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亞婷
[摘要] 分級診療是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重點,該文分析了目前分級診療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措施。推動分級診療制度的開展,是實現醫療資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 分級診療;醫療資源配置;醫院診療模式
[中圖分類號] R19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2(b)-0079-02
分級診療是指按照患者疾病的輕重緩急進行分級,由區域內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分別承擔,逐步實現各級醫療機構從全科到專業的過程。合理的醫療分級診療模式是由醫生和群眾形成服務關系,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和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分級診療可以優化醫療資源配置,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已經成為我國新醫改的趨勢之一,由于現階段醫療資源的配置出現問題以及制度設計不完善等原因,我國的分級診療體系還存在許多問題。
1 分級診療模式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 制度設計不完善
分級診療的順利實施離不開完善的制度保障,國家非常重視分級診療體系的進程,但還沒有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也缺乏相應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導致各級醫療機構在實行分級診療時,缺乏具體的實施細則,分級診療推行工作非常困難[1]。
1.2 患者對基層醫院有不信任的心理
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的受訪者不信任社區醫院醫療水平,治病首選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就診。分級診療的就診路徑是常見病和多發病由基層醫療機構診治,疑難雜癥則由區域內大醫院診治,現階段的就診路徑是居民一旦患病都會首選大醫院,導致出現大醫院和基層醫療供需關系錯位的現象,主要原因是群眾對大醫院的依賴心理和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技術水平的不信任心理[2]。
1.3 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技術水平還不完善
目前我國大部分基層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差,多數機構的房屋仍然是出租形式,相應的設備老舊,很難滿足基層群眾的就醫需求。長期以來基層醫務人員的工資待遇差,職稱晉升制度不完善,上升路徑較窄,導致優秀的醫師和醫療資源不愿意到基層醫療機構行醫,導致患者對基層醫療機構更加缺乏信任,形成惡性循環,影響分級診療的開展[3]。
1.4 各級醫療機構的認識不到位
我國相關部門對各級醫療機構的補助機制不健全,醫療機構大多自負盈虧,醫院的設備更新和醫務人員的獎金等都需要醫院自行解決,受經濟利益的驅使,以及醫鬧等因素的影響,部分醫院甚至不愿將患者轉院。部分醫院對分級診療工作的優勢以及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認識,阻礙分級診療工作的迅速開展。
1.5 沒有建立醫療信息共享平臺,制約了分級診療的發展
醫療信息交流不暢,各級醫療機構之間缺乏有效交流溝通以及緊張的醫患關系是阻礙各級醫療機構進行轉院的重要原因。醫療機構之間尚未建立完善的醫療信息共享平臺,各級醫院開具的醫學檢驗結果也不能在各醫療機構之間得到認可,既耽誤了診斷治療,也增加了患者的就診時間和經濟負擔。
2 分級診療模式實施過程中的對策
2.1 完善規章制度,促進分級診療的推廣
如果缺乏強制性政策法規保障分級診療的推廣,就難以避免醫療機構在面對經濟利益時不會依據患者情況拒絕轉院,也不利于分級診療制度的推廣。相關部門要保證分級診療的實現,就必須出臺科學合理、符合實際的分級診療實施細則,來保證分級診療的有序實施。通過強制性的規章制度,來實現醫院和相關部門對分級診療的貫徹實施,推動實施細則的出臺,形成統一的、分階段的分級診療區域體系。
2.2 加大對基層醫療機構的資金、設備、人員投入
基層醫療機構的醫師技術水平是患者感受最直接的部分,硬件建設和醫學水平的提高是基層醫療機構發展的重要標志。要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相關部門要加大服基層醫療機構的投入,在設備和人員方面加大投入,改善基層醫療機構就醫環境,從而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吸引更多群眾選擇基層醫療機構就醫,從而促進分級診療的開展。
2.3 提高基層醫師隊伍專業素質
要平衡優質醫師資源,在基層醫療機構和大醫院間實現醫療資源的平衡,就要實現多點執業,提高為基層患者診治的醫師水平,也可以對基層醫師實現技術指導,提升基層醫療機構占有資源,從整體上提升群眾對基層醫療機構信任度,來推動分級診療的實施。
完善基層醫務人員的職稱晉升制度,是推動分級診療的重要方式。群眾對基層醫療機構不信任,主要是由于基層醫療機構的技術水平落后。而基層醫療機構醫師的職稱晉升一直受到限制,導致基層的醫生人才隊伍經常變動[4]。完善基層醫務人員職稱晉升評價制度,留住基層醫療人才,穩定基層醫療機構人才隊伍,對提升基層醫療水平有重要作用。根據基層醫療機構的實際情況,相關部門可以制定出一套適合的基層職稱晉升評價制度,在職稱評審中更加注重臨床實踐能力,使醫師更好地為基層服務。提高基層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的待遇,根據醫務人員的臨床表現和服務態度,給予不同的待遇,促進醫務人員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提高基層醫療水平。
建立基層醫療機構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從而提升基層醫療機構醫師的技術水平。基層醫療機構要重視對醫生的定期專業培訓,提供多樣的學習方式和渠道,比如網絡教學、到大醫院進修等。國家要加大醫學定向生的培養力度,在醫學院開設專門的基層醫療相關專業,從而在根本上提高基層醫生的技術水平,給基層醫療機構帶來源源不斷的專業基層醫師隊伍。基層醫師也可以定期到大醫院進行學習交流,提升自身專業素質。醫療機構要建立全科醫師培訓制度,加大對全科醫師的培訓力度,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水平。
2.4 加強對分級診療的宣傳,提高醫院和群眾對分級診療的重視
在分級診療推廣過程中,必須提高醫療機構對分級診療的認識,積極進行分級診療的宣傳,將分級診療適當納入到醫院績效考核中,并與國家補助掛鉤等,爭取各醫療機構對分級診療的支持。此外,相關部門也可以通過新聞媒體宣傳等方式,提高群眾對基層醫療機構的信任,從而改變過去的就醫習慣,提高對分級診療的認識[5]。
2.5 組建區域醫聯體,促進分級診療的推廣
區域醫療聯合體是指區域內由大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共同組成的跨行政關系的醫聯體,區域內醫聯體可以加強各級醫療機構的溝通交流,從而提高醫療資源的利用率,同時可以對基層醫療機構開展免費技術指導、咨詢等活動,幫助基層醫療機構樹立良好的口碑,搭建分級診療信息渠道,培養群眾根據分級診療進行就醫習慣,為分級診療構建必要的制度保障。
2.6 加快各醫院間信息化建設步伐,實現醫療信息共享
共享醫療信息是推動分級診療進程的主要因素。構建共享醫療信息平臺,實現各醫院間醫療信息的高度共享,可以促進分級診療的實現。在各醫院間加大信息化軟硬件投入,建立完善的患者信息共享平臺,在轉院時可以通過醫療信息卡的方式實現患者信息共享。建立區域權威檢驗中心,促進醫療檢驗結果共享,減少成本和診療時間[6]。
2.7 通過運用醫保手段,促進分級診療的開展
醫保部門可以運用醫保手段,培養群眾就醫選擇,可以通過拉大各級醫療機構的報銷比例的方式,積極進行醫保付費機制改革探索,在保證社區醫院等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質量和技術水平的前提下,推動群眾通過醫保體系自動實現分級診療。醫院也要改變患者住院天數與醫生收入掛鉤的制度,在保證醫療水平和醫療質量的前提下,盡快實現分級診療工作。
3 結語
要推進分級診療制度,改變無序的就醫秩序,促進醫療資源的高效利用,是我國推進分級診療的目標。我國現階段的分級診療制度仍有不足之處,在推行過程中一定要有針對性地解決相關問題,在借鑒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我國各級醫院的現狀,探索出一條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推廣之路。根據分級診療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分級診療宣傳活動,制定分級診療相關的實施細則,推動人員流動,培養基層醫院全科人才,構建區域內信息化醫療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區域化的分級診療體系,推動分級診療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 方鵬騫,蔣帥,楊興怡,等.我國分級診療制度實施的關鍵問題與對策探討[J].中國醫院管理,2016,36(11):1-3.
[2] 單紅娟,羅慶東,郭占躍.分級診療模式影響因素及實施策略分析[J].中國高新區,2018(4).
[3] 張爽,何克春,袁紅梅,等.試述分級診療模式及實施對策[J].現代醫院,2018(4).
[4] 潘建軍,馬國棟.我國分級診療政策實施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8(5):124-126.
[5] 李新標.實施分級診療制度的難點及對策[J].衛生經濟研究,2017(5):20-22.
[6] 鄭鴻.中國分級診療制度實施現狀及對策建議[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14):197-198.
(收稿日期:2018-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