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玉 孫智高
【摘 要】黑龍江省是我國資源大省,特別是文化資源十分豐富,但是長期以來,黑龍江在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弊端,本文主要探討黑龍江文化“走出去”的機遇與策略。
【關鍵詞】黑龍江;文化;走出去
實施文化“走出去”的戰略是我國高速發展的經濟和不斷提升的綜合國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構建和諧世界的現實需求,對于提高中國文化的軟實力,增強文化自信,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黑龍江文化資源構成
(一)自然文化資源
黑龍江省地緣遼闊,四季分明,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42.9%,居全國第一,江河湖泊網絡分布,極具開發價值,濕地類型多,有大面積保存較好的草原和濕地,草原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1.2%,草種1000多種,具有放牧、觀光價值。黑龍江冰雪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冬季降雪量大,雪期長達5個月,積雪時間在100天以上,冰雕、雪塑、冬泳、冬釣資源也十分豐富,具備開展冰雪旅游的優越條件,并且與俄羅斯接壤,邊境線較長,23個邊境口岸,有著特殊的發展邊境旅游的地緣優勢。
(二)民族文化資源
黑龍江省民族資源豐富,其中赫哲族、鄂倫春族、滿族、回族、朝鮮族、蒙古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柯爾克孜族、錫伯族等民族包括語言在內的口傳文化、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慶、關于自然和宇宙的民間傳說、傳統手工藝技能和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資源需要重點保護和挖掘。赫哲族、鄂倫春族是黑龍江地區的原住民族,其原生態文化資源是目前為止現存的可供考察原始漁獵文化形態的“活化石”。
(三)歷史文化資源
紅色文化:黑龍江革命歷史悠久,產業工人革命歷史最早。抗日戰爭時期,我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11個軍,有9個軍在黑龍江深山叢林抗擊日本侵略者,涌現出李兆麟、趙一曼、趙尚志、周保中等舉世聞名的抗日英雄以及“八女投江”等英烈事跡,至今激勵著人們。北大荒精神:北大荒橫跨11個經度,縱跨8個緯度。經過一次次創業的偉大實踐,北大荒已變成名副其實的北大倉,人們千百年來的夢想終于成為現實,北大荒人艱苦奮斗的墾荒精神成為黑龍江文化的精髓。
二、黑龍江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一)缺乏品牌效應
文化能影響人們的社會生活水平并且貫穿著一個為國家發展的始終,而政治經濟二者相互影響相互聯系牽動著文化的形成。黑龍江省文化產業沒有較高的識別度和資源利用度;文化企業的整體規模較小,想實現文化產業“走出去”,缺乏著名的文化品牌無法形成完備的產業。借鑒其他發展文化產業發展強省,樹立本土的文化品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
(二)相關人才匱乏
黑龍江省文化產業人才結構嚴重失衡,這給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來了負面的影響,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擁有獨特見識,有深度的產業理念的復合型人才。黑龍江省人才培養和開發的機制不完善,有些高校曾開設與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專業,然而培養的方式單一,師資力量不夠,課程設置過于傳統,無法培養出創新型人才。同時,創意企業尋求不到有創意管理理念的人才和創意經營理念的人才。
(三)產品布局不合理
健康保險的產品數量是在不斷增加,但產品的同質性比較高,主要集中在醫療保險、疾病保險,而護理保險和收入損失保險的險種比較少,子產品比例不均衡,產品布局不合理使得健康保險公司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下沒有競爭優勢,雖然產品種類在增加,但是還是沒有真正體現和滿足健康保險消費者的真正需求。
(四)創新意識和能力需提高
近年來,黑龍江省文化產業發展速度較快,也有較大規模地增加,但從總體上看,質量上不優質,效益也不是很好。黑龍江省文化產業存在的最大的問題是創新意識不足,創新能力不強。首先文化體制到達瓶頸期,文化產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和強有力的科技的支撐,沒有高效地運用“互聯網+”等手段。黑龍江省文化產業“走出去”首要的要求就是創新,若缺乏創新性的、質量高的、水平高的作品,那么想要真正實現“走出去”幾乎是不可能的。
三、黑龍江文化資源“走出去”策略
(一)打造國際文化市場的自主特色品牌
黑龍江省要努力開創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色品牌,創造現代文化品牌企業,在黑龍江省培養出一些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品牌,同時,提升文化產業的高度,制定產業政策和戰略規劃,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引導文化產業實現穩定、高速、和諧、健康的發展。此外,要能獨樹一幟,不間斷地創新,使自身品牌與其他品牌具有一定的差異性,要想有利于品牌競爭,就要方便消費者識別品牌,也可以形成品牌特色,為黑龍江省文化“走出去”策略奠定優良的基礎。
(二)重視文化產業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
政府要發揮引導作用,制定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的科學規劃,為文化產業“走出去”策略培養專業復合型人才,建設優秀的文化產業人才隊伍,讓人才與市場的需求相適應,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的要求,并制定出適應黑龍江省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目標的規劃,以及與各層次人才培養相結合的規劃,注重培育能開拓文化新領域的優秀創新型人才,熟練掌握現代互聯網傳媒技術的人才,懂得經營管理理念的復合型人才,有益于文化傳播的人才。實現文化產業“走出去”構想培育創新意識是相當重要的,舉辦有意義的創新類的比賽,讓更多有創意有想法的人將自己頭腦里的創意講出來、制作出來,“走出去”策略是每個人都有一個舞臺去展示自己獨特的見解,同時社會上應呈現出良好的創新氛圍,在接受文化“走出去”策略的同時,激勵人人參與并支持創新。同時黑龍江省政府也應加大對創新者的重視,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發揚更好的創意,并影響全社會的人民群眾,提高意識,加大宣傳,形成共識,使全社會都認識到創新的重大意義和作用。
(三)提高競爭意識和加大文化創新力度
想盡快實現黑龍江省文化產業“走出去”,必須要始終堅持改革創新,認識到改革創新的重要性,它是推動文化發展的不竭動力,逐漸地消除體制方面的障礙,是文化自身的活力得以增強。努力創新文化內容、文化層次、文化制作生產方式,堅持提高文化競爭力和創新力,讓文化創意涵蓋和提升文化產業,重點發展附加值和科技含量較高的創意產業。提升文化服務的水平,讓創意產業的集聚和升級加快,建設優質的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已形成擁有很強帶動型和輻射性的文化創意產業集群。推進文化創意產業自主創新,大力倡導創新,積極運用高新技術去創新文化的生產方式,改造傳統產業,讓新的文化業態產生。在當代社會,黑龍江省文化產品的創作一定要強調著創新,文化產業“走出去”構想是適合黑龍江省當前時代要求的,在時代創新基礎上創造的文化,才能歷久彌新,才能更好地去傳承,更加增強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①董依江\徐曉風.黑龍江文化資源的構成.繼續教育研究.2009(1).
②齊黎麗\于慧玲.黑龍江文化“走出去”發展策略研究.2017(8).
③王偉建.黑龍江文化產業發展現狀與發展模式研究.藝術教育.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