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鳳慶
[摘要] 目的 探討非處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時間段內,該院在護理安全管理當中改善了非處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統計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時間段內,護理安全管理中非處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不完善,落實不到位,統計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兩組進行對比,明確改善非處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在護理安全管理當中的應用價值。結果 非處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改善前不良事件上報率為93.23%,完善后不良事件上報率為99.04%,前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非處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改善之前,護理質量評分為(81.64±5.35)分,非處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改善之后,護理質量評分為(94.25±5.21)分,改善前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護理安全管理當中,應用完善的非處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可以顯著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的漏報率及發生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改善前后;非處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護理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2(b)-0035-02
近年來,醫患糾紛事件不斷增多,“患者安全”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醫院也積極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加強護理安全管理,提高護理質量,以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1-2]。該院通過采用非處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加強護理安全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詳細情況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院屬于一所綜合性公立醫院,全院共有護理人員866名,其中專科學歷389名,本科學歷443名,中專學歷34名。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該院在護理安全管理當中改善了非處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統計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時間段內,護理安全管理中非處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不完善,落實不到位;在2015年1月醫院完善了非處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并做到獎罰兌現,統計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兩組進行對比,明確改善非處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在護理安全管理當中的應用價值。
1.2 方法
1.2.1 完善非處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鼓勵上報不良事件 護理不良事件是指在臨床護理活動中以及醫院運行過程中,任何可能影響患者的護理結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負擔并可能引發護理糾紛或事故,以及影響護理工作的正常運行和護士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是導致產生醫患糾紛事件的因素。為了降低或避免護理不良事件的漏報,減少糾紛事件的發生,完善非處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是關鍵手段。一般情況下,在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的2~5 d內上報相關部門,對于比較緊急的事件,在處理的同時就需要上報相關部門[3-4]。在非處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完善之前,醫院每年的護理不良事件漏報的較多,這種背景下,不利于醫院進行管理反思,持續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因此,醫院需要鼓勵上報護理不良事件[5-6]。嚴格制定每個科室每年最少上報的不良事件數量,主動報告不良安全事件,每超過一例獎勵50元。對于年底不良安全事件上報任務不達標的科室,扣罰當年科室勞務提成500元,不達標每增加10%,扣100.00元;該報不報,漏報一例扣罰科主任、護士長及當事人各100元,年底考核兌現,并與年終科室、科主任及護士長考核獎勵掛鉤。對于故意隱瞞不報的,一經查實,需要根據情節的嚴重程度給予200~2 000元的處罰,取消年終評先評優資格;由此引發糾紛或事故的另按醫院《醫療糾紛(事故)處理辦法》進行處罰。
1.2.2 明確不良事件報告范圍、報告流程,成立護理質量安全管理委員會,對不良事件進行分析和反饋 為了保證所有護理不良事件正確上報,醫院制定了不良事件的報告范圍、報告流程,定期開展不良事件相關知識的培訓考核工作、加強相關知識的宣傳,并以書面形式在醫院內公布,對于上報不良事件的護理人員的基本信息進行保密,以減輕護理人員的心理負擔,轉變護理人員的思想觀念,促使護理人員主動上報不良事件[7-8]。另外,科學合理地處理護理不良事件,需要成立護理質量安全管理委員會,委員由護理部主任、副主任、護士長等組成,定期召開護理質量安全分析會議,對上報的不良事件進行統計分析,按照嚴重程度采取有效的挽救措施,以盡量減輕不良后果;分析出現這些不良事件的原因,提出科學有效的改進措施,不斷完善規章制度,改進工作流程,以持續改進護理質量,并督促護理人員在實際的工作當中落實[9]。
1.3 觀察項目
觀察非處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改善前后不良事件上報情況、發生情況以及護理質量評分情況。護理質量評分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越好。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用(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非處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改善前后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及上報情況對比
非處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改善前不良事件發生532例、上報率為93.23%,完善后不良事件發生314例、上報率為99.04%,前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非處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改善前后安全管理質量評分對比分析
非處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改善之前,護理質量評分為(81.64±5.35)分,非處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改善之后,護理質量評分為(94.25±5.21)分,改善前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795 3,P<0.05)。
3 討論
醫院改善非處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可以提高護理人員對護理不良事件的上報率,由醫院相關人員共同出面解決,從而減輕不良事件造成的影響,維護醫院的社會聲譽。另外,還可以降低臨床上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提高醫院護理服務工作的質量。通過分析護理人員上報的護理不良事件,可以明確目前醫院在護理管理工作當中存在的問題,促使管理人員反思,并根據實際的工作要求制定更有效的管理制度,并嚴格要求護理人員按照管理制度實施護理服務工作,從而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和水平[10]。
通過該文的研究發現,非處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改善前不良事件上報率為93.23%,完善后不良事件上報率為99.04%,前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前,護理質量評分為(81.64±5.35)分,實施后,護理質量評分為(94.25±5.21)分,改善前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果表示,在醫院護理安全管理當中,實施完善的非處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可以提高護理不良事件的上報率,減少護理安全不良事件的發生,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提高醫院的社會效益,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小玲.探討非處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大家健康,2016,10(11):284.
[2] 韓永惠.精神科36例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原因及防范對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5):334-335.
[3] 孫秀芳.基于公正文化視角下的護理不良事件管理模式探討[J].全科護理,2017,15(20):2524-2526.
[4] 陳林,祝志梅,王瑞云,等.影響護理不良事件上報因素的調查與對策[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8):628-629.
[5] 史東姝.SHEL模式在我院護理不良事件分析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3,27(30):3425-3427.
[6] 衛春霞.不良事件主動上報在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2,16(24):3228-3229.
[7] 黃一文,劉艷秋.非處罰性的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對防控護理不良事件的影響[J].中外健康文摘,2010,7(35):259-260.
[8] 付柳,鐘煜,易娜,等.護理不良事件自愿報告系統在普外科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現代臨床護理,2010,9(4):63-64,53.
[9] 馬玉俠.非處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2,10(15):1395-1396.
[10] 李霞,郭聲敏.非處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心理醫生,2017,23(7):209-210.
(收稿日期:2018-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