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紅
[摘要] 目的 探討骨科病房的層級護理管理及施行效果。方法 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對該院骨科病房護理人員15名進行觀察并施行常規護理管理(常規組);于2017年7月—2018年7月,對該院骨科病房護理人員15名進行觀察并施行層級護理管理(研究組)。結果 研究組護理工作質量顯著高于常規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不良事件明顯少于常規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層級護理管理,大大提高了骨科病房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同時還可以有效預防護理不良事件,保證患者治療和護理的安全,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骨科;病房;層級護理管理;護理質量;護理不良事件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2(b)-0083-02
隨著醫療護理質量提高,既往護理模式不能為患者實施合理、科學、有效的護理服務[1]。基于此,積極探索一種新型的護理管理模式,促進臨床醫療護理質量水平提高,顯得至關重要。層級護理管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管理模式,主要按照護理人員的工作權限,貫徹落實各個崗位責任,圓滿完成工作任務,進而滿足不同疾病、不同患者、不同病情的需要,讓患者享受到高質量的服務[2]。該院從2017年7月—2018年7月對15名護理人員,在骨科病房中開展層級護理管理,效果理想。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將該院骨科病房護理人員15名作為常規組,均為女性,年齡20~36歲,平均(32.3±0.9)歲;工作1~15年,平均(6.1±1.6)年;7名大專,8名本科及以上。7名護士,6名護師,1名主管護師,1名副主任護師。于2017年7月—2018年7月,將該院骨科病房護理人員15名作為研究組,均為女性,年齡20~35歲,平均(32.2±0.8)歲;工作1~17年,平均(6.2±1.7)年;6名大專,9名本科及以上。8名護士,5名護師,1名主管護師,1名副主任護師。兩組資料客觀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分組研究。
1.2 方法
常規組進行常規化的護理管理,研究組則進行層級護理管理,具體為①科學劃分崗位:根據護理人員的能力、教育水平、資歷等,基于臨床護理能力,并通過護理部的協助,設置層級護理崗位,即助理護士、初級護士、中級水、高級水、護理組長。確定統一的管理制度。按照1:3原則,分配各病區的護理組長、護士長,分層競選。護士長權衡各級護士教學、交流、管理、專業等方面,進而分配責任小組,均衡各小組的護理能力,由責任組長負責,組內的副組長由高級護士擔任,旨在協助組長做好有關工作。落實工作任務到個人,開展責任追究制度,定期總結各項護理工作。②優化工作標準:合理科學的管理標準,是夯實層級管理的基礎,臨床護理中需不斷優化管理制度。明確規定骨科病房護理準則、要求,嚴格要求醫療器械的操作方法、應用標準,確定應急預案。從各層面作為出發點,確保各項護理操作有章可循。③加強技能考核、培訓。定時培訓、考核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合格之后才可上崗任職。培訓和考核的內容涉及護理各方面,即理論知識、操作技能、交流能力、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根據考核結果,調整工作崗位。制定獎懲機制,提高護理人員對待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④評估護理質量:按照護理工作的有關標準,病區護士長需定時排查設備應用情況、基本護理工作的落實情況、藥品管理情況以及病區消毒情況,盡早發現問題、盡早處理問題,并追究其責任。每日檢查護理工作,由醫師-護士長-護理人員成立三級醫師查房,指導當班護士工作,評估上班次護理質量。確保護理操作的有效性、針對性。
1.3 觀察指標
①以自擬方案評價護理工作質量,主要有基礎護理、藥品管理、消毒隔離、護理文書書寫、特一級護理、安全管理等,由質控專家對兩組的護理質量進行檢查。②護理不良事件:藥物外滲、誤損標本、消毒隔離未到位、醫囑執行出錯等。
1.4 統計方法
利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統計分析該文研究中獲得的數據,以[n(%)]表示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以(x±s)表示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工作質量
研究組護理工作質量顯著高于常規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護理不良事件
研究組護理不良事件明顯少于常規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我國各地醫療機構的護理水平各有不同,病房護理團隊建設不完善、人力資源短缺、護理培訓制度缺乏規范,嚴重影響著護理團隊的建設和發展[3]。骨科病房護理工作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護理人員除了過硬的操作技能、扎實的理論知識、良好的心理素質、精湛的應急能力以及交流能力之外,還要求護理人員具備團隊協作能力、團隊精神,以便于護理工作的圓滿完成。該文中,對骨科病房護理人員進行觀察分析,針對不同年資的護理人員,實施不同階段、不同層級的考核和培訓,旨在增長各層護理人員的臨床經驗、理論知識。層級管理模式下,根據護理人員的不同能力水平,基于結構優化理念,科學分組、劃分崗位,構建各層護理管理的標準規范,確定統一的管理制度,細化各項操作流程,落實個人職責,完善各層護理人員的考核評價機制,不斷優化層級管理,實現護理人員的分層次應用以及分組管理,逐步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4]。層級護理管理模式中,各層護理人員不僅是培訓師,而且還是承擔著受訓者這一角色,接受上級護理人員的指導,同時還要指導下級護理人員的業務,這樣一來,有效激發了護理人員的教學潛能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層級效應也得到了充分發揮,骨科病房護理人員的臨床護理能力顯著提高。
該文從管理效果、層級護理質控系統的建立為出發點,通過分工、分班、分組合作,讓每位護理人員都能夠積極參與到管理活動中來,進一步實施護理質量控制的目標,加強護理人員的合作能力,改變常規一級制護理管理模式[5]。在層級管理模式下,科室護理人員、護士長也同樣可以進行質量管理。完善優化質控系統,密切了護患、護護、醫護之間的交流,信息反饋及時,提高了管理效果,有助于團隊合作,加強團隊凝聚力,進而不斷改善整個護理團隊的工作質量,最終實現護理質量水平提高的目的[6]。骨科病房中開展層級管理之后,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充分激發,同時護理人員的競爭意識也顯著增強。該文結果表1也證明了這一點。
層級護理管理提高了護理人員的護理能力,減少了護理不良事件。骨科病房的護理崗位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以及較大的風險,除了專業的護理知識之外,還必須掌握各項操作技能,以防護理不良事件。該文中,研究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13.33%,明顯低于常規組26.67%,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層級護理管理的應用,可大大減少骨科病房護理不良事件,進而保證患者治療安全、護理安全。
綜上,層級護理管理的實施,對骨科病房的護理事業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賈志英.層級護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應用對護理質量及家屬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17):69-70.
[2] 梁振.層級護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的應用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5):36-37.
[3] 陳燕.層級護理管理模式在骨外科病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29):4-5.
[4] 王秋萍.層級護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的應用效果實證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37):160,165.
[5] 吳玉紅.層級護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農村衛生,2016(21):43-44.
[6] 楊南方.層級護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31):231.
(收稿日期:2018-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