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燕
【摘要】親子閱讀是早期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理想的指導幼兒進行早期閱讀的方法。然而問卷調查顯示筆者所在班級幼兒家庭親子閱讀中仍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筆者提出了“21天親子閱讀計劃”,試圖利用微信平臺進行親子閱讀的推廣,開展線上線下豐富的親子閱讀活動,以期讓更多的家庭參與親子閱讀,提高親子閱讀的質量,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親子閱讀;21天親子閱讀計劃
閱讀,是一種能給幼兒帶來無限樂趣的活動,同時,也是他們獲取知識、開闊視野的一種重要途徑。然而在閱讀的過程中,由于幼兒各方面發展還未成熟,往往導致其無法進行良好的自主閱讀,需要成人的正確引導和溫暖陪伴。家長作為和幼兒關系最為親密的人對幼兒的影響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家庭中的親子閱讀是實施早期閱讀教育的最有效形式。但從筆者對所在班級幼兒家庭關于親子閱讀的調查問卷結果來看,家庭開展親子閱讀中仍存在著諸多問題,親子閱讀推廣勢在必行。
一、21天親子閱讀計劃的提出
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同一個動作重復21天,就會變成習慣性的行為,這就是21天效應。于是筆者策劃了“21天親子閱讀計劃”,希望通過21天的親子閱讀,讓孩子們愛上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期初家長會上,筆者組織家長進行了以“親子共讀,讓愛成為魔法”為主題的動員會,向家長介紹親子閱讀,提升家長的親子閱讀觀念。同時,啟動了“21天親子閱讀計劃”,鼓勵家長連續21天與孩子閱讀后在微信朋友圈分享閱讀情況。這得到了家長們的積極響應,70%的家長都通過微信報名參加了。
二、21天親子閱讀計劃進行時
(一)線上活動:有效利用微信平臺推廣親子閱讀
在當今互聯網+時代,微信作為一款手機軟件,信息推送迅速,閱讀率極高,又具有超強的互動性,運作成本低,能極大地提高家園互動的效率,是進行親子閱讀推廣的有效平臺。因此,我們選擇主要利用微信平臺指導家長進行親子閱讀,解決家長在親子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困惑。首先,我們創建班級微信群,邀請每位家長加入。然后,通過發布相關文章、發起話題討論、分享優秀案例等方式重點解決“為什么讀?”“讀什么?”“怎么讀?”三大問題,吸引更多的家長參與到活動中來。
1.為什么讀?
閱讀計劃開始的頭幾天,就有不少家長在微信群里反映各種問題,如:“每次看書,我提的問題他都不太愿意回答,也不知道看沒看懂?”,歸根結底還是家長的觀念問題。
因此,我們在微信群里向家長推薦了一些較知名的童書微信公眾號,建議家長關注并瀏覽相關的內容。同時,也針對家長出現的問題和困惑在微信群里推送一些親子閱讀文章,解決家長遇到的切實問題。
2.讀什么?
閱讀材料是開展親子閱讀的物質基礎和前提條件。家庭之中的閱讀材料應以圖文并茂的圖書或圖畫書為主,應根據幼兒年齡層次和認知水平來選擇和提供不同的閱讀作品,閱讀材料應體現年齡差異和特色。
活動過程中發現家長在選擇閱讀材料方面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的。因此,我們在微信群里推送一些關于圖畫書選擇的文章,向家長介紹推薦一些優秀的圖畫書,分享一些經典的分齡或分主題的書單,給家長一個方向,讓家長了解如何給孩子選擇閱讀材料。
3.怎么讀?
活動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怎么讀”的問題,讓家長認識到開展親子閱讀應掌握科學的方法和手段,提高親子閱讀的質量。
(1)教師發起話題討論
我們會匯總一些代表性的問題,在微信群里發起討論,教師也會積極地參與討論,給予一些建議。通過這樣的交流,家長們對“親子閱讀”的有效開展有了新的思考,并逐步產生一些新經驗。同時,教師也會推送相關文章,幫助家長更好地實踐親子閱讀。
(2)家長分享精彩閱讀
除了教師的指導,家長間的交流互動也解決了不少問題。我們鼓勵家長將自己的閱讀心得和感受發到微信群內與其他家長交流。大家的閱讀熱情很高,這一舉措還吸引了更多的家長參與到“21天親子閱讀計劃”中來,極大地調動了全班家長的親子閱讀熱情。
(二)線下活動:積極開展班級活動推動閱讀計劃
通過以上微信平臺對親子閱讀進行推廣的同時,我們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直接指導家長如何開展親子閱讀活動,吸引更多的家長參與到閱讀計劃中來。
1.親子烘焙故事會
閱讀對于小年齡的孩子而言,更多地還是發現閱讀的快樂,建立對閱讀的興趣,并經由書本進行愉快互動的過程,讓孩子愛上閱讀。于是,我們組織了一次親子烘焙故事會活動。當有趣的故事遇上誘人的美食,會產生什么樣的神奇效果呢?
一只小豬遇到了100只狼,這會是怎樣的境遇呢?孩子們認真地傾聽著、思考著、表達著。這一環節教師很好地向家長展示了如何組織孩子進行閱讀活動,如何與孩子進行互動交流,希望能提高家長的親子閱讀指導能力。
緊接著是孩子們最期待的環節,將故事里的閱讀體驗在“DIY烘焙”中延續。制作過程中,孩子們一個個都非常專注。這么多形狀各異的餅干,我們可以用它們來創編故事,玩好了再統統吃掉。
親子烘焙故事會,孩子們和家長們一起聽故事,一起做餅干,這樣的閱讀活動怎能不愛,這樣的親子時光溫暖美好。
2.開展多樣共讀
(1)定時定點集體共讀
我們約定了班級定時定點的集體共讀時間,包括餐前及睡前。根據兩個時間段的不同特點,使用不同的共讀方式,餐前故事邊聽邊看,睡前故事只聽不看,讓兩次共讀形成互補,既有對畫面的想象,也不乏對角色形象的求證。后期,在餐前環節中,除了教師的引導講述外,也加入了孩子的好書分享。
(2)繪本教學深度共讀
同時,我們也精選一些圖畫書進行教學,和孩子一起進行深度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會根據圖畫書的特點將故事內容轉化為可操作的游戲情境,讓孩子們在操作體驗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經驗。繪本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在繪本教學中融入親子閱讀,可以進一步挖掘繪本中的教育價值。
(3)家長“悅讀會”親子共讀
為了讓家長們有一個展示交流的平臺,我們約定每月進行一次家長“悅讀會”,以家長助教的形式,每月邀請家長到幼兒園里和孩子一起分享好書。家長們總會帶上自家孩子平時最愛看的書,生動有趣地演繹著故事中的起承轉合。
總之,以多種形式的相關活動來調動幼兒閱讀的積極性,讓幼兒在聽聽、看看、講講、做做、編編、演演的過程中,幫助幼兒提高閱讀能力,愛上閱讀。
3.圖畫書主題鼻子派對
活動后期,我們特別策劃了圖畫書主題活動《鼻子派對》。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跟著故事中的主人公一起領略了他參加過的一系列派對,一起討論了應該帶什么參加鼻子派對的事,讓孩子在感受到鼻子派對奇特和有趣的同時,也期待著參加一場屬于自己的熱鬧派對。
于是,關于派對的籌備工作,孩子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派對的請柬是什么樣子的?派對的場景是怎么樣的?派對中要帶的假鼻子哪里來等。說干就干,孩子們給自己設計邀請函,一起布置派對環境,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制作自己想要的假鼻子,每個人都忙開了。連爸爸媽媽們都感嘆,是什么力量讓孩子如此認真地完成一件事,而這就源于一本孩子們愛的圖畫書。
一切準備就緒,期待已久的鼻子派對終于開始了。孩子們盛裝出席,戴著自制的個性假鼻子,和著入場的節奏音樂自信地走在紅毯上,我們感動于這一刻每個孩子都可以那么快樂地展示自己,表現自己。好玩的派對當然少不了游戲和美食啦!最后,我們還為順利完成21天親子閱讀計劃的家庭頒發了獎狀。
派對在集體舞的音樂聲中落下帷幕,孩子們意猶未盡。看到照片直播的家長們也連聲感嘆:原來閱讀還可以這樣玩!
三、研究成效
(一)家長開展“親子閱讀”的能力明顯提升
家長參與親子閱讀的熱情逐日升溫,參與活動的人數由原先的70%到后來的95%。在系列活動中,家長們對親子閱讀的方法、閱讀材料的選擇、閱讀環境的創設等等有了深入地了解,家長的閱讀意識不斷提高。家長們會不時地交流親子閱讀心得,在微信群中分享自己的親子閱讀案例,提出自己親子閱讀的困惑,這樣不斷的互動交流分享讓家長們的親子閱讀能力不斷提高。
最初,孩子們更多的是和媽媽一起看書,而后期,越來越多的爸爸參與進來。從孩子們的反應來看,爸爸們講故事聲音夸張、表情豐富,反而比媽媽更生動,非常受孩子們歡迎。
(二)幼兒進行閱讀的習慣和能力持續養成
經過一段時間的親子閱讀,家長們普遍反映孩子的閱讀興趣提高了,部分之前不愛看書的孩子也會每天要求爸爸媽媽給自己講故事了;很多孩子,平時自己玩的時候也會拿一本書安靜地閱讀了。閱讀在孩子的生活中占據了越來越多比重,孩子們接觸到的好書也越來越多。隨著閱讀量的增加,孩子們涉獵的內容多了,增廣了見聞;孩子們的語言能力增強了,更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21天親子閱讀計劃圓滿地結束了,但親子閱讀的美好時光才剛剛開始。培養良好的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貴在堅持。因此,后期除了微信平臺的互動交流外,班級仍需定期開展相關活動,讓家長們、孩子們繼續保持對親子閱讀的熱情,鼓勵他們繼續在圖畫書的世界里幸福地徜徉。
參考文獻
[1]松居直.幸福的種子[M].南昌:21世紀出版社,2013.
[2]楊政.愛講故事的爸爸是最好的爸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4.
[3]初探幼兒園微信平臺下的親子閱讀推廣實踐[DB/OL]. 2018-09-19:http://www.docin.com/p-2134915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