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琴華
【摘 要】本文通過闡述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現狀及特點,并通過對造成此種現狀的成因進行分析,提出了通過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課的學習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建議,以及學習的正確態度和科學的方法。
【關鍵詞】大學;思想道德素質;道德修養課
一、當前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現狀及特點
思想道德素質主要包括政治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等內容。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但我們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學生在社會各種消極因素的影響和沖擊下,觀念上、道德上產生了錯位和傾斜,使得青年學生的思想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主要表現為:
第一、思想道德心態逆轉,理想追求淡化。知識經濟條件下,社會對大學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學生的文明素質卻令人擔憂。一些學生以自我價值的實現為核心,強調個人本位,社會、集體次之;在物質和精神關系上,過分關注眼前的機會和發展,忽視遠大理想和目標,不少人把實現較高經濟收入和安穩生活放在人生追求的首位,從而淡化社會責任感;還有部分學生在價值觀取向上過于急功近利,敬業意識薄弱,理想追求淡化。
第二、自我意識膨脹,生活行為失范。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很強,希望盡快擺脫社會和成人對他們的監護。但是由于他們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較差,因此,在缺乏引導的情況下,不能正確掌握善與惡、公正與偏私、誠實與虛偽、高尚與卑劣、榮譽與恥辱的界限,進而出現了道德觀念淡薄、生活行為失范等現象。
第三、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樂。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和高檔化,在現代生活消費意識熏陶下,青年學生也紛紛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檔化。在學習方面,貪圖安逸,缺乏積極進取向上精神就是其所謂“治學原則”。
如上種種現象反映了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現狀仍處于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這與黨和國家對于青年學生高素質的思想要求相差甚遠,與肩負未來的歷史使命所需格格不入。
二、思想道德素質成因分析
當我們看到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缺失的同時,有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的原因,我們也不應該忽視大學生內部自身的原因,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學生的年齡和思想都在隨著知識的增長而增長,自我意識和自我認知能力也在不斷的增加,但是由于長期生活在校園之中,接觸社會的機會較少,生活經驗不足,閱歷少,導致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行為選擇有所失范,具體表現如下:
第一、社會消極因素的影響。社會體制影響具有雙重性:一方面是競爭體制有利于促使大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但另一方面,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消極因素也是非常明顯的。
第二、學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長期以來,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與管理未能很好地結合,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說理,輕管理;重形式,輕內容的弊端,而過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體系,也因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失去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行為引導和約束。
第三、家庭教育欠缺和過分溺愛。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細胞,也是基礎文明教育的起點,要教育子女成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須從家庭教育開始。然而現實表明,家庭的基礎文明教育是不容樂觀的,這些決定了家庭基礎文明教育是低層次的、不全面的。另一方面不少學生已習慣以我為中心,“人人為我”視其為理所當然,久而久之,各種不良的壞習氣就養成了。
第四、大學生道德心里的不成熟。不少學生具有較強的從眾心理,我們從中還可以觀察到某些兒童時心里的殘留。另外,許多學生面對社會上存在的種種不道德、不文明的現象,不能自覺地去身體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規范,有的大學生在道德文明方面甚至知行脫節。因此提高大學生文明水準,重視大學生思想教育,培養大學生道德優良品質已勢在必行。
三、如何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質
大學生主要應當通過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來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從青年大學生自身發展狀況看,青年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大學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總的來說,社會生活經驗還不夠豐富,思想還不夠成熟,還存在有明顯的知行脫節的現象。比如在成才問題上,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奮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的決心和恒心。這就需要在學校教育和引導下,不斷學習,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完善自己。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課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經驗總結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關于大學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質修養和心理行為訓練的系統理論和知識。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對于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理論素質和思想認識水平,幫助大學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營養,獲得真、善、美的心靈啟迪,不斷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由于思想道德修養課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而且有一定的理論深度,要想學好它,掌握它,并用于指導人生,就必須要有科學的態度和正確的方法。
第一,要注重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的學習。毛澤東說過:“主義譬如一面旗幟。”科學的理論就像一面引導千軍萬馬朝著正確目標沖鋒陷陣的旗幟。思想道德修養課動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回答和解決在青年學生中具有普遍性的“熱點”、“難點”問題,形成了一整套思想道德修養理論。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首先要認真學習它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掌握其精神實質,從思想深處真正認識到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真正認識到我們社會所倡導的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人生價值觀與人類社會真、善、美相統一的終極價值目標的指向是相吻合的,并能真正理解這種人生價值觀的價值。這是學好思想道德修養課的基礎,它對于提高大學生自身的理論素質和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二,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在比較與鑒別中學習。青年大學生要學好思想道德修養課,不僅要掌握其基本理論和觀點,而且還要注重運用這些觀點,分析認識現實問題,理論聯系實際,在比較與鑒別中學習。這對于置身于社會轉型期,面臨著多重價值體系選擇窘境的當代大學生來說,尤為重要。理論聯系實際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聯系改革開放的社會實際,一方面是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在比較與鑒別中學習,主要是指青年學生要學會運用課堂所講授的理論去分析和認識現實社會生活中紛繁復雜的政治、經濟、文化、道德等現象,去比較和評價各種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并在分析與比較中,在評價與鑒別中選擇和確立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的政治方向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第三,要注重知行統一,在踐履中學習。知行統一,強調踐履,這是由思想道德修養課的特性所決定的。思想道德修養課利用課堂教學等形式,與大學生共同討論應當怎樣做,為什么這樣做,以及怎樣做的道理。大學生通過學習討論掌握了這些道理,就謂這“知”。但獲“知”并不是思想道德修養的最終目的,獲“知”的目的是為了“行”,是為了“踐履”。中國古代思想家早就指出,“不行不為真知”。因此,知行統一,注重踐履,就成為這門課的重要特點。這就要求大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要注重知行統一,堅持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邊獲知邊踐履,在踐履中進一步加深對“知”的理解和認識,真正做到知行統一,從而不斷提高思想道德境界,達到完善自身的目的。
總之,思想道德修養對于一個人的人生有著重要意義,所以我們要切實加強思想道德修養的提高,特別是廣大在校大學生,既要加強對先進思想理論的學習,也要多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成為一個具有崇高人生觀的人,一個具有完整和高尚人格的人,從而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