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宇
【摘 要】隱私權的屬性是憲法權利,這點毋庸置疑,但真正同隱私權聯系最密切的還是有"憲法測振儀"之稱的刑事訴訟法,因為隱私權面對的公權力的威脅和侵害會較之民事主體更為嚴重。司法實踐中隱私權保護存在著諸多問題,而刑訴法相關規定不甚完善,面對國家公權力的侵犯,唯有借助更高層次上的憲法才能對隱私權予以保護,那么將如何保護?保護應遵循怎樣的原則呢?
【關鍵詞】隱私權;刑事訴訟法;合憲性解釋
一、問題的提出
隱私權在刑訴法中的保護離不開憲法的保駕護航,理論上來說,“控制權力與保護權利”是憲政的內涵,“權力”和“權利”作為憲政的核必同時也使憲法和刑訴法聯系密切,二者本質上同為控權法,相互依賴,不可分割。為了對犯罪科處刑罰,刑事訴訟過程中,刑罰權勢必會對公民權利進行一定的限制與侵入,如何協調“權力”與“權利”之間的劍拔彎張的關系,理所當然地成為刑事訴訟亟待解決的難題。憲法則通過對公民基本權利體系的設置,為刑罰權設定權力行使的界限,使權力不得隨意擴張地侵犯公民最基本最應受保護的權利,反之會阻礙刑事訴訟法價值的實現。而憲法處于最高位階,具有根本性質,刑事訴松法作為憲法的展開和具體化,處理好“權力”與“權利”之間的關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憲法一旦離開刑事訴訟法,就失去了實踐的王壤,就只能是“一紙空文”,成為一個象征性的口號,公民的基本權利在司法實踐中也必遭踐踏。
二、如何救助刑事訴訟法對隱私權保護的不足
唯一可能的方式就是將隱私權在憲法內的價值經合憲性解釋滲透到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中來加以實現。根據客觀價值秩序理論及法律位階和法制的統一性,憲法上的隱私權擁有“高級法”的屬性,必然要求隱私權所蘊涵的人格尊嚴的基本價值貫徹在法律體系整體之中,刑事訴設法自然也不例外,在基本權利給定好的價值體系判斷么下進行立法、司法。i隱私權也是依據“人格尊嚴”這一概括性的條款而對未列舉的權利所做的合憲性解釋導出來的,也可視為對未來的基本權利的補充宣告,憲法的規定和精神此時起到了途徑或手段的作用。ii
三、對刑事訴訟法進行合憲性解釋
包括隱私權在內的人權是憲政的第一價值,一切刑事訴訟活動在懲罰犯罪的過程中必須堅守人性尊嚴與基本權利的底線要求,因為刑事訴訟中國家刑罰權的行使,必將牽涉到公民人身權、隱私權等公民最基礎的權利,在國家強制力與公民權利相對弱勢的力量對比下,權力極易濫用而對最基本的權利造成侵犯,進而波及到被追訴人以外的其他公眾的利益,在我們每個人都有成為被追訴人的可能的情形下,對被追訴人權利的保護實際上是對所有公民權利提供了“保護傘”。
對刑事訴訟法進行合憲性解釋不比其他法律,其具有極其特別的意味,因為憲法基本權利的規定關涉刑訴法的內容,一定情況下借由憲法及其精神,在對系爭條款有不同理解時對刑訴法作合憲性解釋,不僅能夠幫助防止被追訴人的基本權利被不恰當消損,也能揮衛一國法律體系基本價值的統一性及立法機關的權威。在法院裁判案件過程中,當遇到刑事訴訟法對有關隱私權的規定不明確或者與憲法上的抽象規定不一致時,為了明確相互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應將憲法作為一種手段根據憲法的原則和精神來理解和推理刑事訴訟法,將隱私權在憲法中的價值理念通過個案貫徹,在“懲處犯罪”和“保護人權”發生摩擦時,進行利益權衡,優位選擇人權保障。當刑事偵查行為等訴訟活動對包括隱私權在內的基本權利具有侵犯可能性時,堅守保障人權的底線與原則。當需要對憲法隱私權進行限制而對刑事訴訟法進行合憲性解釋時,也需要遵循四大原則:比例原則;價值平衡原則;法律保留原則;正當程序原則。
1.比例原則。比例原則作為利益衡量原則的具體化,它是指在國家權力與公民自由之間,為了達到公權力所欲實現的目的,所采取的可能涉及隱私權等基本權利的手段與目的之間是否合乎適當的比例。送一原則更具可操作性的表述又包含三個內容;合目的性原則是指公權力行為的措施必須達到基本權利限制條款所設立的立法目標,如不能達到,則該措施是不恰當的。必要性原則也可以稱為“最小傷害原則”,即在不同的方法均可以實現目標時,從中選擇最小損害公民權利的那種。均衡原則是指公權為手段所追求的目的必須同其所造成的公民權利的損失成適當比例,不能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目的要大于損失方可實行。
2.價值平衡原則。因為憲法或法律所保護的法律價值不是單一的,在它們發生沖突時,需要根據現行法律制度和意識形態的主導性價值取向,社會對價值取向的認同和追求程度以及特定的時空條件,對沖突中的各種價值進行利益的衡量與定位,從而達到某種價值平衡。對隱私權的保護同樣涉及價值選擇的問題,限制隱私權同樣要尋求價值平衡,這當中會涉及到各種具體問題,比如沖突中應優先保護哪種價值;保護的條件是怎樣的;應保護到何種程度;對次位保護的價值該如何平衡以及對限制的理由該如何說明和論證。只有這樣,才不至于公權力僅依據一些抽象的理由就對隱私權橫加干涉,從而在事實上造成對公民基本權利的侵害。
3.法律保留原則,此原則具有雙重含義:“一是通過立法對基本權利進行限制;二是立法機關以外的國家機關,未經法律授權,一律不得對其進行限制。” iii法治國家對公民權利都由國家法律進行確認和保護,同樣,對它的限制也應該由體現國家意志的法律加以規定,否則可能使包括隱私權在內的基本權利遭受損害。
4.正當程序原則。為什么需要正當程序的規制呢?因為“人性是極易犯錯的,嚴格規則的適用是合理的,追求自身利益或追求無私的理想都不外乎如此。因而,我們應該遵守實質和形式的雙重限制,以求達至實質、形式及程序的平衡。” iv
四、結語
在日益發展的當今社會,科技的迅猛發展和信息傳播的速度使得屬于個人的隱私越來越少,隱私喪失情況越來越嚴重,刑事訴訟程序中侵犯隱私權的情況屢見不鮮,在刑事訴投法規定不盡完善的處境下,就需要借助憲法上隱私權的規定予以填補,實現對隱私權的規范保護,當然,還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這就需要學術界和實踐中大家的共同努力,也希望公眾可以不斷提高對隱私的權利意識,維護自身的人格尊嚴。
注釋:
i 參見張翔:“兩種憲法案件:從合憲性解釋看憲法對司法的可能影響",《中國法學》2008年第3期,第114頁.
ii 參見姚巧、周云濤:"關于民事枚利的憲法學思維——以一般人格權為對象的觀察”,《浙江社會科學》2007年第1期,第94-96頁。
iii 韓大元主編:《比較憲法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201頁.
iv 【美】斯蒂芬.L.埃爾金、愛德華.索烏坦:《新憲政論》,三聯書店1997年版,第107頁.
【參考文獻】
[1]楊開湘.刑事訴訟與隱私權保護的關系研究[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
[2]周偉著.基本權利司法救濟研究[M].中國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
[3]楊開湘.憲法隱私權導論[M].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