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婕
【摘要】隨著新時期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河鋼邯鋼已實現裝備大型化和現代化,想要盡快實現企業效益的最大化,在加強職工隊伍建設的同時,更要深入實施“女職工提升素質建功立業工程”工作。本文結合企業女職工素質提升工作,大膽探索新方法、新途徑,構建有利于女職工工作科學、高效、規范的管理機制,切實發揮女職工“半邊天”作用,為推進企業實現新發展做出新貢獻。
【關鍵詞】女職工;提升素質;新途徑
一、提升女職工素質的重要性
河鋼邯鋼擁有一支龐大的優秀女職工隊伍,她們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一流的工作作風、極強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這是企業巨大的財富和優勢。因此,如何提升女職工素質,使其能在崗位上建功立業,便成為了當前鋼鐵企業女職工工作中的至關重要的一部分。為激發出廣大女職工創新創效熱情,企業要為女職工搭建好干事創業的廣闊平臺,為女職工創造成長成才的良好環境,充分發揮廣大女職工在工藝改進、技術創造和質量提升等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從而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強大支撐和不竭動力。
二、促進廣大女職工素質提升的新途徑
(一)以“對標趕超,創先爭優”為統領,深入推進女工專項“先鋒號”競賽
結合鋼鐵企業女職工工作特點,進一步提高競賽的針對性、實效性,在廣大女工中樹立爭當“有理想、有智慧、技術精、會創新”的“久強式”女工的目標。要全方位落實“對標趕超”精神,層層樹立標桿,讓每名參賽女職工了解指標,參與指標,找差距、明方向、定措施。要實施“對標趕超行動”,充分利用集團、公司競賽平臺,組織協調參賽車間、班組女工對照差距,逐項到集團、公司內指標領先單位女工班組跟班學習,促進指標提升。要建立女工專項“先鋒號”競賽對標例會制度。定期研究解決競賽推進過程中發現的新問題,定期組織參賽單位分析競賽結果、通報競賽情況、推廣競賽經驗、制定改善措施。要強化女工勞動競賽獎勵對指標的提升作用,設立指標領先獎、指標持續改善獎等,全面調動參賽女職工創先爭優的積極性。
(二)以技術創新為核心,掀起女職工創新工作熱潮
尊重鋼鐵企業女職工的重要地位,發揮鋼鐵企業女職工的首創精神,要建立全體女職工參與合理化建議的長效機制,積極籌建合理化建議網站。按照“只要提就有獎”的原則,建立日常激勵和成果激勵相結合的激勵措施,把廣大女工中的創新潛能和創造活力激發出來,為公司發揮裝備優勢,實現核心競爭力質的飛躍增添巨大推動力量。要加強女職工“創新工作小組”的建設,發揮高技能女職工人才在創新工作中的引領作用。
(三)以女工技能大賽為載體,全面推進女職工素質提升工程
發揮工會大學校的作用,著力提升女職工素質,為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提供重要人力支撐。要深入推進女職工“網上練兵”活動,擴大女工工種覆蓋面,延伸外網平臺,實施“學知識、拿積分、得獎金”行動,培養女職工良好的學習習慣,全面提升女職工技能知識水平。同時,要繼續開展好“分站式”技能比賽,廣泛開展女工技能培訓,建立女工精英學習團隊,實施女工“英才培養”計劃,努力打造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女職工隊伍。繼續推進女工班組長協會工作,開展好“班組管理”論壇、班組長拓展訓練、班組工作標準化大賽等系列活動。
(四)加強“三八”紅旗手、“三八”標兵等先進模范女工的管理與服務,用先進精神啟迪女工、鼓舞女工
要進一步完善培養、選樹、表彰、關心“三八”紅旗手、“三八”標兵等先進模范女工的機制,大力弘揚先進模范女工精神和工人階級偉大品格,引導廣大女職工以先進為榜樣,勤奮學習、銳意進取,當好時代先鋒和行動楷模。開展好先進模范女工事跡報告會、先進模范女工困難救助等活動。
三、深入實施女職工“素質提升和建功立業”工程,努力在巾幗建功、維護女職工特殊權益上取得新進展
(一)高度重視,增強做好女職工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我們肩負著團結動員廣大女職工為建設國際先進水平現代化邯鋼而奮斗的重要責任,不僅要高度重視和加強工會女職工工作,堅持把女職工工作放到全局中來把握,認真傾聽女職工呼聲,及時反映女職工訴求,努力為女職工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最大限度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女職工的切身利益。
(二)發揮作用,推進女職工素質提升和建功立業工程
通過開展形勢任務目標教育,組織讀好書活動,開展先進女工事跡宣傳活動,提高女職工政治思想素質;通過倡導女職工素質達標活動,提高女職工技術技能素質;通過舉辦女職工健康知識講座、心理咨詢及幫扶救助,提高女職工健康心理素質;通過舉辦才藝大賽、評選優秀女工等活動,提高女職工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素質。
(三)創先爭優,夯實女職工組織自身建設基礎
建立健全工會女職工組織體系。加強調查研究力度,把推動企業發展、維護女職工權益作為著力點,把工作中發現的問題作為創新點,大膽探索新方法、新途徑,構建有利于女職工工作科學、高效、規范的管理機制,切實發揮女職工“半邊天”作用,為推進企業實現新發展做出新貢獻。
參考文獻
[1]王帥.關于開展女職工提升素質建功立業工程情況的調查和研究[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5(6):64~66.