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佳一
【摘 要】在我國,計算機技術發展比較晚,法制建設上也主要是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八十年代初期,國際上保護計算機軟件通行的標準是《版權法》,因此我國也給予了計算機軟件《版權法》保護。然而,在計算機技術越來越重要的情況下,我國也開始給予少數計算機軟件專利保護。但是,這遠遠不能滿足未來國際知識產權發展的需要。本文從經濟發展和計算機軟件法律保護角度出發,詳細分析計算機軟件所具有的特征和可專利性。為了更好地發展我國的計算機科學技術,提倡給予計算機軟件專利保護。
【關鍵詞】計算機軟件;專利保護
前言:
計算機軟件作為計算機科學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知識產權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國際經濟風云變幻的環境下,我國提出知識產權戰略是非常必要的。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計算機軟件的專利保護顯得尤為重要。計算機軟件專利保護制度的完善要從立法、執法、司法等多方面入手。在立法方面,確定計算機軟件可專利的條件,方便審查人員進行判斷。在執法方面,要嚴格區分司法與執法的界限,不能過分擴大執法的范圍;充分運用執法手段,為計算機軟件行業的順暢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在司法方面,要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和制度;深化司法改革的進程;提高司法人員的素質。
一、立法方面的完善
《專利審查指南》是有關專利審查的詳細規定,第二部分第九章是對計算計算機軟件的規定,該部分主要是以《專利法》第25條和第2條第二款的內容為依據對計算機軟件專利權的授予進行詳細規定。如果認為計算機軟件的目的在于解決技術問題或者對外部或者內部對象進行處理所形成的技術方案,這樣的軟件屬于《專利法》保護的范圍;計算機系統在執行計算機軟件過程中,是為了處理外部數據,該軟件也屬于《專利法》保護的對象;計算機系統執行計算機軟件,能夠使計算機系統內部性能提高,該軟件也認為是《專利法》保護的對象。但是《專利審查指南》沒有規定計算機軟件作為一項發明,沒有對發明點這個內容做詳細的規定;也沒有涉及計算機軟件是一種產品或者方法的規定。
在目前的商業模式中,很多軟件公司把自己開發的軟件當成是一種產品或者方法。當一個新的產品或者方法出現時,跟以往舊的版本進行比較,就會發現兩者的區別。而且把計算機軟件當成產品,一般會涉及硬件部分,即計算機軟件與硬件的結合,這樣能更好地確定計算機軟件是否具備新穎性和創造性,從而確定該軟件能否獲得專利保護[1]。當把一個計算機軟件視為一種方法時,就能找出該方法的目的、作用、設計思路等,而且能夠很清楚的找出已經存在的方法與該方法的差別,也能更好地判斷軟件的新穎性和創造性。因此,筆者建議將計算機軟件作為產品和方法規定在《專利審查指南》中,便于計算機軟件的新穎性和創造性審查。
二、行政保護的完善
(一)清晰界定權責
我國行政機構之間的權力相互交叉。我國的專利部門執法人員短缺,執法的力度不夠,因此,專利部門執法的時候大多數要聯合公安、海關、工商、技術監督部門等,共同執法。然而,相互之間的權力界限不明確,沒有做詳細的劃分,有很多方面存在交叉。多個機關共同執法,容易導致搶著執法,或者推脫責任,誰都不想管理的局面。筆者綜合多方面因素,認為應該以專利局為依托,整合行政機關的力量,加強行政部門之間的合作,明確行政部門各自的權責,形成一個完備的有關計算機軟件專利保護的行政管理機制,增強計算機軟件專利保護行政執法力度。
(二)有效控制執法范圍
對于近年來我國知識產權行政部門的執法范圍極度擴張的問題應該得到控制。我國行政機關的執法深入到社會各個領域,乃至司法領域。如專利復審委員會具有宣告專利無效的權力,宣告無效后權利人有權申請復議,但是不能起訴。對于這種情形,權利人的利益有可能因為公權力的過多干預而受到侵害。公權力存在的目的不是為了控制私權利,而是保護私權利的正確使用,因此,當公權力的觸角深入私權領域太寬的時候,會導致公權力的濫用,比如行政部門以“公共利益”的理由剝奪“私人利益”。因此,筆者認為在行政立法上做一些規定,調整執法范圍,避免過度執法,深化執法為民的理念,以達到控制行政執法擴張的目的。
(三)嚴格打擊盜版現象
我國嚴重的計算機盜版現象必須得到有效地控制。目前,我國大多數計算機軟件受到《版權法》保護,小部分受《專利法》保護,因此,打擊盜版現象的主體主要是國家知識產權部門和版權部門[2]。為了給軟件開發者營造一個良好的開發環境和適應國外計算機軟件知識產權的挑戰,我國有必要進行深入打擊盜版現象,聯合工商、公安、海關等部門,集中整理、肅清盜版軟件,反復檢查、收繳、銷毀盜版軟件,嚴厲打擊盜版商、銷售者。從根本上維護軟件行業的健康發展。
(四)加強執法隊伍建設
要盡快加強專業人員的培養以及執法隊伍的建設。計算機軟件行業是新興信息產業,因此對行政執法人員的要求比較高。近年來,全國各地均設有相關的知識產權執法部門,有較完備的工作機制和行政執法隊伍,但是整體上與國外相比較尚存在較大差距。因此,為了縮短差距,迎接國際知識產權的挑戰,要不斷提高執法人員的專業素養,加強相關技術知識的普及,使執法人員能夠熟練掌握關于計算機軟件的基礎知識。這樣才能促進我國軟件行業的穩定發展。
三、司法保護的完善
(一)立法與司法保護統一
立法與司法脫節的問題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縱觀我國知識產權的發展,可以看出立法頗有成就,然而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卻相對落后。近年來我國軟件公司總是成為侵犯計算機軟件專利權的被訴方,為何在高標準情況下還受到指責,原因也在于司法保護不力,因此,我國必需注重計算機軟件司法保護,注重案件的審判質量,加大區域司法合作,積極促成雙邊談判,通過這些方式使計算機軟件司法保護水平與其他國家相一致,達到立法與司法的統一。
(二)執法與司法保護統一
將行政執法與司法相一致。由于行政執法的準司法化,會導致司法保護落空,也會浪費行政執法資源[3]。因此,在保證司法保護順暢的情況下,應該明確行政執法與司法保護的范圍,不能肆意擴張行政執法的權力。行政部門應該制定相關規定,采取嚴肅謹慎的態度限制行政執法,以免行政執法的準司法化干涉軟件司法保護,減少審判資源的浪費,達到經濟合理,行政執法與司法相一致。
(三)加強法院自身建設
促進法院審判體制一體化,加強法院的自身建設。計算機軟件的專業性較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涉及專利案件應該由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由最高人民法院批準,可以指定基層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專利案件。這里的基層法院應該是具備處理知識產權案件的基層法院,雖然從立法上提高專利案件的審級,但仍無法從根本上妥善處理專利案件。計算機軟件案件審理的重點不在于關系的確認,而是要以相關計算機軟件知識為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計算機軟件的專利保護作為現今最重要的模式,在技術層面已經得到廣泛認可,如商業軟件、技術軟件上已經取得很大成效。隨之如何將計算機軟件完全納入《專利法》保護的范圍,是計算機軟件專利保護將來必須面對的問題。筆者期望計算機軟件專利保護問題的研究能夠繼續下去,將計算機軟件專利的區域保護擴展到國際化保護。我們要充分完善計算機軟件專利保護制度,促進計算機軟件行業的繁榮,全面推動知識產權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銘.計算機教育的科學研究和展望[J].計算機教育,2017(12):5-10.
[2]魏海濤,魯漢榕,吳彩華,鄭國杰,馮亞軍.用面向科學思維的教學方法改進計算機圖形學課程教學[J].計算機教育,2016(08):98-105.
[3]周宏仁.信息化:從計算機科學到計算科學[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6,31(06):591-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