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妍 岳婷婷 陳懿莉

農民畫最早起源于民間匠人的自由創作,如鄉間畫師的灶頭畫。它在上世紀50年代因具有政治宣傳作用而初具規模,而后在吸納剪紙、刺繡等民間藝術的基礎上走向成熟,成為描繪農村生產生活的現代民間繪畫。
衢州余東農民畫結合了本地民間傳統藝術,并將獨特的橘園文化融入創作中,成為浙江農民畫的代表畫派之一。浙江省文化廳廳長金興盛曾給予衢州農民畫高度評價:“我相信,農民畫作為‘中國精神、民間瑰寶、中國形象、中華文化中接地氣的一種藝術形式,一定會為我們新農村文化建設增添更多精彩?!?/p>
我們調研團隊多次實地走訪衢州余東村,結合個案訪談、文獻查閱、問卷調查等方式取得了大量與農民畫相關的調研素材,在扎實的調研基礎上,我們發現畫家群體進行藝術創作的同時,也在政府的資金和政策支持下,開始有意識地進行產業開發,農民畫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之間存在初步的交融現象。同時,我們還發現現階段余東農民畫發展中仍舊面臨著不同挑戰,例如農民畫宣傳平臺不夠、創作協會兼顧藝術創作與產業運作、衍生產品太過單一等。
針對這些挑戰,我們對該模式做出了優化,其核心是明確和完善創作協會和產業協會的職能分工,并且促進雙方合作。
浙江農民畫 “事業-產業”互補交融發展模式主要優化在以下方面:
第一,將事業和產業的職能分離開來,明確分工,以提高工作效率。事業主管培養技術人才、組織交流學習等,產業主管儲備開發人才、開發衍生業等。
第二,產業鏈優化,畫家的“負擔”減輕,實現“流動發展”,使更多畫家藝術工作者變為“藝術生產者提供條件。
第三,政府是強有力的后盾,但不再起主導作用。政府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保障畫家的各項權益,包括版權的保護、福利的優待等;牽線搭橋,在資金投入的同時,吸引更多民間資本等與農民畫創作協會展開合作,引導產業逐漸具備“自動造血能力”。
政府輔助功能的強化:提供制度保障與完善機制
在模式優化中,政府除了加大農民畫宣傳資金與創新資金的投入,更重要的是應完善人才培養與管理機制。建立、完善“政府-文化館-文化專管員-各個鄉鎮村”的“階梯式”宣傳與培養模式,加強文化館與文化專管員的紐帶作用。另外,政府應繼續大力支持畫家交流學習和深造、農民畫走進社區和課堂等活動。
面對“畫家兼顧創作與管理事務”的局面,地方政府要重視調配合適的行政管理人才來負責農民畫事業的日常工作,尤其應做好農民畫事業與產業的銜接,從而提高各環節的工作效率,同時也讓畫家得以專心創作。
另一方面,農民畫產業的健康發展依賴于文化市場的有序穩定,但我國當前還缺少統一全面的文化市場管理辦法,“法治走進文化市場”迫在眉睫。政府相關部門需盡快規范當下的市場管理條例,加強市場監管力度并建設優秀的監管隊伍,保障農民畫畫家與消費者的權益。
創作主體的提升:提高藝術素養與適應市場的能力
在農民畫產業化的過程中,畫家們要經歷“藝術創作者”到“藝術生產者”的身份轉變。但畫家轉型面臨著兩大問題:轉型意識不強和轉型能力不夠。對此我們建議:
第一,面對現代農村生活變化巨大,農民畫題材范圍迅速縮小,大部分畫家感覺到繪畫題材已經趨于重復、陳舊的問題,創作協會應大力開辦“現代民間繪畫研習班”,為較少接觸農村生活或繪畫題材受限的畫家提供新的創作思路。畫家們也可以通關實地采風、對外交流學習,不斷發展突破自身的創作瓶頸。
第二,面對受眾面小等問題,農民畫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要加強農民畫藝術規律的總結與歸納,實現農民畫藝術性的突破,增強農民畫藝術性的可接受性與普及度。
另外,畫家們還急需加強個人維權意識。針對主要存在于藝術展覽比賽中的抄襲現象與主要存在于農民畫衍生品開發中的侵權現象,畫家們要積極利用相關法律知識武裝自己,通過有效的法律渠道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政府監管與畫家維權的雙管齊下才能更好地促進農民畫市場的法治化、規范化。
兩大協會的優化:明確、完善職能與加強合作
目前余東農民畫創作協會同時兼顧產業運行的發展模式是不利于農民畫與其產業化長遠發展的,因此在優化模式中,明確并細化了二者應具備的職能。
創作協會的職能主要是改善畫家們創作、發展、交流的三大環境。創作環境方面,創作協會應加強硬件方面的建設與管理,如提供專門的繪畫練習室、交流空間與集中培訓的教室等。發展環境方面,協會要承擔起定期開展交流活動、創作活動、藝術沙龍的責任,營造積極、蓬勃的藝術氛圍。交流環境方面,協會則要起到溝通協調作用,做到行政、產業開發的分工合作,便利畫家,為畫家服務,使畫家有條件集中精力創作。
產業協會的優化則集中在增強其“自動造血能力”上。
首先,以“文化創意”為核心發展動力,加大研發力度,提升產業文化價值。產業協會中的產業人才必須積極參加政府組織的培訓活動,提高自身能力與素質。加強對其他文化行業產業公司的學習,建立高效的產業運作模式。同時,要做好市場調查與市場定位,研發精品。
其次,拉長產業鏈,豐富產業結構。形成豐富的“衍生服務”產業鏈,開發軟性衍生服務類產品。不斷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提高農民畫在服裝設計、室內外裝修等其他行業的實用價值,達到產品藝術性與實用性并重。
再者,采用“線上”加“線下”的聯合型銷售模式。近年來“O2O”(Online To Offline)商業模式發展迅速,農民畫產業要充分利用線上宣傳的便捷性與普及性聚攏消費者,再過渡引流到線下門店,通過購物平臺將互聯網同門店連接起來,實現“在線查看商品、在線支付”便捷購物模式。同時,將“線下引流”與當地旅游業結合,開發農民畫與民宿、農家樂等方面的合作項目。
兩大協會合作的優化則主要體現在增進兩者的交流。定期舉辦交流研討會,建立穩定的聯絡渠道,讓農民畫事業與產業交融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得到及時交流并解決,互相學習,借鑒經驗。開展“農民畫作品”創作大賽與“農民畫產品”設計大賽。余東目前已經成功舉辦過多次“廉政農民畫創作大賽”,充分地調動了當地農民畫家創作與交流的熱情。其次,產業協會可借鑒事業發展經驗,開展產業設計的活動,以“文化創意”為核心去評選“年度最佳創意設計”,并設置獎勵制度,調動產業開發人員的創新熱情。
余東農民畫發展模式的合理優化,對其余地區農民畫的發展亦有啟示作用。相信在政府的扶持和引導下,兩大協會相輔相成,定能將農民畫打造成我們的中國鄉土文化特色的名片,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