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敏
【摘 要】舞臺表演中演員的任務是創造角色,形神兼備地演人物,讓演更加生動傳神。而這一目的的實現必須要通過反復的磨煉以及深入的表演學習才能夠實現。教師在表演教育時要加強對學生理論知識和表演技巧的教育,提高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并通過提高學生的表演綜合素質讓他們演出更多、更好、形神兼備的人物。
【關鍵詞】長期重復舞臺表演;精進表演藝術;方法
一、提高演員身體的技術技巧能力
(一)軟開度訓練。在學習跳舞最初,都要經過長期的軟開度訓練,沒有軟開度,也就不能完成任何舞蹈動作。軟開度能最直接地表現在舞蹈動作中。柔韌訓練是非常枯燥的,需要通過科學的方法長期堅持練習。
(二)體能力量訓練。每次觀看舞蹈表演時,觀眾都會被演員干凈利落、動靜相宜的動作所吸引。確實,在這美的背后,力量起到關鍵作用。演員需要通過力量的訓練來提高自身的速度,甚至完成一些高難度的技術技巧。如果沒有力量,動作也就沒有吸引力,就會呈現一種拖泥帶水的視覺感受。所以大腦的指揮、身體的收緊程度、力量與意識也很重要。
(三)控制力與穩定性的相互作用。在舞臺上表演時,舞蹈演員的控制力與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演員由于練習時間相對緊張,就忽視與降低對自己的要求。例如,舞蹈演員在臺上做高難度的90度向旁的動作時,只要動力腿逐漸展開動作,主力腿會開始不斷晃動,這樣就會嚴重影響舞蹈動作的美觀性,因此就需要舞蹈演員在平時的訓練中多練習軟開度、直立和重心這些比較重要的動作。
(四)協調性方面。很多人都認為跳舞肯定要有天賦,肢體協調的人才能完成,當然,它需要演員自身的靈活性,使舞蹈動作更加協調和優雅,更具藝術感染力。堅信有了一定的基礎訓練之后,便能夠快速學會一些高難度的動作,這是當前提高舞蹈演員表現力的重要途徑。
二、提高演員豐富的想象力和對音樂的理解能力
每一個學習過舞蹈的學生,不可避免地都會聽到舞蹈教師反反復復說的一句話:“跳舞要用心。”的確如此,我們目前在學習舞蹈的時候只是不加思考地進行動作模仿,完全不帶有任何自我的感情和認知,這樣展現出來的舞蹈就好像是一個軀殼在舞動一樣,使得舞蹈也喪失了應有的感染力。
舞蹈表演的魅力來源于對舞蹈動作的要求,但是舞蹈動作需要舞蹈演員針對舞蹈獨到的認知而協調編排,把腦中的想法融合到舞蹈動作中去,才可以讓舞蹈動作和自身想法完全融合。也可以讓舞蹈演員深刻意識到舞蹈表演不單單是動作的呈現,還要具備舞蹈技術和舞蹈能力。舞蹈演員必須將舞蹈動作和自身對舞蹈的認識進行完美結合,積極創新舞蹈表現形式,進一步完善舞蹈藝術表現力。
三、研讀劇本
一劇之本對于演員的作用更多的體現在排練中。當演員通透劇本熟背臺詞后,劇本便成了一方擺設。我們做過嘗試,在演出間歇期間,再次翻閱劇本時,你會發現劇本所提供的信息仍然大于舞臺表演的空間。從再次的劇本閱讀中你能肯定你之前對規定情境、人物關系表演的準確,也能發現調度上和臺詞邏輯處理上的簡單,甚至可以發現之前人物塑造的缺漏。演員會在長期演出中成長,演員的表演技術、思維能力、生活文化修養都會有所提高。當演員再次拿起劇本重新閱讀時,會產生新鮮的思考,通過這些思考而產生的行動能夠作用于戲劇表演時,戲劇質量因為表演的精進也會提高。
四、繼續準確表演
沒有某一次表演是極度完美的,為了更好地表演,我們需要不停地調整表演細節。在近期的一次表演中,我與扮演時任道的演員再次就茶館開場的人物關系作了分析。之前排練中兩人見面就坐在同一張桌子前進行會話,無法準確體現兩人絕交已久的人物關系,也無法準確表達時任道來此茶館的目的。我們征求導演的意見,讓開場時倆人有意識地分開就座兩張茶桌,用距離來解決人物關系的特殊,這也是舞臺調度的調整。這并非是之前排練不夠準確,而是在長期演出中我們能夠產生的更好的表演方式。舞臺表演的魅力在于你可以不斷地根據之前的表演精進你的表演技術。
五、合情合理的即興表演
重復演出中容易喪失高度的注意力。相同的臺詞,相同的調度可以給對手做一些小刺激。這一行為的前提是不能影響對手,不能故意破壞表演活動,不能破壞戲劇自身的發展方向。它是善意的良性的小刺激,比如傳遞茶杯時的一次稍微躲閃,比如對話時一個手勢的改變。這些細微的小刺激不需要每場都有意識地去表演,而是從劇本本身出發并且結合當天演員的表演來做即興調整。舞臺上的失誤也可以用即興表演來拯救。有些即興表演,在大家演完討論后,可以成為下一場表演的固定處理。
六、從觀眾的反饋中獲得靈感
演出場次多,觀演的觀眾就多。在網絡信息化的今天,得到觀眾的反饋變得比以往容易。或是在公眾平臺發表自己的觀戲感受,或是利用聊天工具告知劇組人員意見建議。而這些及時的信息對于演員來說影響很大。一方面,不能所有的意見建議都要聽,因為每個人發表評論出發點不同。對表演表揚的聲音,一定要謙虛。演員對表演的好壞評判還是應該根據自己塑造角色的專業領域來總結。另一方面,若觀眾的建議和你的表演問題不謀而合,那么你必須非常認真地對待,并且在導演的幫助下做到改進。觀眾在臺下更為客觀,利用好觀眾的反饋,能夠讓表演更加準確生動。
七、有效提升個人綜合素質
形神兼備是舞臺表演者要達到的一種較高的境界,確保戲曲表演要有神、有形,這一切的基礎都是演員本身,換句話說,演員和角色相加就是形象。即使是針對同一個文學形象,由不同的演員進行表演,最終所塑造出來的形象也會存在明顯的差別。舞臺形象的塑造會受到演員自身綜合素質的影響,想要做到形神兼備,需要先從個人綜合素質的提高方面著手。針對這一情況,舞臺表演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對自身的綜合素質進行強化。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扎實自己的基本功,因為基本功是舞臺表演者發展以及獲得成功的首要條件和重要基礎,也是塑造形神兼備人物形象的根基所在。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豐富自身的文化知識,提高知識儲備量,全面提高自身的內外部綜合修養,為今后的戲劇表演積蓄能量。最后,教師需要讓學生認識到形神兼備地演人物,必須要具備豐富的生活體驗,注重深入生活。
八、舞蹈演員應具備舞臺表演的綜合能力
綜合能力講究德智體美等各方面素質能力,舞蹈演員不僅要有身體協調控制能力,還要具備思維、實踐、觀察等能力,只有具備這些,才足以稱之為舞蹈演員。舞臺上最重要的就是表現力與感染力,想要打動觀眾必先打動自己,舞蹈演員通過情感,將肢體動作發揮到極致,令情感與動作達到完美結合,展現出舞蹈演員的自信,進而完美地發揮出自身的舞蹈魅力。舞蹈演員在舞臺上表現出高超的舞蹈藝術和舞蹈渲染力,一方面體現了舞蹈演員的修養內涵;另一方面也凸顯了舞蹈動作的重要性。
總之,舞臺表演教育的重要目的在于培養優秀的表演人才,而這些人才必須要具備的一個重要素質就是能夠形神兼備地演。這是表演教育的重點和難點所在,更是每一個戲演專業學生必須要強化培養的一個素質。在具體的舞臺表演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引導學生做到內部技巧和外部技巧的統一,注重把握舞臺人物形象,有效提升個人綜合素質,用心創造每一個角色,形神兼備地演人物。
【參考文獻】
[1]聲樂教學中舞臺表演能力的提高與訓練[J].陳瑩媛.藝術評鑒.2017(24)
[2]數字媒體語境下的音樂舞臺表演視覺化[J].閆宇家.新媒體研究.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