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倩茹
【摘 要】本文是作者在研究了澤田道光四年《財神寶卷》(五路財神寶卷)、《財神寶卷》(夏良惠)、《大富寶卷》(女財神杜千金)、《發財寶卷》(富君榮)、《中國靖江寶卷》中的《趙公明寶卷》和其他相關文獻材料的基礎上,對其中一些有規律性的東西精煉總結而成。
【關鍵詞】財神寶卷;民間信仰;財富
我仔細研讀了澤田道光四年《財神寶卷》(五路財神寶卷)、《財神寶卷》(夏良惠)、《大富寶卷》(女財神杜千金)、《發財寶卷》(富君榮)四種,也參考了《中國靖江寶卷》中的《趙公明寶卷》和其他相關文獻材料,現將心得體會做一個小結。
第一,因寶卷廣在民間流傳,且多由宣卷先生在法會等場合宣講,故而手抄本居多。而且寶卷大多裝幀簡單,體積較小,方便攜帶。在謄抄過程中,由于抄本質量和謄抄人的文化水平等因素,別字、錯字偶有出現,如《大富寶卷》中,銀子常被誤寫為“艮子”,但寶卷的主要功用是宣講而非案頭閱讀,所以影響不大。
第二,在形式上,寶卷散說夾唱,一段說來一段唱,形成明顯的段落。但總體以唱為主,說詞多是穿插解釋作用,說詞平實質樸,文采不高,口語詞、方言詞使用頻率較高,便于聽眾理解。如,《大富寶卷》中,杜千金和陳身厚在破窯中發現銀子時,陳身厚說道:“姐姐,這個就叫銀子,做小弟從未曾用過,看見過歇,若是這個就叫艮子,好買東西吃的。”唱詞中描寫生動細致,可以看出寶卷作者不僅想象豐富,而且對生活細節體察入微,如《發財寶卷》中富君榮來到來到松江府城里見到的景象,“翡翠玉器珠寶店,珍珠寶石鼻煙壺。大紅官綠染坊店,鄉下人來染籃青。小門里面水果店,蘇州嫩藕水紅菱。一品朝冠帽子店,氈帽要賣三百頂。”
第三,寶卷中總有神明在庇佑善人,善人念經吃素,禮佛敬神,誠心感動上天,神仙往往幫助善人,將財富賜給善人。所以“善良”是發財的先決條件,善人靠自己虔誠的信仰和身體力行來取悅神明,神明便將財富,更多的時候是發財的良機賜給他們。在商業發達的明清時代,商業上成功帶來的財富遠比直接靠神明賞賜得來的要更加現實,對當時的商人也更有鼓勵和歌頌的作用。如《發財寶卷》中,“說乃五路財神見君榮夫婦敬拜虔誠,好生憐惜,遂命利市仙官賜一發財機會,仙官奉命即在暗中保佑,自此之后,君榮面色神燦非凡,大有發財氣象。”正是如此,富君榮的蠶豆和不倒翁等貨物才能有幸在異邦受到賞識,進而獲得財寶。
第四,人命天定的“命定發財”思想色彩濃厚,如《大富寶卷》中,熊十萬在熊子貴、杜千金二人未出生時便聽到神明說熊子貴是八敗命,杜千金是十富命,后來瞎子算命等種種事情都印證了這一點。熊子貴因此懷恨在心,在父母去世后趕走杜千金,自己家中的銀錢反而飛出來,追隨千金而去,并且銀錢上都有杜千金的名字。熊子貴再找的后妻居然是一個“命犯三重鐵掃帚,一掃精光乾乾凈”的女人,夫妻二人果然一敗如灰。而究其原因,并非是熊子貴不孝父母、虐待妻兒的天理報應,只是因為從他出生起便“命犯八敗”,是天降予熊家的一個“敗家精”,對于命運,熊子貴無法反抗。而杜千金,她雖出身貧寒,卻善良聰慧,美麗大方,還命中帶財,天生便是一個“掌財人”。她集所有美好品質于一身,雖然遭受苦難,但人善天不欺,最終擁有了財富,還位列仙班。她的傳奇經歷反映了廣大底層貧苦女性的美好理想。
第五,“好人受難”情節普遍出現,如《大富寶卷》中,杜千金無過卻被休,她被迫遠走他鄉,離開自己的親生骨肉,這一段她的唱詞格外凄涼“杜千金又吩咐觀音女兒,我女兒只六歲調得仩心;心肝肉割不落仩心入骨,頭要梳腳要纏正要教訓;我去后那一個真心願你,雖然是有晚娘個個黑心。”千般的不放心萬般無奈,骨肉分離的痛苦躍然紙上。這些好人落難的場景讓無數下層民眾感同身受,傷心落淚,卻也讓苦難變成了財富的一個先決條件。得財不易,只有吃過苦,受過累的人更有資格獲得財富,而比尋常人擁有更多財富的財神自然也須“吃得苦中苦”。
第六,求子情節的普遍出現。在以農業為主的中國古代社會,人丁興旺是發財的一個必備條件,多子多福也是當時社會的共識。而如果家中沒有子嗣,即使家私萬貫,也無人繼承,一生的辛苦打拼與積攢都將付之東流。所以在有些財神寶卷的開始部分會出現事業有成、家庭富足的中老年夫妻向神明祈求子嗣的情節,這個神明賜予的子嗣往往是寶卷的主角,命運早已被上天注定,如《財神寶卷》(趙公明)中,趙公明的父母為了求子不斷做好事,終于感動上天,賜了他一個黑虎星君轉世投胎的兒子,后來成了武財神。
第七,財神寶卷往往以大團圓結局告終,這樣迎合了廣大民眾的精神需求。發財不易,好人總要受些磨難,但最后總有一個圓滿的結局。就像努力總有回報一樣,這些帶有勵志和勸善性質的寶卷,讓人們在娛樂的同時,也感受到寶卷中正面人物形象的鼓舞,從而更好地經營自己的生活和財富,也更加堅定自己對于宗教的信仰。這讓他們更加虔誠地信奉神明,也更加積極地積德行善。
第八,節儉是財神寶卷大力提倡的美德。節儉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有財卻不節儉,一味浪費揮霍,千金也會散盡。無錫《財神寶卷》(夏良惠)中,夏良惠是唯一一個沒有在擁有財富后感恩神明、賑濟窮人的財神,他的所有財富全部用在了個人的消費或者說揮霍上。他只要用上天賜給他的鑰匙便可挖出財寶,所以他并不珍惜財富反而極其奢侈浪費,去江西買器皿時,因沒有保管器皿的空間,甚至把所有器皿打碎,用器皿的地盤鋪了長達三里的路,因此觸怒玉皇大帝。堂堂巨富,現世財神,最終卻因一文錢而喪命。這一前一后、極奢極簡的強烈對比,令人嘆息。
另外,財神寶卷多是下層民眾所作,因此對主角受苦受難的過程描寫非常細致逼真,讀來讓人心生憐憫,真情所至,真實所感,令人動容。若是宣講之人聲情并茂,聽眾定是潸然淚下。但是他們對財富的認知有很大的局限性,對財富的書寫僅僅停留在幻想的層面上,對發財過程的描寫也過于籠統和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