析
(一)突出國家審計的功能
國家審計是我國完善國家社會治理功能,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保障工作,國家審計的功能包括揭示企業運營效益,抵御外界環境改變帶來的沖擊以及預防市場經濟波動帶來的風險等諸多功能。因此,透徹的分析國家審計政策以及功能條件,是做好企業審計工作的必要基礎與前提保障。
(二)突出企業審計工作的本質
在深化改革的大環境下,提高企業審計水平的目的在于推動國家對企業實現良好的引導與管理,促進經濟社會效益的增長以及保證經濟體系可持續發展,從而更好的維護國家利益。隨著社會大環境的不斷改變,企業審計工作的內在發展規律也在逐漸演變,審計工作的目標,任務以及審計方式都在不斷的更新,在我國的治理過程中擔當了重要的角色。建立企業審計目標體系不僅是一個概念性的問題,而是要在建立目標體系的過程中突出企業審計的自我特色,保證企業依照法律制度開展審計工作,結合業務發展流程以及企業的特點改經審計工作。
(三)以國家政策為指導思想
社會環境對于審計目標的制定有重要的決定性作用。目前,中國的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也在不斷的完善,產業結構的轉型十分迅速,各種高新技術產業不斷的投資創新升級,創新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此外,政府以及部門對于企業的產出環境績效給予了更高的關注,企業之間形成了激烈的競爭。政府在經濟社會中的職能有所調整,企業的審計工作必須要遵循新的法律政策,企業審計的目標必須要緊隨國家的發展戰略。
三、企業審計的外部目標分析
企業審計的外部目標是統領性,順應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實現科學、可持續的發展。這并不是企業審計內生的目標,而是在復雜的社會經濟環境刺激下表現的結果,涉及到國家的經濟,資源,民生等各個領域。
企業審計的外部目標是通過企業審計工作來實現企業經營管理的理想狀態,輔助企業開展科學的發展經營活動,推動社會經濟的穩定、快速發展。一般而言,確定審計的外部目標首先需要考慮企業審計的產生的具體背景以及行業特征,在多元化經濟發展的今天,承包經營責任制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從經濟的角度看來,實施企業審計是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從資源的角度看來,實施審計工作,對現有的業務環節進行優化升級,能夠有效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企業的發展創新,實現社會資源的合理分配。從生態環境的角度看來,制定企業審計的外部目標必須要推動工業生產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從民生的角度看來,審計工作的目標應該服務于我國民生大計,對促進社會的文明發展起到推進作用。
審計工作的外部目標正式經濟社會科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構成,四個方面環環相扣,構成了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的有機整體。在考慮企業審計目標體系的制定時,不能忽略這四個主體方面。此外,企業審計的外部目標在整個企業審計目標體系的建立中也占據了統領地位,在宏觀上對企業的審計工作提供了指導,為企業構建更加科學的內部審計目標提供基礎保障,是我國特色發展的體現。
四、企業審計的內部目標
企業審計的內部目標是在外界環境的刺激下,企業根據自身的經營發展方案以及行業特征需求反應的結果,內部目標反應了企業審計的本質要求,并能夠反映企業在社會分工中的地位。與外部審計目標不同,內部審計目標在整個審計體系中占據了核心地位,從具體的規則上指導企業開展審計工作。在傳統審計理論以及現代化審計思想的引導下,內部審計工作目標具有更大的可行性與層次性。
一般而言,內部企業審計目標主要包括三個不同層次,第一層次是企業審計的本質目標,這能夠體現不同企業審計工作的本質職能;第二層次則代表了企業審計的現實目標,這是企業本質目標的現實體現,以更加具體化的形式呈現出來,推動企業實施更加科學的審計工作;第三層次是企業審計的項目目標,這是由企業現階段具體開展的項目與其目標共同決定的。
(一)企業審計的本質目標
企業在實施審計工作時,其具體的方案與流程不僅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也受到來自企業內部流程管理,職責分工,產品轉型等諸多方面的影響。企業審計的本質目標決定了該企業審計工作的主體發展方向,也體現出現代化企業審計體系與傳統審計工作以及企業管理工作的差異。因此,在制定企業審計目標的同時,應當努力體現審計工作的本質。一般情況下,保證并促進企業經濟職責履行的績效是絕大多數企業的審計工作本質要求,對企業其他的內部管理目標起到了帶領性的作用。
(二)企業審計的現實目標
企業審計制定的本質目標需要在積極的實踐中得以實現。審計資源的分配,審計工作的進展都需要企業專業財務審計人員的推動,在企業的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是企業實現神審計目標的主體。在此背景下,企業的審計主體也應該從宏微觀層次進行細分。不同部門的審計人員擁有不同的工作經驗以及工作理論知識結構,在制定審計任務時各司其職,有不同的關注點與實施方案。因此,需要各個審計人員協同配合,才能夠更好的實施審計方案。
(三)企業審計的項目目標
企業審計的項目目標根據不同的項目主體會存在一定的變化,但全部都圍繞企業經濟業務活動開展,旨在提高企業經營管理的真實性與合法性,帶來更多的效益,對該目標進行制定時,應當考慮目標本身是否符合國家對于該類行業的相關法律政策要求。企業審計的項目目標應當以自身的項目為出發點,監督并有效推動企業積極實踐政府政策,強化企業經營項目的合規性。
五、結論
構建合理的企業審計目標體系有利于督促企業完善現有的制度與管理規則,本文從審計工作的外部目標與審計工作的內部目標出發,對企業審計工作體系的建立進行了深刻的分析,企業在實踐中,應當密切關注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區分不同審計主體的任務,引入財務審計人才,推動經營管理項目的可持續高效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慶龍, 黃國成. 企業內部審計績效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 中國內部審計, 2011(6):30-34.
[2] 李丹丹. 基于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 當代經濟, 2016(6):105-106.
[3] 孫穎, 張強. 企業審計目標體系的構建研究[J]. 審計月刊, 2016(6):7-9.
[4] 李曦. 企業集團公司內部審計戰略規劃體系構建研究[J]. 財經界(學術版), 2014(10):248-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